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72309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谭玉洁 2009111602)摘 要: 街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也是话语分析的重大课题。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 而连贯则存在于语篇的深层结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中固有的两种语义关系, 都有各自的实现手段, 分别在语篇的微观和宏观层次上起着连接篇章成分的作用, 相互影响, 共同赋予语篇以篇章性。在过去的30多年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语篇的视角来研究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先就各自的概念意义进行分别论述,然后通过归纳语言学家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语篇;衔接;连贯

2、;关系一. 引言语篇、篇章和话语是语篇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 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持有不同的理解, 这种分歧源于text 和discourse 两个单词的不同译名, text 被称为语篇或篇章, discourse 被译为话语或语篇。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 是两个经常交替使用的术语, 在定义上, 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一种观点认为篇章和话语所表达的概念没有大的差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话语是篇章和情景语境的结合体, 话语是动态的语言交际, 篇章是话语的静态的脱离语境的书面记录。简单地说, 篇章和话语的关系就好象是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的关系。本文中所讨论的

3、语篇(text/discourse) 是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篇章(text) 和话语(discourse)。语篇是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 简单地说, 就是连贯的话。它可以是自述、独白、对话、众人交谈、演讲;可以是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其它文章。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语义连贯。语篇往往是由若干句子组成的。语篇分析的界限不应小于单句。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 语义连贯、衔接就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语篇中的各个成分是连贯的, 而不是彼此无关的。但是,对于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目前人们既有一致的看法,也有许多分歧。有的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的一个先决条件,

4、连贯的语篇首先必须是衔接的; 有的认为衔接在语篇连贯中只部分地起作用, 连贯的语篇不一定有衔接, 但衔接可以促进语篇连贯, 有利于语篇连贯, 使语篇的解码过程变得容易; 还有的认为语篇连贯和衔接没有关系, 连贯是由语言的外部因素决定的, 与语境、认知、交际目的相关, 不是由语篇内部因素决定的。由此可见,如何把握衔接与连贯的实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语篇分析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术语的定义入手,对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二. 衔接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虽然有相同的词根“cohere”,但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关于衔接和连贯的定义很多,

5、一般都认为衔接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 而连贯则是语言深层的内容上的连接。因此有人说,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而连贯则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对于衔接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始于Halliday 和Hasan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 在这本书中, 他们给衔接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 “衔接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 那么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的关系。衔接不见得存在于句子之间, 句内也有衔接关系。例如:If you happen to meet the a

6、dmiral, dont tell him his ships gone down.(Halliday & Hasan 1976: 8)。句中的him , his 的理解都要依赖前面出现的admiral, 所以是一种衔接现象。Halliday & Hasan (1976) 认为, 这种衔接虽然在本质上和其他衔接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由于句子是有结构的, 而句子结构本身就表明了句子的语篇性, 研究句内衔接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句际衔接则不同。它们使句与句之间产生了联系, 使一群句子具有语篇性。Halliday& Hasan (1976) 给出了5种类型的衔接, 即指示(reference) , 替代

7、(substitution) , 省略(ellipsis) , 连接(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Halliday 和Hasan 虽多次提到衔接是语义上的联系, 在书后总结时又补充到, 有些衔接主要是形式上的, 如替代和省略, 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如指示。而形式和意义又不是能截然分开的。衔接必须先通过语义的选择, 然后以词语或结构的形式实现。在Halliday & Hasan 的基础上,胡壮麟于1994年出版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 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次思想,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胡壮麟把及物性结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 极

8、大地扩大了结构衔接的范围;把语调、语音模式纳人衔接范围, 提出了音系层的衔接手段;他还把语篇结构也作为了一种衔接手段。虽然胡壮麟提到了情景语境, 但是他认为情景语境不起衔接作用。所以, 衔接机制的范围还是限定在语篇内部的联系上(张德禄,2001)。从宏观上讲, 语篇内部的衔接机制通过Halliday, Hasan和胡壮麟三位专家的研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而张德禄是继三位专家之后又一位在这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的学者。他增加了外指衔接机制, 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去寻找所指项的显性衔接机制和隐性衔接机制,从而对语篇内部的衔接机制做了有益的补充。此外, 在衔接手段上, 朱永生对Halliday和H

