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研究综述2二、语篇的衔接 3(一)照应3(二)省略4三、语篇的连贯5四、结语6致谢7参考文献82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范海萍 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 187777715917袁学凤 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 18077717118摘要由于思想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并不大相同。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是理解语篇的要旨和深层意义的有效方法。译者在进行翻译前,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只有做好语篇分析,才能真正懂得翻译,而衔接和连贯则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语篇翻译过程则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
2、。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与连贯为理论依据,针对许地山著作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并研究这两个英译本在衔接与连贯上的不同之处,最后给出处理这不同之处的方法与策略。关键词:语篇分析; 街接; 连贯; 翻译3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Chinese-English Textual Translation from Text Analysis PerspectiveEnglish language special field 2013 Li YiyanInstructor Chen DongyanAbstract Due to differences in ideol
3、ogy and cultur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the sentence is not the same. Discourse analysi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chools of linguistics, is to understand th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the deep meaning of effective met
4、hod. Before translation, translator need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only do a good job in discourse analysis, in order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a
5、nd r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coherence. Based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Xu Dishan book compar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peanuts“, and studi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difference, is given
6、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 method and strategy.Keywords: text analysis ; cohesive ; coherence ; translation4前言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种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作为与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密切相关的学科, 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语篇有一个单词构成,这个句子只含一个词素。在功能上看,语篇是语篇分析主要研究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是使用中的语言, 即语篇的组织结构规律。M
7、ichael Stubbs 认为: “ 一般说来, 语篇分析指对句或小句以上的语言结构的研究, 也就是对对话或书面篇章使用中的语言。这样一些较大语言单位的研究。” 6 P1在交际中,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 语篇不只是一连串句子和段落无序的结合, 而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语篇要求词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粘连性(cohesion) , 在语义上具备连贯性。” 1 因此, 衔接与连贯一直被视为语篇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连贯是文字成为语篇的原因,它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连贯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共同促成,它们是两种基本的语篇衔接手段。衔接手段为篇章带来连贯,但衔接手段本身
8、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英语却在很大程度上运用显性的衔接手段来创造语篇的连贯。英语是讲求“形合” 的语言,其段落篇章的连贯和流畅都依赖于显性的衔接手段。英语注意结构的严谨,不论是句子还是语词都要求体现清楚的逻辑关系。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衔接和连贯的问题。在实际翻译中, 译者从整个“语篇” 出发, 运用动态的语篇视角, 既是原文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生产者。在接受原文的过程中要进行语篇分析, 在生产译文5时同样要进行语篇分析, 而且要将两次分析的结果尤其是衔接与连贯上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翻译任务。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是一篇既精短又有思想分量的散文名篇。该文不但运笔如风, 形散
