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恩平市第一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朱东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全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形象以及精神内涵。、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着重分析第三、四、七、八自然段。【教学难点】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
2、,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个人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穷尽一生积极投身于爱国救国行动,虽屡次失败,甚至不被理解,但始终抱着热心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他就是伟人梁启超梁任公先生。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位文学名家梁实秋写的关于伟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的名篇,更深入地来认识一下我们这位伟人。二、整体感知通过借助学案的预习,同学们对于本文的思路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散文,记的事情是梁任公的一次
3、演讲,主要按照演讲前的准备演讲中的具体表现演讲后的效果(影响)的步骤展开思路,描写的人是梁任公先生。三、研读课文1、(课后第一大题)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在这些语句边上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谦逊,办事认真严谨,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1)“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学生旁批一:“秃头
4、顶”的描写,作者是否在丑化梁任公? 学生旁批二:写人物印象,展现了梁任公的大家风范,写出了他的大师形象。 学生旁批三:刻画出梁任公自信、气质非凡的形象,极具感染力。 点评引导: “秃头顶”是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况且下面有“光芒四射”这样的赞美式的描写,可推断,作者并无丑化任公之意。 “大家风范”过于含糊,没有结合这里的描写分析到位,至于“大师形象”也过于夸大。老师旁批:此处为肖像描写,写任公的出场。抓住了梁先生的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等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写他的步履和风神,可见先生之潇洒自信。(2)“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
5、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学生旁批一:表现出先生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开朗直爽的性格。评价:此处为语言和动作描写。同学们对这里的描写分析基本都是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概括批注了,说明同学们分析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是联系上下文语意分析句子,能用原文的词语就尽量不要自己另行概括。梁任公开场白虽然很短,但很有个性,说自己“没有学问”是自谦;说自己“也有一点”是自负。学生旁批二:“谦逊、自信,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人物形象也生动,不刻板。” 明确:梁任公确实又“自负”的资本,四岁接触传统文化,饱读经典,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做举人。所以说与其说他自负,不如说他很自信。这里
6、写梁任公的开场白,还写了他说话时的一些细微动作“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自负、自信又有些风趣,非常生动形象。补充: 批阅同学们的旁批时,我还看到一位同学在这段“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一句旁这样写道:“语调起伏,说明说话中都带有情感。”这位同学阅读得很细致,评价得非常好,这说明这位同学是真的读进去了,点赞。老师批注:此处为语言和动作描写。梁任公开场白虽然很短,但很有个性,说自己“没有学问”是自谦;说自己“也有一点”是自负。这些描写写出了任公谦逊而自信,风趣幽默的特点,正所谓“一开口就不同凡响。”(3)“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
7、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学生旁批一:看出梁任公先生记忆力强,善于引经据典,做事不会半途而废。学生旁批二:表现出先生不拘小节的性格,不像一些书生那样死板,而是生动有趣。点评:两位同学的分析都很有道理。这一段,写的是任公讲演时的具体表现,首句是一句评论性的语句,总起本段,“博闻强记”是对先生的评价,下面紧接着说他“随时印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演讲内容丰富,确实是“博闻强识”。“酣畅”一词,可见先生对于背诵一事,是非常的享受的。至于一时记不起来,就“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梁任公先生是个大学者,在千余名清华学子面前也轻敲秃头,这说明他不做作、自然可爱。真是一位非常不拘
8、小节、平易亲切的先生。一个细节写活了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大人物。因此,我觉得可以综合一下两位同学的批注,得出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答案。老师批注:这是一处动作描写。“敲打秃头”生动形象,梁任公先生仿佛站在眼前,显示了梁任公先生的可爱有趣、不拘小节。他能够成本大套地背诵,也说明他博闻强识。(4)“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学生旁批一:讲演中
9、声情并茂,极具张力。学生旁批二:从“掩面”、“顿足”到“狂笑”、“太息”,喜怒哀乐尽现于演讲之中,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先生是真性情之人。学生旁批三:此处为动作描写。从“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肢体语言丰富,讲得很动情;同时可以看出梁任公治学很严谨,对作品非常钻研,才会有真情实感。点评:同学们批注比较细致,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分析很深入。学问渊博者众,用情治学者寡,梁任公先生很难得。老师批注:这里着重描写任公讲演时的动作与神态,见出其讲演之投入率真、感情丰沛、自由洒脱。2、梁实秋先生在文章结尾对任公赞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
10、当世能有几人!”联系全文理解“热心肠”的含义,并写一则旁批表达你的理解。 明确:(1)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2)箜篌引: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3)桃花扇:借悲欢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之史,进而悲叹明朝的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
11、缢身亡。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4)杜氏的“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氏即杜甫,这里提到的是他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忧国忧民的诗人此时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世纪末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
12、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由此看来, 梁任公先生晚年并非完全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老师批注:梁任公的“热心肠”乃是一种爱国救国的热忱与强烈的责任感,是“眼里常含忧时伤世之热泪,心中总怀强国新民之梦想”,是他用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情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学术人格的魅力来感染人、教育人。3、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抒发自己的崇敬之情。本文的写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明确:(1) 只撷取两三个印象鲜明的片段刻画人物,不苛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以小见大)(2)在事件中刻画人物,不必罗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够。(3)从正面和侧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画。(首段的作用,以及穿插在文中各处表评论或抒情的语句为侧面描写)四、作业: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用200300字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要求 : 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语言简洁,描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