9、asan的“ 同现理论”提出了补充。他认为现存的同现理论只涉及到了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项, 如同义(boychild),反义(boy一girl)等。他提出还有一类即同现的词项不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这一类义可以词项在及物性系统中所发挥的语义功能, 按搭配方式进行分类, 如“ 过程+对象”(dig+gargen),“ 动作者+对象” (bee+produces),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对那些既起衔接作用, 而语义关系又难以区分的词项作出恰当的分析(朱永生,1995)。三. 连贯较衔接而言, 关于连贯的研究更复杂一些。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语篇中的词汇模式)一书就有这样的观点

10、:衔接是客观的, 连贯带有主观性, 对连贯的判断因人而异(Michael Hoey,2000)。正因为如此, 语篇连贯的标准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语篇连贯有形式上的体现, 并且提出了语篇连贯的条件, 即衔接性、一致性及关联性;二是认为语篇连贯在语言形式上没有体现, 主要依赖语用含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Halliday, Reinhart以及朱永生提出的连贯标准。Halliday围绕衔接的作用提出了连贯标准。他认为语篇连贯必须满足两条标准:一是上下衔接,就是指通过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语法手段及重复、同义、上下义和搭

11、配等词汇手段把语篇中的不同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二是符合语域条件。朱永生给连贯确立了一个定义, 并提出了“话题”标准, 即判断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是否在意义上相互连贯。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内不同的组成部分所表达的命题彼此相关;二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所表达的真正意图言外之意彼此相关(朱永生,1997)。他认为只要符合任意一条标准, 语篇就是连贯的。Van Dijk(1997)指出, 连贯是话语的一种语义特征, 它依赖的是每个单词的解释与其他句子的解释之间的联系。Brown 和 Yule(1983)认为, 语篇的连贯性是听话人和读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强加给语篇的效果。Stubbs(1983)也提出,

12、是听话人的解释创造了语篇的连贯。Widdowson (1985)在区分衔接和连贯这两个概念时认为连贯指的是“ 命题的言外功能以及这些命题如何被用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话语”。Crystal (1987)指出, 连贯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关系必须彼此相关, 从而使我们对语篇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推理。Petofi(1990)在对语篇进行形式分析时认为, 语篇连贯是语言外的联体在头脑中的映像。Crystal (1992)又从语篇本身的特征出发, 把连贯定义为“ 为了理解一段话语潜在的功能性的联系而假设的组织原则”。Gemsbacher和Given(1995)指出, 连贯性是一种心理现象, 而不是语篇或

13、社会语境的特点。四.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至于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不同的意见很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分歧的焦点是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问题。苏兴伟(1998)、王振福(2002)把这些观点归纳为三类:第一种观点认为,连贯的语篇必须是衔接的,即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Halliday和Hasan (1976 , 1985) 始终把衔接作为连贯的必要条件,并指出,衔接是建筑连贯大厦的基石(1985 : 94)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Reinhart (1980 : 161) 和Ehrlich (1990 :29) ,二者将语篇的连贯性分为显性连贯(explicit coherence) 和隐

14、性连贯(implicit coherence) 两大类。具有显性连贯的语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衔接、一致性、相关。一致性指的是语篇中的句子在语义上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事态中都是真的;相关指的是语篇中的句子跟语篇的主题和语境都是相关的。在语篇缺乏显性连贯的情况下,如果语篇接收者能够通过语用推理等手段理解语篇的内在连贯性,那么语篇就具有隐性连贯。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这一观点认为,衔接既不是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也不是充分条件。Enkvist(1978) 认为,衔接并不能保证语篇的连贯。例如,下面这段文字中充满了衔接,但它却不是一个连贯的语篇:I bought a Ford. T