9、神聚, 而且人物对话贯穿全篇, 颇具小说味道. 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都对落花生进行了典范式的英译, 各有千秋。本文从语篇分析理论的衔接与连贯方面出发, 以两个英译本为依托, 探讨衔接与连贯在汉英语篇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及相应处理策略。6一、文献综述在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涉及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之间的关系。落花生是以第一人称描述的文章,译文都情景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语言将其翻译, Michael Stubbs 在“Discourse Analysis ”一书中也认为是语篇分析指对句或小句以上的语言结构的研究,对对话或书面篇章这样一
10、些较大语言单位的研究。在落花生一书中,语言言简意赅,但根据对话的情景,张译与刘译的译本有着不同之处。就衔接而言,衔接是语篇现象,而Halliday 曾经也具体地论述过衔接的四种途径: 照应 (reference ) 、省略和替代(ellipsis , Substitution )、连接词语(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李运兴在语篇翻译引论一书中提出,人称照应是最具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语篇现象,本文也提出了张译与刘译就对话中“花生”一词翻译的不同点。就链接和连贯的关系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存在着不同之处,通过李运兴语篇翻译一书得出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
11、得以实现的, 而连贯可以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来达到。在对许地山著作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中也从文中的对话中有所体现。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存在人的头脑中,也是篇章的无形网络,是原作作者以了解情景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的连贯。Widdowson把连贯分为 “ 形连”和“意连” , 进一步明确了语篇中除了结构上有明显语句符号的衔接, 还有无明显语言符号的意义连贯。以落花生中“ 爹爹” 与孩子们的对话为例比较了张译本与刘译本的差异之处。而李明在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落花生赏析 5说到“ 原文通篇直接引语较多, 汉语里某某人说、某某人回答道等多用在直接引语之前而毫无单调、不连贯7之感, 但在英语中, 若
12、将someone says / said 之类的话一律置于直接引语之前, 则会显得异常的单调, 而且影响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翻译中,不少译者将文章照译,有些译者则对文章稍作改动,也有译者将文章作大改动。那究竟哪一种翻译形式是最佳的呢?黄振定先生在英汉文学语篇对比与翻译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我们处理衔接连贯形式的基本原则就是: 在不影响语义内容增损的前提下, 以照搬为上策, 稍做变换为中策, 大加改动为下策。正确地采取上策者为佳译, 合理地采取中下策者也可出佳译。二、语篇的衔接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 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也是句子在语法和语义上连接起来的表层形式特征。当
13、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 便产生了衔接。衔接, 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是组句成篇不可或缺的条件, 从业已生成的语篇来看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Halliday 曾经论述过衔接的四种途径: 照应(reference ) 、省略和替代(ellipsis , Substitution )、连接词语(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以下将从照应和省略两个角度来探讨汉英语篇翻译在衔接层面出现的问题。(l)照应汉英语篇都有一些相同的衔接方式, 但在各种方式的使用频率上都有相当差异, 尤其是在语篇的照应上。语篇分析论述中一般把照应分为如下几类: 人称
14、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和分句照应。韩礼德指出英语中的人称代词包括he,she,they,him,her,it,them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 his,her,their,its等以及名词性物主代词his,hers,theirs,its等。作者采取某种照应形式并非随意为之, 而要受到来自文本类型、惯例、修辞意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就翻译转换, 特别是英汉互译而言, 人称照应是最具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语篇现象” 4 P2 。例如:81)原文: “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 “花生的气味很美。”哥哥说: “花生可以制油。”我说: “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 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
15、好处。”张译: “Which of you could name the good things in peanuts ? ”“Peanuts taste good, ” said my elder sister .“Peanuts produce edible oi1, ” said my elder brother.“Peanuts are so cheap”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to eat them.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刘译: “ But
