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 课时第一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读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 、 “百万” 、 “千万” 、 “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教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二、合作探索(一)十万是多少?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师结:10 个一万是十万。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
2、、 、 、 、 、 、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 、 、 、 、想:10 万里面有几个一万?、 、 、 、 、 、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每级有 4 个数位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 5 位是万位,第 9 位是亿位。(二)多位数怎样读呢?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
3、规则。2、讨论大数的读法。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三、反馈练习自主练习:1、数一数同桌对数。教师指导困难学生。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小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 4、5、6。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10 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 、 、 、 、(数位表、数的读法略)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3、读数练
4、习。4、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二、 、设境激趣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阅读第 7 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合作探索怎样写多位数?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3、什么情况下写“0”?(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四、反馈练习自主练习1 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在指名板演。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自主练习 2、4、6、7。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写法亿级万级个级、 、 、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九千零
5、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十三亿写作: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45123第三课时信息窗 3:比较大小和改写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2、掌握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二、解决问题1、学习比较大小(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
6、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2、学习改写。(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 960 万平方千米,人口为 13 亿。这个 960 万平方千米与平方千米,13 亿与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7、3)教师总结。三、自主练习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板书设计:比较大小和改写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改写:=960 万=13 亿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第五课时信息窗 4:近似数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 4先
8、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二、解决问题1、引出近似数(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问题:11030 精确到万位是多少?精确到亿位是多少?(2)讨论:11030 精确到万位应是 1 万,还是 2 万,为什么?精确到亿位应是 1 亿还是 2 亿?为什么?(3)得出结论:1103010000=1 万=2 亿(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5)教师总结:这
9、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6)练习:把 34108 和 95820 精确到万位。三、自主练习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 。板书设计:近似数1103010000=1 万=2 亿小于 5,把它和右面的数大于 5,向它的前一位进 1,再把它舍去,全改成 0。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 0。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第一课时 24 时计时法教学目的:1知道 24 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
10、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 8 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 8 时的飞机票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5:00 是几时?2、5:45 是几时?3、6:30 是几时?4、天文馆一天
11、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的互换15:00 是几时?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45 是几时?16:30 是几时?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4)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 24 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
12、4 时计时法。(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1.用 24 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首都百货晚上 10 时关门()北京广播电台早上 630 开始播音()美少女战士下午 4 时开播()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肯德基 930 开门()颐和园 18 时闭园()图书馆 16 时 30 分停止借书()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板书设计15:00 是几时?下午 3 时15:45 是几时?下午 3 时 45 分16:30 是几时?下午 4 时 30 分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四、作业:第二课时年月日教学内容:年月日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13、;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板书:年、月、日)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认识年、月、日(
14、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板书:一年有 12 个月)(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 天、30 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 天)(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 31 天?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 30 天?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 31 天的都是 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 30 天的都是 4 月、6 月、9月、11 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 31 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 30 天的月份叫小月。(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
15、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 28 天或29 天,我们把二月份是 28 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板书:平年、闰年)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1) 、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每月个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 31 天)(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生 A:31+28+31+30+31+30+31
16、+31+30+31+30+31=365 天生 B:317+304=365 天生 C:3012+7-2=365 天生 D:3112-4-3=365 天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板书:闰年全年 366 天)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1)指出像 1988 年、1992 年、1996 年、2000 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 4 年一个闰年)(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 4 有什么关系?(3)比较:1900 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计算 19004=(47)5,再拿出 1900 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
17、知识?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 31 天: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小月 30 天:4 月、6 月、9 月、11 月一年月 12 个月28 天平年全年 365 天二月或 29 天闰年全年 366 天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信息窗一教学内容:书 3132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1、认知小数的含义。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尺子。教学过程: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为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18、。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学生的活动: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为之间互相读文字。班级交流,提出问题。教师活动: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学生活动:指名学生进行说图意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板书;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他们叫什么数?2、0。5 米有多长?3、二、解情景找到答案:教师活动:0.5、0.08、0.48、2.5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0。4 读作零点
