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猪育种操作规程 鲁春刚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育种工作对于纯繁场而言尤为重要,一个品种如果不对其实施育种措施,它的优良基因很可能丢失,生产性能发生退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回顾中国育种工作,只是停留在理论及种猪性能测定方面,在育种工作的整体计划措施方面做的不够,由于对育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及种猪市场需求偏差(50kg出售种猪),使中国育种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育种工作大致分为几部分:1、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2、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3、后备猪的选留和补充;4、选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6、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等。一、 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核心群就是在基础群中目标性状估计
2、育种值优于基础群平均值的优秀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称为核心群。对于母系猪主要表现在高产(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对于父系猪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因不同品系其主次不同。对于母系猪如:大白、长白主要考虑总产仔数EBV和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对于父系猪如:皮特兰、杜洛克主要考虑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背膘EBV值和总产仔EBV值等。核心群母猪数量以基础群母猪数量的2025即可。每批母猪断奶后都需要对每个品系基础群猪评估一次,使用BLUP方法估计繁殖指数(包括总产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结合现场猪的情况确定核心群个体(有些原核心群猪性能优秀会继续留在核心群、有些原核心
3、群的猪由于性能及其他原因会离开核心群转到生产群或被淘汰、还有一些原生产群的个体在这次评估中成绩突出会进入核心群),因此核心群猪的组成是动态的、可变的。为加强选育进展,一般核心群母猪使用不应超过3胎,公猪使用不应超过9个月。二、 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进行纯繁的猪场必须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测定的数量越多后备猪选择的强度会更大,遗传进展会更快,同时数据越丰富则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遗传进展= 其中: i 为选择强度、为标准差、h2 为遗传力、GI 为世代间隔。不同留种比例的选择强度留种率90807060504030201051选择强度0.1950.350.4980.6450.7980.9671.
4、1621.4021.7582.052.64根据后备猪留种计划数量估算测定数量,举例说明:一个500头母猪群的育种场,公猪存栏40头,每年母猪淘汰率为40 ,每年公猪淘汰率为80 。 年淘汰母猪500*0.4200头,年补充母猪200*1.3260头,月补充母猪2601222头;年淘汰公猪40*0.832头,年补充公猪32*1.445头,月补充公猪45124头。 母猪留种率按40,公猪留种率按10,计算出母猪年测定数量2600.4650头,公猪年测定数量450.1450头,则每月测定数量为:公猪4501238头;母猪6501254头。生长性能测定主要测定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背膘。测定要常年测定,
5、每月均衡测定。操作程序:1 测定猪来自核心群猪后裔,每周查看已分娩母猪,备案核心群母猪产仔窝数、仔猪公母数量及仔猪个体号。2 初选:仔猪保育结束前,对核心群母猪所产仔猪进行选择,挑选生长发育良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7对(含7对)以上,无遗传疾患的个体,并对其佩戴耳标或刺墨(表示该个体为核心群之后代测定猪),做好记录。3 中测(可选):体重50公斤时称重,主要选择性状为 达50kg体重日龄,主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体形外貌较好、达50kg体重日龄小的猪,月选留的猪至少要为月计划留种的1.6倍的数量,达50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如下:公猪校正达50kg日龄母猪校正50kg日龄4 终测:对于初选出的
6、测定猪待其体重达100kg时进行测定,测定内容有测定体重(kg)、测定日期、倒数34肋骨P2点背膘厚,个别品系猪需测定体尺(体长、提高、腹围、臀围等)。下图:左为B测定背膘的位置图,右为B超测定的扫描图像5. 数据登记:将测定数据在育种软件进行登记。6性能评定:通过育种软件对数据进行BLUP分析,从而确定每头猪选择指数的高低。结合体型体貌特征,作为选留后备注的依据。三、 后备猪的选留与补充后备猪必须是高产核心群猪的子女,后备猪必须经过性能测定(只有大量准确的具有不同来源数据才会增加选择的准确性),后备猪的选择一般分四次:1、育仔结束,选择一次即初选;2、50kg体重时选择一次即中测;3、100
7、kg选择一次即终测;4、对进入后备群的猪进行筛选,对于日龄达190天仍未发情或在两个情期仍未配上种的猪予以淘汰。后备猪补充的数量:根据每年种猪淘汰率计算年该补充后备猪的数量。国外大型育种公司为加强选育进展,核心群后备猪站种猪核心群总体50%以上。补充后备猪要有计划性、均衡性和预见性。四、 选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猪的育种工作中选配工作常常被忽视,选种、选配是育种工作中两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二者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选配即是有明确目的地决定公母猪的配对,它是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遗传基础,已达到培育和利用良种的目的。换言之,选配就是对猪群的交配进行人工干预,为了要按一定的育种目标培育出最好的后代。核心群母
8、猪必须作选配计划,一般是控制后代近交系数在0.825以下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使用同质选配,就是选用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秀公母猪来配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产仔数育种值高的公猪配产仔数育种值高的母猪就有可能产生产仔数更好的个体,这属于同质选配。因此,对于每批该配种的核心群猪都要做选配计划,确定母猪的预配公猪号,对于优秀公猪配完优秀母猪,要做好记录,以便在期后代中选择后备猪。五、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育种工作是否有实效取决于数据的丰富性、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及评估技术的准确性及有关方面的落实等几个层面。数据分析包括:核心群的分析评估、对测定猪进行分析评估、选配计划制
9、定、各家系性能分析评估、核心群存栏及胎次分析、群体近交系数分析等。由于中国饲养的猪特点不同,针对不同的品系育种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下为中心各品系猪的选育重点:大白、长白:一般作为母系猪使用重点选择繁殖性能(产仔数)和生长速度,另外要考虑体形外貌的一致性。皮特兰、杜洛克:体型好、瘦肉率高适合作父本,重点选择生长速度、产仔数和背膘厚。要特别猪重其体型外貌的选择。选择指数采用EBV选择指数。EBV选择指数100 + 其中: Pi 为第i个性状EBV值,Wi 为第i个性状经济加权值。六、 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对于育种场而言基础猪群的淘汰率是很高的,养猪发达的欧美等国家母猪淘汰率一般在3545、公猪淘汰率为100 ,淘汰率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集约化生产使种猪出现肢蹄、繁殖等方面的问题较大而引起的淘汰率高;二是育种场为了缩短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展)人为地淘汰在种群中处于末位的个体,用更优秀的个体替代。第二个因素也是我国猪育种进展始终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BLUP方法在猪育种上的应用,以及一些分子选育技术的开展,国内大型种猪公司逐渐意识到育种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公司已经减少国外引种逐渐加强育种工作,对于中国来讲育种工作未来任重道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