16、 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peanut is good for ?”“ 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 ”my sister took the lead.“ It is good for making 0i1, ”my brother followed.“ It is inexpensive , ” I said with confident.“Almost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在
17、原文的对话中, 虽然“ 花生” 一词反复出现, 可是就汉语语篇而言, 其衔接紧凑, 节奏感强, 毫无单调、重复之感。但在对其进行英译时, 两位译者采取了不同手段。张译与原语篇保持一致, 传递出原语照应特点; 刘译适应目的语照应习惯, 将汉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变为英语语篇中的人称照应。两位译者的处理手段各具艺术特色, 由此看来, 译者在“照应”问题上, 要分析其背后潜藏的动力: 9到底是惯例、文本类型使然, 还是作者修辞意图使然。不同的分析往往导致不同的译文。(2)省略省略是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语篇分析中常把它分为三类: 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 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
18、省略现象, 是汉语的零位主语的问题。汉语不是主语突出(Subject一prominent )的语言,组词成句围绕主题, 有时主语无须出现, 而读者自明” 4 (P151) 。因此, 汉译英时对汉语中省略的主语常常采取加名词、代词等词汇补充手段或采用被动句、从句等句法手段, 以达到英语句法上的要求。例如:2)原文: 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 动土的动土, 灌园的灌园; 过不了几个月, 居然收获了。张译: 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soon we started buying
19、seeds ,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 .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couple of months !刘译: 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 . 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 , some began to dig the ground and otherswatered it and, in couple
20、 of months , we had a harvest!原文把儿童为了自己心爱的食物, 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写得十分生动。收获后的惊奇、欢喜之情也写得活脱真切,这些足可见原文作者的语言功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原文中“ 买种的买种, 动土的动土, 灌园的灌园; 过不了几个月, 居然10收获了”都是典型的“零位主语” 句子。两位译者都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点, 在英译时添加了相应主语, 使译文更加符合译语的语篇衔接习惯。三、语篇的连贯连贯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存在于交际双方-作者(讲话人)与读者(听话人) 的头脑意识之中; 它指的是语篇中各个意义单位之间的关系 , 交际双方的共核世界经验知识是这种关
21、系建立的基础。因此, 连贯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表现了语篇的深层概念和逻辑的统一性。可以说整体信息的再现是以语篇的连贯为保证的。诚然, “ 连贯和衔接这两个范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得以实现的, 而连贯可以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来达到。” 4 (P161) 要使语篇连贯 ,可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运用词汇手段, 即所谓“ 连贯标记” , 其二是指信息的合理排序, 即无标记的连贯。Widdowson 把连贯分为 “ 形连”和“意连” , 进一步明确了语篇中除了结构上有明显语句符号的衔接, 还有无明显语言符号的意义连贯。意义连贯主要指语词在
22、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 是一个话语能否成立的重要标志。它靠的是话语的种种内在联系. 将一些似乎孤立的短语形成一个前后照应关系,构成话语理解的条件。我们仍以落花生中“ 爹爹” 与孩子们的对话为例来探讨汉英语篇翻译实践中的连贯:(1)原文: “谁能把花生底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 “ 花生底气味很美。”哥哥说: “ 花生可以制油。”11我说: “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 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张译: “Which of you could name the good things in peanuts ? ”“ Peanuts taste good, ” said my elder
23、 sister.“ Peanuts produce edible oi1, ” said my elder brother.“ Peanuts are so cheap ,”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 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 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刘译: “ But 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peanut is good for ? ”“ 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 ”my sister to
24、ok the lead.“ It is good for making io1, ”my brother followed.“It is inexpensive , ” I said with confidence . “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 原文通篇直接引语较多, 汉语里某某人说、某某人回答道等多用在直接引语之前而毫无单调、不连贯之感, 但在英语中, 若将 someone says / said 之类的话一律置于直接