19、四,0。48 读作零点四八。指黑板:那么 0.08、2.5 怎样读?(学生齐读)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2 题四、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五、板书设计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小数点04 读作零点四,0。48 读作零点四八。第二课时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0.5 米有多长?教师活动:怎样才能知道
20、0.5 米有多长?指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0.5 米有多长?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应该先知道 0.1 米有多长,就能知道 0.5 米有多长?一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 1/10 米,也就是 0.1 米。学生讨论:0.5 米是多少呢?得出:0.5 米是 5/10 米。0.5 米就是 5 分米教师出示问题:0.03 米有多高?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己总结得出 0.03 米有多高?出示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 100 份,每份是多少?学生:每份是一厘米,那么,3 份呢?3 厘米。教师总结:1/100 米也就是 0.03 米,也就是 3 厘米。学生活动:分小组
21、讨论:0.08 米有多长。二、巩固联系:33 页自主练习 3、4 题。学生动手涂一涂。三、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1、提出问题:0.3 米和 0.5 米比哪个大?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比较的方法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只要学生说的队就给与充分的肯定。2、加深理解你会比较 0.78 和 0.89 的大小吗?学生活动:自己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与同位进行交流。进行班级交流,总结出好的方法进行表扬。四、巩固练习:第五题,学生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第六题学生连完后,同位交流自己的做法。五、作业:34 页,9、10 题选做题:34 页 8 题。第四课时信息窗 2教学内容:信息窗 2。小数
22、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情景图。教学过程: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0.7 米=7 分米 0.6 米=6 分米 7+6=13 分米 =1.3 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
23、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1、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三、引申探究教师出示:你知道 1 米比 0。3 米长多少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板书:可以:1 米=10 分米 3 米=3 分米10 分米-3 分米=7 分米=0.7 米也可以用竖式: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3 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4 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五、作业:我学会了吗?四、泰安黄金周第一课时泰山黄金周教学内容课本 40、41 页。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
24、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二、合作探索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三、反馈练习1 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 1 题”用计算器计算。2、实际应用“自主
25、练习第 3 题、第 7 题”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 2 题”四、小结本节课你有收获吗?五、布置作业 45 页第 2 题。第五单元扬帆奥运教学时间:12 课时复习考试 2 课时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三)德育渗透点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两
26、位数乘一位数,满 10 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和数学游戏卡。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答:(1)14 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 呢?(2)14 个十、38 个十、15 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1)105=203=13 3=342=1007=200 4=1302=2103=89+7=105+6=3002+60=204+4=(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同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各选一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 )(2)142 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板书:102=20142=284 2=820+8
27、=281402 等于多少?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五册学过的用一位数乘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 142 改成 183(板书:183) ,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大家想不想研究?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2008 年奥帆船、帆板比赛在哪个城市举行吗?(引入主题扬帆奥运。1、出示情景图: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1) 、3 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2) 、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生答师板书:183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
28、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143125492164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5、师:1402 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1) 、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生说师板书:40020(2) 、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3) 、全班交流交流:(每人都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线用 0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填上3 个 0 就可以了。反馈练习:20030100703030010600三、巩固拓展:1、第 47 页 1 第 48 页 22、第 48 页第 5 题第(1) 、 (2)小题课自主解决。第(3)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
29、的方法,通过交流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3、第 7 题学生可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第二问需要学生根据 9 月份的销售量对 10 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五、作业:50 页 8、9 题第二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下面各题6040 30020 400708070 90050 20060可以采用教师念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的方法进行,使全班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发现错误注意订正(2)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2906 594先让学生自己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师
30、先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示情景图:(1) 、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我们学校发了多少包树种?(2) 、列式:22318根据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想怎样估算?依据是什么?生说师板书:“223 大约是几百?”(200)教师在“223”下面板书:200“18 大约是几十?”(40)教师在“18”下面板书:20教师:“22318 大约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3基本练习教师先带着学生做“62528” ,使
31、学生初步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做 2601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巩固拓展第 52 页 1、2、3、4 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自己提高熟练程度。2、使学生在计算时遇到连续进位问题时会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类比、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了,今天计算时会考验大家细心不细心,望同学们自己正确
32、地解出这些计算题。二、探索新知:1、示情景图:师:为了迎接 2008 年奥运会,青岛新建了高速公路,你想知道修建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吗?看图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3、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师板书:213154、小组合作探究笔算的方法。5、全班交流:交流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及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说清楚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6、你还能提出生么问题?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列式:26012121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7、反馈练习:28763250238、出示:30225观察:这里第一个乘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 0)请大家按刚才的方法自己试做。师巡视时拿几个同学的书给大家讨论:谁写得对,谁写得错?师小结:在乘数中间有 0 时,中间的 0 一定要乘,不能漏掉。4、反馈练习:20918三、巩固拓展1、第 55 页第 1 题2、第 57 页第 8 题生自己在书上改正后指名说说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计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