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05192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4中国医药指南 2009 年 4 月第 7 卷 第 7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April 2009, Vol.7, No.72002,6.2 邱鸿钟 .临床心理学 M.广州 :广州文化教育出版社 ,2002.41.3 黄丽 ,扬延忠 .社会支持 ,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8:631.4 窦华芳 ,李霞 .心理干预改善胃肠道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J.护理学杂志 ,2002,17(4):299.5 陈红丽 ,周易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与康复影响的探讨 J.上海护理 ,2003,3(3):8.抑郁症是各种原因引起

2、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或情感障碍,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易疲劳是最典型的抑郁症状,也可伴发多种躯体疾病中,中医对郁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 内经无郁病的病名,但对五气之郁有明确的论述, 素问 六元正纪大伦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致,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泻之、水郁折之。五郁及其治法奠定了郁证学说的基础,对我们今天辩证对气机淤滞和逆乱为主要病机郁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问 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灵枢 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指出了情志与郁病的关系。此后,医家延袭经旨,对抑郁症的治疗多有发挥,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六经理论认为,少阳为枢于厥阴相表里

3、,凡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水液的疏布转输,莫不有赖于肝胆疏泻之性,肝胆之气条达,则脏腑之气通达无阻,若肝胆受邪,正邪分争,影响枢纽开合,宗 木郁达之,开创了开郁疏肝之法,创立了名方小柴胡汤金匦要略 妇人杂病脉症治记载了藏燥、梅核气两种病症,朱振亨认为,气血冲合,万病不生, 一有佛郁, 褚病生焉。清 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 诸郁源流说,诸郁 藏器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强调了郁病病因情志因素、体质因素的两个方面。综上所述,郁症的病机多由于情志所伤或素体偏弱,致气血失合所致,核心是气机不通,郁久伤及五脏,累及心肝脾肾,兼有郁火、痰湿、郁血,日久阴伤血虚气耗伤阳, 虚实夹杂,

4、 因此, 在临症时, 要详细询问病史,掌握病位、病性,进行辩证治疗。1 肝郁气滞此类患者情绪不稳, 时高时低, 焦虑不安, 头胀、 头痛, 坐卧不宁,夜不能寐,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时而易怒心烦,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玄。兼症胃脘不适,胸胁胀疼,食少纳呆,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肝主疏泄,藏血,舍魂,喜调达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失畅,则情绪不稳,时高时低,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郁化火上犯清窍,则头胀、头痛,扰及心神,则坐卧不安,甚则夜不能寐,气病及血则见月经不调,肝郁乘脾则见胃脘不适,食少纳呆,治疗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方法,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胃脘不适者加嗳气食少者加旋复花、代赭石、陈皮理气和

5、胃,胃中嘈杂、吞酸者加瓦愣子、川链子、索罗子,出现头痛、头晕者加石决明、磁石、珍珠母。若妇女月经不调者,可配伍当归、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2 肝郁痰结D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辩证思路邸 杰【 关键词 】中医;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7-0114-02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院(257000)情绪低落、时易激惹、少动懒言、郁郁寡欢、少寐烦躁、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自责自罪、惊恐不安、食少纳呆、大便干燥、舌红、苔白腻、脉玄滑、兼症胸胁胃脘胀满时而呃逆呕吐,心悸怔仲,头目眩晕。由于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水湿失于布

6、化, 聚湿生痰, 上扰头目,神明被蒙则精神抑郁,情绪低落,阳气不得舒展则少动懒言,郁郁寡欢,反应迟钝,痰浊扰心则心悸怔中,治疗疏肝豁痰为治疗方法以温胆汤加减,烦躁易怒者,加牡蛎、珍珠母,舌红苔黄腻,加黄连、佩兰,食欲不振加神曲、炒麦芽,大便干燥加蒲公英、大黄、莱腹子。3 气滞血瘀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烦躁不安、少寐多梦、头痛、头晕,身体某部有发热或麻痛感、情绪低沉、健忘嗜卧、大便干燥、舌暗红、苔白腻。血液当循行于脉中濡养周身,若血行不畅,就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正所谓血气者,人之神,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由于情志不随,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精神抑郁,烦躁不宁,气滞血瘀,脉络不通,郁久化热,故身

7、体局部有发热或麻痛感。治疗以理气化瘀为治疗方法,方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坐立不安加枝子、元参、麦冬,不寐加炒枣仁,闭经加文术、泽兰、川牛膝。4 心肝滞热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时而冲动、整夜不眠、面红目赤、表情紧张、恐惧不安、内心困境感、喜冷饮、求治心切、大便数日不行、小便混浊、舌红、苔黄腻、脉玄数。心为火脏,七情不遂,五志内郁化火,导致心火亢盛,热扰心神,或心火引动肝火,故情绪不稳,烦躁不安,肝主魂,火热内扰,故恐惧不安,治疗以清心平肝为治疗方法,方药以黄连解毒汤加味,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知母,舌红、苔腻者,加黄连、佩连,大便干燥者加大黄、芒硝。5 心脾两虚病程日久、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忧愁郁闷