25、引语之前 , 则会显得异常的单调, 而且影响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这部分反映了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别。” 5。两位译者都正确体察到了这一差别: 张译本或将“said”置于直接引语之后, 或将“ said” 置于直接引语之中, 匠心独具, 运笔灵活, 毫无斧凿之痕; 刘译本通过使用“took the lead,followed,said with confidence ”, 不但将原文中“说” 的概念准确地翻译出来, 而且前后照应, 契合无间, 实现了意义上的自然连贯。12四、结 语通过分析对比落花生两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出衔接与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衔接和连贯的运用能够促进了整个语篇语境的形成
26、。中国现代散文许地山的名篇落花生, 语言流畅、清新而且自然。它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表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整个语篇短小精悍, 结构紧凑严密。不失为我们研究汉英语篇结构异同和语篇翻译的良好范例。从本文所论述的几个小片段的两个译本的对比可以看出,翻译技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从衔接中的照应、省略以及与衔接密不可分的连贯等出发, 对比了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的相关部分, 从而阐述了汉英语篇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 以及翻译时相应的处理策略。文无定法,贵在的法。 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两位译界前辈的译文各有千秋, 各具风格。张培基先生的译本总体相对与语篇保持一致,突出的是原篇的照应,而刘士聪先生的
27、译本适应目的语照应习惯, 将汉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变为英语语篇中的人称照应。 而且两者在表达上都要求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汉英两种语言衔接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篇章各部分是如何组织的相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张译本只关注原作字面意义的传递,而忽略了文字之外所营构“虚像”或“艺术形象”的反照。而刘译注意到这一点,使译文更具有艺术性,更形象具体,更符合英语作者的思维方式。正如黄振定先生所言“ 我们处理衔接连贯形式的基本原则就是: 在不影响语义内容增损的前提下, 以照搬为上策, 稍做变换为中策, 大加改动为下策。正确地采取上策者为佳译, 合理地采取中下策者也可出佳译” 。 2本文
28、仅从语篇分析理论的角度谈了一些语篇翻译的拙见, 企望抛砖引玉, 得教于方家。13致谢论 文 写 到 致 谢 , 也 就 意 味 着 即 将 向 我 的 大 学 生 涯 说 再 见 了 , 回 首 这 过去 三 年 的 学 习 经 历 , 想 想 完 成 这 篇 论 文 的 一 年 光 阴 , 心 中 感 慨 良 多 。在 写 这 篇 论 文 的 时 间 里 , 身 心 也 经 历 了 巨 大 的 考 验 。 在 写 的 这 个 过 程中 发 现 了 自 己 知 识 沉 淀 的 不 足 , 和 对 理 论 及 文 字 的 驾 驭 力 的 欠 缺 。 不 过 对最 终 论 文 还 是 成 型 ,
29、深 感 欣 慰 , 这 其 中 也 的 确 投 入 了 自 己 的 心 血 和 付 出 。只 是 自 己 所 有 的 知 识 素 养 只 能 支 撑 自 己 写 出 这 种 水 平 和 高 度 , 希 望 在 今 后的 不 断 努 力 的 过 程 中 , 能 有 更 大 的 提 高 和 更 深 的 见 解 来 使 自 己 的 观 点 得 以完 善 。我 满 怀 一 颗 感 恩 的 心 面 对 身 边 所 有 的 老 师 、 同 学 和 朋 友 和 家 人 。 不 知道 “感 谢 ”二 字 是 否 可 以 表 达 心 底 那 份 最 深 的 情 意 。 感 谢 我 的 导 师 陈 冬 雁 ,一
30、个 才 华 横 溢 的 学 者 , 一 个 可 以 谈 心 的 朋 友 , 我 从 您 身 上 学 到 的 东 西 虽 九牛 一 毛 , 但 足 够 我 受 益 终 身 。 在 我 的 论 文 的 每 一 次 的 修 改 过 程 中 , 陈 冬 雁老 师 帮 助 我 开 拓 研 究 思 路 , 精 心 点 拨 、 热 忱 鼓 励 , 并 为 我 指 点 迷 津 , 才 使得 我 在 面 对 各 种 问 题 的 时 候 得 以 豁 然 开 朗 。 不 仅 授 我 以 文 , 而 且 教 我 做 人 ,给 以 终 生 受 益 无 穷 之 道 。 对 陈 老 师 的 感 激 之 情 是 无 法 用
31、言 语 表 达 的 , 学 生只 有 通 过 不 断 汲 取 和 学 习 作 为 对 老 师 的 回 报 。 感 谢 我 的 室 友 们 , 在 像 家 一样 温 暖 的 宿 舍 里 , 希 望 未 来 的 日 子 里 大 家 都 能 幸 福 !感 谢 我 的 妈 妈 , 一 直 那样 爱 我 , 呵 护 我 , 理 解 我 , 在 家 庭 最 困 难 的 情 况 下 , 毅 然 坚 定 的 支 持 我 去读 自 考 本 科 。 感 谢 我 的 爸 爸 , 他 总 是 那 样 不 善 表 达 的 爱 着 我 , 默 默 的 支 持我 , 给 了 我 一 个 幸 福 的 家 和 快 乐 的 生
32、活 。 但 是 现 在 , 女 儿 即 将 毕 业 , 开 始新 的 生 活 了 , 我 会 很 努 力 很 努 力 , 不 会 让 您 失 望 !14最 后 , 想 对 自 己 说 , 本 科 生 学 习 的 结 束 是 又 一 个 新 的 生 活 的 开 始 , 在今 后 的 岁 月 里 , 不 论 做 任 何 事 情 , 都 要 认 真 、 努 力 , 不 断 成 就 自 己 的 梦 想和 更 加 精 彩 的 人 生 !15参考文献1沈伟栋.话语分析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0(6):28.2黄振定.英汉文学语篇对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8):21.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5李明.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落花生赏析J. 中国翻译,1997(6):40.6Stubbs Michael.Discourse Analysis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7赵永青.词汇同现在语篇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21.8张敬.语篇连贯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