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末闲谈,回顾作者,请简要介绍鲁迅先生。,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字词正音,果蠃( ) 螟蛉( ) 螫针( ) 绝祀( ) 嘉猷( ) 做窠( ) 孵化( ) 棘手( ) 麻痹( )中枢( ) 中( )风,lu,mnglng,sh,s,yu,k,f,j,b,zhngsh,zhng,初读课文,1.分析各自然段段意,理清文章层次。 2.整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
2、”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4.细腰蜂与小青虫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由此想到了哪两类人什么样的关系?两种关系又有什么不同?,初读课文,1.分析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层次。,1.回忆细腰蜂捕食螟蛉的场景 2.回忆前辈关于细腰蜂与螟蛉的故事 3.揭开细腰蜂捕捉螟蛉的本质 4.剖析统治者的麻痹术 5.分析麻痹术不能完全奏效的原因 6.外国统治者的麻痹术也不能完全有效 7.对造物者的谴责和讽刺统治者的愚蠢 8.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去战斗不息的精神,初读课文,1.分析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3)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毒针的神奇功能。 第二部分(46)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的失败。 第三部
3、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初读课文,2.整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毒针,愚民 高压,青虫,民众,成了 饲料,不断 反抗,人民不可欺骗 不可压制,初读课文,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毒针:统治者愚民的手段 刑天: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初读课文,4.细腰蜂与小青虫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由此想到了哪两类人什么样的关系?两种关系又有什么不同? 细腰蜂的毒针非常灵验,能够让小青虫不死不活而成为细腰蜂的美食。 统治者的愚民政策不如毒针灵验,因为人毕竟不是小青虫。 统治者想使人民成为甘心被奴役的机器,但又要无知无觉,这是无法统一的矛盾。,课后思考,1.鲁迅在1925年春
4、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 2.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 3.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命名。,探讨文本,问题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 提示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探讨文本,讨论(第1段)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蝇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
5、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探讨文本,问题2.(第2段)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原因。 (1)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2)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3)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进而揭示真相作铺垫。,探讨文本,问题3.(第3段)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以统治者的口吻,讽刺和挖苦那些统治者们的愚民花招不过如此,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探讨文本,问题4.(第4段)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
6、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 细节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技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有就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探讨文本,问题5.(第4段)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术。,探讨文本,问题6.(第5-6段)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问题7.(第6段)中,“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还而缺其一”,“二大良法”是什么,“缺其一”之“一”又是什么?,探讨文本
7、,问题8(第7段)体会统治者们“三恨”的言下之意。 A暴虐的统治最终会被推翻 B手段终究无耻且有限 C人民的思想不可禁止 用反语讥讽统治者企图长久控制人民,但没有学到细腰蜂的麻痹术。,探讨文本,问题9(第8段)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会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段,甚至杀戮; 即使杀戮也无法禁止人民的反抗,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探讨文本,问题10.(第8段)作者引用陶潜“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有何意义? 表明刑天无头仍有反抗的猛志;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也说明统治阶级麻痹术注定要失败。,探讨文本,问题11.鲁迅为何此时此刻
8、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点拨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 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探讨文本,问题12.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利用“闲谈”的形式,要真切表达的“正说”的含义。 1.“细腰蜂的神奇毒针” 2.“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 3.“礼失而求诸野” 4.“造物主可恨” 5.“刑天不死” 6.“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探讨文本,问题1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所采用恶劣手段的揭露与辛辣嘲讽,对人民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写作特点,1.以“史”显“时”,援古证今,寓庄于谐 2.思路开阔,集知识、趣味、说理于一炉 3.逻辑严密,说理形象化 4.语言精炼生动幽默,好用反语,写作特点,古人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请从这篇文章中举出2-3例,谈谈鲁迅是如何用幽默生动、富有战斗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