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杜良飞 牛月芬 梁松 马锐一、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四个班,每班 42 人。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
2、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2、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2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 、 “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 、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
4、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 1 分米、1 毫米、1 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 ,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33、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
6、减、生活中的大数。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纯角。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4、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7、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五、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4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
8、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
9、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8、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9、继续探讨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后教,精讲多练,逐步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 (四)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5例如:1、设计希望小
10、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 10 米大约有多少步,100 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 1000 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 1 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五)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2.20-2.22假期活动反馈、常规教育分苹果(除法竖式)11本周两天2 2.
11、25-3.1搭一搭(一) (认识余数)搭一搭(二) (有余数除法竖式)分草莓(试商)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11123 3.4-3.8练习一单元测试、讲评126东南西北(辨认东南西北)辨认方向(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机动课时1114 3.11-3.15单元测试与讲评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数一数(二) (认识“万” )机动课时21115 3.18-3.22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有多少个字(估计)2216 3.25-3.29练习二单元测试与讲评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1 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12117 4.1-4.4单元测试、讲评买
12、电器(口算加减法)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211清明节放假 1 天8 4.8-4.12十年的变化(三位数笔算减法)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练习三机动课时11219 4.15-4.19 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 17算得对吗(验算)机动课时2210 4.22-4.26练习四单元测试、讲评机动课时221114.29-4.305.2-5.3认识角(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1111劳动节放假 1 天12 5.6-5.10欣赏与设计练习五单元测试与讲评机动课时112113 5.13-5.17奥运开幕(认识分)1 分有多长(认识秒)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时间)机动课时112114 5.20-5.24单元测试与讲评上学时间(综合与实践)“重复的奥妙”2118机动课时 115 5.27-5.31评选吉祥物(调查方法、记录调查数据)最喜欢的水果(记录调查数据)单元测试与讲评机动课时112116 6.3-6.6 总复习 4端午节放假 1 天17 6.10-6.14 系统整理复习 518 6.17-6.21 系统整理复习 519 6.24-6.28 期终考试阅卷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