8、、失眠多梦、食少纳呆、惊悸怔仲、肌体消瘦、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进,大便不规律或便溏,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细。由于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忧愁过度、耗伤脾气、心脾气血两虚、心失所养,故惊悸怔仲、心主神志、心失所养,故情绪低落、心神不宁、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不足,故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治疗以补益心脾为治疗方法,方药以四君子汤加减。小便频,大便浠者加补骨脂、益智仁,时时欲哭者加百合,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合115中国医药指南 2009 年 4 月第 7 卷 第 7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April 2009, Vol.7, No.7欢皮

9、。6 肝肾阴虚情绪低洛、兴趣索然、悲观失望、忧虑重重、对生活失去信心、终日郁闷不乐、精神疲惫、心神不宁、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不愿与人交谈、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阳痿早泄、大便不规律、舌淡红、苔白、 脉细。患者气郁日久, 郁而化火伤阴, 肾阴不足, 出现精神低落,兴趣索然、忧虑重重。阴虚内热、扰及心神、出现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症。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治疗方法,方药以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味。7 肾阳亏虚病程日久、情绪低沉、默默不乐、阴囊潮湿、腰膝酸冷、疲惫身痛或周身疼痛或男子阳痿、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由于久病可致阳气受损、阳气为动力、阳气虚弱,神气失养则精神不振、情绪低

10、沉、功能减退,温煦失职则懒言少动、疲惫、肢冷畏寒、温化失职,水湿内停则阴囊潮湿,肾阳不足则阳痿、舌淡、苔白腻俱为阳虚寒凝之征,治疗以补肾壮阳为治疗方法,方药以右归丸加减。阴冷加制附子、肉桂、尿频者加补骨脂、益智仁。抑郁障碍是一个涉及生物、社会、心理各方面的复杂疾病,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不同人群和个体,他们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中医辩证论治,是运用四诊收集病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明其病因、病机,病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相应治则,这较西医学有较突出的优势。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较为多见的斜视,尤以少年儿童多发。因受融合功能的影响,斜视角常发生改变,当注意

11、力不集中或疲劳时常常表现为 外斜,而当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时又可表现为正位。部分患者视远、视近斜视角差别较大 。临床对其不同类型需采取不同术式极易被忽视,导致术后效果不满意。另有观点认为眼位矫正效果与其分型无关。为能更好地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减少术后外斜的回退,现将我院 2002年至 2007年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术式的间歇性外斜视 66例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间歇性外斜视患者 66 例,女性 35 例,男性 31 例,年龄: 417 岁,平均 12 岁,查远、近视力, 眼部常规检查, 15 岁以下 1% 阿托品散瞳,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结合角膜映光法检查 33cm 和 6m

12、 斜视角及单眼遮盖 1h 后的斜视角, 9 个诊断眼位筛除合并非共同性因素如 AV 征及DVD 等病例。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及 AC/A。本组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 1.0,屈光参差 1.0D。有屈光不正的患者戴眼镜矫正后进行检查。根据视远、视近斜视角及 AC/A 的不同分 4 型。外展过强型15 例,集合不足型 9 例,基本型 30 例,类外展过强型 12 例。1.2 手术方法外展过强型: -18 -25单眼外直肌后徙术; -30 -40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不宜行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更不宜只行内直肌缩短术; -40 -80单眼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 -80以上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13、 +内直肌缩短术(一般外直肌后徙量内直肌缩短量 2mm) 。基本型、类外展过强型:选择外直肌后徙术或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均可。集合不足型: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一般外直肌后徙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陈荣华【 摘要 】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 66 例,平均随访半年。 结果 治愈 63 例( 95.4%) ,好转 3 例( 4.6%) 。术后远近斜视度差均10。 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术前需根据视远、视近斜视角及 AC/A 的不同采取不同术式。【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类型;手术中图

14、分类号:R77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09)07-0115-02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鞍山铁西医院眼科(114012)量内直肌缩短量 1mm)不宜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也不宜只行内直肌缩短术。1.3 标准治愈:角膜映光正位,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 33cm和 6m眼位在 -15 +15之间 。好转:眼位改善,残留斜视度-15。1.4 结果治愈 63 例( 95.4%) ,好转 3 例( 4.6%) 。术后远近斜视度差10。2 讨 论2.1 因为双眼内直肌的减弱或加强术解决的斜视度视近多于视远约10,双眼外直肌的减弱或加强术解决的斜视度视远多于视近约 10。故原则上外

15、展过强型应以外直肌后徙为主,集合不足型应以内直肌加强为主1。但集合不足型因单纯内直肌缩短会很快回退,故需联合外直肌后徙以缓解内直肌张力,且外直肌后徙量需大于内直肌缩短量 1mm。2.2 例如集合不足型远 -20近 -40如果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出现视远过矫为内斜、而视近仍残留较大外斜度,且以后反复手术难度加大。如果只行内直肌缩短术,会很快回退,术后效果不持久。故外直肌后徙 +内直肌缩短术为首选。2.3 例如外展过强型近 -20 远 -40宜行单或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不宜行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更不宜只行内直肌缩短术。2.4 手术以非主导眼为首选,如遇单眼矫正视力较差者尽量在差眼完成手术。斜视度15 为手术起点1。同视机融合功能逐渐下降,远立体视丢失或出现丢失趋势则尽早 手术。 多次检查取其最大斜视度。儿童与成人手术量不同,儿童宜过矫 101,成人不宜过矫。集合不足型术后训练较其他型更加重要。术中可能因紧张及调节因素影响外斜度,不要轻易改变术前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