15、he car in which President Wilson rode down the Chaps Elysees was black. Black English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presidents ended last week. A week has sevendays. Every day I feed my cat. Casts have four legs. The cat is on the mat. Mat has three letters.( Enkvist , 1978

16、:110)Widdowson ( 1979 ) 、Brown 和Yule(1983) 、Stubbs ( 1983) 、Giora ( 1985) 、Tsui(1991) 等则认为,连贯的语篇不一定都是衔接的。Tsui (1991) 认为,在会话语篇中,不管是否存在衔接关系,只要一个语段能够满足其前面语段的言外意图或者与其语用预设有关,那么这两个语段之间就可构成连贯关系。Brown 和Yule (1983 : 197) 认为,在把一段文字作为语篇解释时,受话者和读者力图使所描写的一系列事件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把这些事件连成一体,而不是只看是否有语言上的连接。第三种观点可以看作是第二种观点的延伸

17、。持这一观点的人大都否认衔接对连贯的必要性, 主张从语用和认知角度来探讨语篇的连贯问题。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 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 : 84) 把连贯看作是将语义用于语篇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心理操作过程的结果。他们认为,语篇所描绘的事件和情景的线性排列会激活语篇接收者的心理操作,并以此还原或创造连贯关系。同样,Gernsbacher 和Givon (1995) 指出,连贯性是一种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on) ,而不是语篇或社会语境的特点。Brown 和Yule (1983 :199) 指出,语

18、篇的连贯性是听话者或读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强加给语篇的结果,对语篇连贯性的理解涉及语篇接收者将语篇世界中的概念和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心智活动或认知推理。Blakemore 认为,连贯性产生于听话人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对关联性的寻求,而衔接手段的目的在于制约话语的关联方式,从而减少听话者在对关联性的寻求过程中所付出的认知努力。以上这些对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的各种不同观点足以说明: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复杂的,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衔接与连贯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既要把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而又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要辩证地看

19、待衔接与连贯之间的相互关系,即:(1)衔接是实现连贯的重要条件;(2)衔接不是实现连贯的必要条件。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交际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衔接手段,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并使语篇接收者在语篇的理解过程中付出较小的认知努力。透过语篇所使用的衔接手段可以揭示连贯的语篇是如何在语言系统中通过具体的语言编码实现的。其次,在进行语篇分析时,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语篇的连贯性问题。从语义方面,语篇连贯性在局部表现为语篇中前后相连的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在总体则表现为句子意义与语篇的宏观结构,即语篇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语用方面,语篇连贯性体现为语篇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的连接关系,即句子或语段所实施的言外功

20、能之间的联系。从认知方面,语篇连贯性涉及语篇接收者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心理运算和认知推理。再次,在探讨衔接关系时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过程,因为衔接手段是借助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实现衔接关系的,否则,衔接就毫无意义。孤立地去分析各种衔接手段对研究语篇的连贯性并无作用。衔接只是为实现语篇连贯性而可能用到的手段,而语篇表层的衔接关系是建立在深层的连贯关系基础上的。五. 总结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是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衔接是语篇构筑过程中借助各种结构上的运作把不同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而连贯指的则是这些命题的言外功能以及这些命题如何被用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话语。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 不同的意见很多, 目前尚无

21、定论,许多语言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的说来,语篇分析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从它被公认为是语言学分支以来仅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尽管在衔接范围、连贯标准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这些争议体现了语篇分析者的不同研究视角和语篇分析的跨学科性质,这正好能够促使我们对衔接与连贯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从而推进这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参考文献:Brown,G. & Yule,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 CUP.Crystal,D. 1992. An Encyclopedic Diction

22、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Oxford: Blackwell.Halliday,M.A.K. & Hasan,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Van Dijk.T.A. 1977. Text and Context . London: Longman.Widdowson ,H.G. 1979. 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 OUP.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街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上海;外国语, 19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