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主讲教师:王延锋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第一讲 导论,学科的来源、演变、意义及主要内容,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唯物论的思考与拓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等著作,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法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未来得及系统地考察自然界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马克思: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
2、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惟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对微积分等数学问题作了哲学上的探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对近代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产业革命及社会发展、阶级分化与历史进步等的分析;,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恩格斯: 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各方面的进展,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应用到自然界及科学技术领域。 其中自然辩证法系统地探讨了自然及自然科学领域的辩证关系,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下,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哲
3、学学科;尤其注重探讨自然与科学技术的哲学及方法论问题。,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中国等的传播和影响: 1925年自然辩证法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在苏联出版;随后1929年出版了中文、日文版;1939年有英文版; 1932年日本在“唯物论研究会”内专门设立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机构; 1936年哲学家艾思奇等在上海发起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成为中国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团体。 1950年代以来在新中国广泛传播。,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1, 历史因素:五十年代的“统战” 需要 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如何使搞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尤其高级知识分子)自觉地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来
4、;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正好是十分适合的应急教材“自然辩证法”名称的来源。 恢复高考后,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专业的意义尤其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等(1977年底在于光远、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李倡等著名学者的呼吁下,在高校普遍开设); 八十年代以来跟国际接轨,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哲学”、“工程技术哲学”。,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2, 现实需要:当代文化教育的局限 1)传统的过早文理分科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全面 在中国:近年对取消文理分科的争论: 建筑学家梁思成:“理工要与人文结合”,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半个人”想对科学真正地深入研究是不可能的。
5、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现在文理分科更细,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动汽车,培养出来的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西方:两种文化的分裂与歧视由来已久 C.P.斯诺的两种文化(1959年,剑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歧视; 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观念: “十九世纪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把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分离成两个专业团体,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工作知之甚少,并缺乏谅解。这是一种很坏的倾向,它对双方都有害,并且双方都十分渴望看到它的终结,在已经造成的互不理解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与“科
6、学文化”研究等作为沟通两者的一种“桥梁”作用在国际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近年对通识教育的呼吁越来越强烈(钱学森学长:为什么我们新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大师级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近年的通识教育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尽力培养基础宽厚的通识型人才)。,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的学科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因此容易造成专业的隔阂及难以沟通,也造成个人职业发展的障碍。 局部领域的专家与综观全局知识的缺乏: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通才式的自然哲学家到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专家。,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3)现代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
7、的关系越趋紧密,科学技术专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人文学者也应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问题对宏观上方法论的需求;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问题:科技伦理道德、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与政治决策等,都需要科学技术专家有更宽广的知识面。,两个案例,1,关于转基因水稻: 北京科技报2010年2月22日,刊发有5位作者署名的文章“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 几个关键错误: 1)DNA螺旋有何问题? 2)目前能完全证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吗? 3)关于食品公共安全等,是几个专家说了算,还是应该由公众参与来评判?,两个案例,2,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 山东济宁:投资至少30
8、0亿 ,要打造“文化副都” 。 有6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签名支持。 2008年3月,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提案引起政协委员的当场反对。 问题:院士、专家在此有何独特的发言权?,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3,大学的培养目标: 1)大学培养的应该是知识的全面和完善,而不仅仅是职业培训(尤其当今的中国教育)。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后备人才,需要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综合的能力和睿智的头脑,能对当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 2)培养一种主动的、综观、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思维习惯;对自己已经或
9、即将从事的专业及其社会作用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 写作时间:恩格斯于1873-1883年,在大量研究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关背景:十七、十八世纪以来流行的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僵化的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德国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以毕希纳、摩莱肖特、福格特等为代表);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流行的唯心主义(生理学中的活力论、热力学中的热寂说(克劳修斯、汤姆生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康德与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第一次打破了僵化的机械论自然观; 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引起的思
10、考: 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施莱登(1838)与施旺(1839)的动植物结构的细胞学说;迈尔与焦耳等(1840-1878)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所推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开始; 科学与哲学的分离,导致一些哲学家立论缺乏科学上的充分依据,同时一些科学家忽视哲学思维,任意将科学上的局部理论当成普适的哲学世界观,得出一些荒谬、悲观的世界观。,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从1873年5月到1876年5月的三年里,恩格斯全力投入探索自然辩证法的工作,写出了94篇札记,包括1875-1876年间写成的导言。导言一文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全书的精髓,它生动地总结了
