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四 章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的 音 乐 维 也 纳 古 典 乐 派,“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意: 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在音乐领域,人们有时把 “严肃” 音乐或 “艺术性” 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以同所谓 “流行” 音乐或 “娱乐性” 音乐相区别。,“古典音乐” 的广义解释:把历史时期和风格全然撇开,把本来是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统称为“古典音乐”。 (如: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以至于斯特 拉文斯基的作品。),音乐史学家用古典主义音乐(古典音乐),来特指音乐史中从1750年到1825年。介于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这
2、一特定时期。,“交响乐之父”海顿 (1732-1809)“音乐天才”莫扎特 (1756-1791)“乐圣”贝多芬 (1770-1825) 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海 顿,1732,1809,(77岁),1756,莫 扎 特,1791,(35岁),贝 多 芬,1770,1825,(55岁),音乐史上的古典时期基本上是属于器乐的。作曲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器乐的体裁与形式,声乐的地位反而退居其次。,莫扎特,在歌剧方面卓有贡献,他的器乐作品 也是大量的。贝多芬,一位纯粹的器乐作曲家。他以革命中的英雄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为此也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作曲家。,古典主义
3、规范化地确立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交响曲 等多乐章体裁 和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古典主义的感情表达:古典作品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古典音乐是西方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节 时代背景第二节 音乐特征第三节 奏鸣曲式 第四节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第一节 时 代 背 景十八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思想上和政治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法国:启蒙运动在文化教育领域里反对封建特权, 提倡回到自然和合乎人性;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则在文艺领域里反对封建道德, 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这些都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对音 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来依附于宫廷的音
4、乐家,为了摆脱封建贵族 的奴仆地位,成为独立自由的艺术家而进行不懈的 奋斗。原来作为封建贵族娱乐品的声乐和器乐,被提高到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内容 的艺术作品。,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的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革新 作出杰出而伟大的成就。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期;他们的作品都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 所以,他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二节 音 乐 特 征一、维也纳古典乐派把主调音乐推向高峰。维也纳古典乐派写作的爽朗明快、淳朴自然的 主调音乐;与巴洛克时期精雕细镂的复调音乐大异其趣。,1、把不分主次的几条旋律纠结在一起的复调 织体,改变为以一条旋律
5、为主,其他声部作为陪衬 的主调织体;2、把连绵不断的模仿和模进一个主题核心的、 浑然一体的复调结构,改变为整齐匀称、句读分明 的主调结构;奏鸣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3、把繁缛花巧、装饰性很强的复调风格,改 变为简洁晶莹、玲珑剔透的主调风格。,二、巴洛克复调音乐以“统一”为基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调音乐建立在“对比”的原则上。,速度、力度的对比; 节奏、节拍的对比;音区、音色的对比; 调性、调式的对比;主题的对比; 曲式的对比;体裁风格的对比;这些都体现在各乐章和各段落的关系之中。,三、各种主调音乐的体裁和形式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1、交响曲:“快-慢-快”三段式的意大利序曲,发展成为“快
6、-慢-快”三乐章的交响曲;之后,又在中间乐章和末乐章之间加进一个 小步舞曲乐章,成为四乐章的古典交响曲 。,2、四重奏:四件乐器平分秋色的弦乐四重奏,成为最流行的室内乐形式。,3、钢琴奏鸣曲与协奏曲由羽管键琴改进而成的钢琴问世。现代意义的钢琴能轻重自如地演奏音乐,具有 丰富的表现力,为键盘音乐打开了新的局面。,、钢琴奏鸣曲:一首钢琴奏鸣曲所显示的抒情功能和戏剧力 量,足以和交响曲并驾齐驱。 、钢琴协奏曲:取得了和小提琴协奏曲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的地位;成为钢琴家(常常就是作曲家自己)施展演奏 技巧的用武之地。,主调音乐的重要体裁,都和交响曲同一模式。(四重奏,奏鸣曲,协奏曲)协奏曲:通常没有
7、小步舞曲乐章,奏鸣曲:比交响曲少一、二个中间乐章。,四、维也纳古典乐派丰富和声语言、扩充乐队编制、提高乐器表现力;等方面也都有长足的进展。,五、除了形式上的革新以外,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大的功绩:把早期为贵族服务的娱乐性音乐,提高为有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民主爱国思想的艺术。,第三节 奏 鸣 曲 式奏鸣曲形式: 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的各乐 章,都用各种不同的曲式写成。其中最重要、最有时代特色的是奏鸣曲式。,奏鸣曲式中对比主题的呈示、展开和再现;可以说是体现了音乐的辩证法。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 提高。,奏 鸣曲式:
8、 例:海顿小夜曲,A:第一部分 呈 示 部,主部主题 (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 (属调),结束部,B:第二部分 展 开 部,运用呈示部中的素材进行展开,形成发展、变化, 甚至是戏剧性冲突。,A:第三部分 再 现 部,引子,引子,主部主题 (主调),连接部,副部主题 (主调),结束部,(复)三部曲式: 例:莫扎特小步舞曲,A,B,A,(a,b,(a,b,呈 示 部,发 展 部,再 现 部,变奏曲式: 例: 海顿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A,主题,A,1,变奏 1,A,2,变奏 2,A,3,变奏 3,A,4,变奏 4,A,5,变奏 5,A,6,变奏 6,回旋曲式: 例:贝多芬献给爱丽丝,A,B,A,C,A,主题,插部 1,插部 2,D,插部 3,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