11、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正确地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存着并消逝着”。,三、课程的主要内容,1876年5月,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李卜克内西的请求,恩格斯暂时放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而去写作反杜林论。直到1878年8月,才又继续进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出了若干篇论文和70多个札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了,恩格斯不得不再次中断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而去整理出版资本论,直到1895年8月5日逝世,恩格斯都没有能够重新回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来。自然辩证法成为一部未完成的遗稿。,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 总计划草案:辩证
12、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的相对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 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从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到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 自然科学和哲学:论述两者之关系,认为自然科学家应自觉地以哲学为指导。 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和效果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具体和抽象、经验和理论、归纳和演绎等。 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辩证的物质运动观、运动守恒不灭、物质的无限可分、吸引和排斥等。 各门科学中的辩证法:数学、力学、物
13、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1,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自然界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体现在自然的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的方式; 2,认识论的辩证法:人类应当以辩证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论; 3,实践的辩证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精髓: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我们又回到了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
14、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只有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是严格科学的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因而也就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术界对自然辩证法手稿的反响: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普里戈津:恩格斯的思想是开创性的,它首次使人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及人与自然的生化关系。 “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的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可逆所起的建设性作用的发现,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理解
15、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在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的那个时代,物理科学看来已经摈弃了机械论的世界观,而更接近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思想。恩格斯谈到了三大发现:能量及支配其性质转换的定律,作为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细胞,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进化的发现。鉴于这些伟大发现,恩格斯得出结论:机械论的自然观已经死亡。”(普里戈津从混沌到有序),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在西方的发展: 原苏联: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对当时欧洲科学界和哲学界流行的哲学观念的批判: “唯能论”(奥斯瓦尔德:物质归之于能量); 经验主义(马赫:科学原理是观察到的事实的简要描述。); 唯心
16、主义(彭加勒的约定论,科学原理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创造,没有告诉我们观察事实的任何东西。) 但这些批判后来过多地流于意识形态,甚至不惜对科学的歪曲,造成不良影响,被学界否定。,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展开批判的同时也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展开批判。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4) 对当代社会过渡依赖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工业导致人性的丧失问题展开批判。,Herbert Marcuse 1898-1979,美丽的莱茵河畔: 法兰克福研究所,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1968):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意识形态化,使得劳动成为“
17、有目的的合理的行动”,成为一种“合理化”,即劳动越来越符合科学技术的要求。这意味着人只能顺从科学技术所规定的程序规则,无论在生产行动上或交往行动上人都没有选择的自由;意味着人成为物,成为工具,使人失去了本质的存在,加剧了人的异化。,Habermas 1929-,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当前课程的主要内容: 1,自然观(自然哲学): 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及其演化发展规律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包括中国古代、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现代自然观。 2,科学哲学: 自然科学的特点,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研究方法。(科学的本质,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观察与事实,假说与理论,归纳与演绎,逻辑思
18、维与非逻辑思维;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科学精神的价值,历史上的各种科学思潮,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3,技术哲学(工程技术哲学): 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工程技术的基本方法;技术创新的理念及方法;对技术的评价与反思。(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哲学、伦理学反思,各种技术的社会思潮(乐观、悲观主义,技术专家治国论等) 4,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及社会影响。(社会制度、体制、文化传统、哲学思维、教育、宗教、经济、军事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社会其它事业的影响。),四,结语:科学技术哲学
19、有何用?,两个故事与三段名言: 故事1: 有人问法拉第:电气实验有何用? 法拉第反问:一个婴儿有何用?(What is the use of a baby?) 故事2: 杨振宁1995年7月18日在上海交大的演讲: “1933年,我小学毕业,进入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我的父亲是教数学的(清华著名教授杨武之),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才。,四,结语:科学技术哲学有何用?,1934年夏天,父亲决定请一个人给我来补习,但他不是来补习我的数学,而是给我讲孟子;第二年,又念了半个夏天,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了。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
2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这个方向推。但当时我的父亲却没有这样做。他却要我补孟子,使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这对我有很大的意义。”,四,结语:科学技术哲学有何用?,名言1:爱因斯坦: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名言2:弗朗西斯培根: 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 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使人深沉;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四,结语:科学技术哲学有何用?,名言3: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21、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仿照王氏之说,我们认为,人的一生要达到豁达、自由潇洒,也要达到三种境界或三个层次: 1,物质上的自由;(通过提高专业技术知识) 2,交往上的自由;(提高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 3,精神上的自由。(通过提高哲学修养),五、课程安排及考核要求,上课十七周:讲课十四周,两周专题讨论,一周复习; 要求:听课、观看教学影片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适当参阅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考核:(听课情况记录课堂讨论课程小论文)(55/100)考试(45/100)参考教材: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