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数学必修 1-5 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 1: 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 对任意 xA ,都有 xB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B 真子集: 若 A 是 B 的子集,且在 B 中至少存在 一个元素不属于 A,则 A 是 B 的真子集, 记作 AB 集合相等:若: ,A B B A,则 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 不属于: 空集: 4、集合的运算:并集: 由属于 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2、AB 交集: 由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B 补集: 在全集 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 UCA 5集合 12 , , , na a a 的子集 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1 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 R 二 、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f ( x ) = f ( x ) ,偶函数 f (x ) = f ( x )(注意定义 域) 2、性质: (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3、轴成轴对称图形; (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 D 的函数 f ( x ),若任意的 x1, x2 D,且 x1 f ( x1 ) f ( x2 ) f ( x )是增函数 f ( x1 ) f ( x 2 ) f ( x1 ) f ( x2 ) 0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 y = ax2 +bx + c( 0a )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a bacab 44,2 2, 对称轴: abx 2 , 最
4、大(小)值: abac44 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2( ) ( 0 )f x a x b x c a ; (2) 顶 点 式2( ) ( ) ( 0 )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 12( ) ( ) ( ) ( 0 )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 1) a m a n = a m + n , ( 2) nmnm aaa , ( 3) ( a m ) n = a m n ( 4)( ab ) n = a n b n ( 5) nnnbaba ( 6) a 0 = 1 ( a 0)( 7)nn aa
5、1( 8) m nmn aa ( 9)m nmnaa 1 2、根式的性质 ( 1) ()nn a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aa ; 当 n 为偶数时, ,0|,0n n aaaa aa. 3 4、指数函数 y = a x (a 0 且 a 1)的性质: ( 1)定义域: R ; 值域: ( 0 , + ) ( 2)图象过定点( 0, 1)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 lo g ba N b a N ( 0, 1, 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 对数的运算法则: ( 1) a b = N b = log a N( 2) log a 1 = 0( 3) log a
6、a = 1( 4) log a a b = b( 5) a log a N = N ( 6) 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 7) log a (NM ) = log a M - log a N ( 8) log a N b = b log a N ( 9)换底公式: log a N = aNbbloglog ( 10) 推论 log logm n aa nbbm( 0a ,且 1a , ,0mn ,且 1m , 1n , 0N ). ( 11) log a N = aNlog1( 12)常用对数: lg N = log 10 N ( 13)自Y 0 X 1
7、a 1 0 Y X 1 0 0 且 a 1)的性质: ( 1)定义域: ( 0 , + ) ; 值域: R ( 2)图象过定点( 1, 0) 六、幂函数 y = x a 的图象 :( 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 例如: y = x 2 21xxy 11 xxy 七 .图象平移: 若将函数 )(xfy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 得到函数 baxfy )(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0 Y X 1 a 1 X 0 Y 1 0 1 0 a = b 坐标法: a b ( b 0 ) x1 y2 x2 y1 = 0 2211 yxy
8、x ( y1 0 ,y 2 0) 4、垂直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设 a =( x1, y1), b =( x2, y2) 向量法: a b a b = 0 坐标法: a b x1 x 2 + y1 y 2 = 0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d =|AB AB AB 222 1 2 1( ) ( )x x y y (A 11( , )xy , B 22( , )xy ). ( 二 ) 、向量的加法 (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 (首尾相接首尾连) ,平行四边形法则 (起20 点相同连对角) ( 2)坐标法: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a +b =
9、( x1+ x2 , y1+ y2) ( 三 ) 、向量的减法 (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 (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 2)坐标法: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a -b =( x1 - x2 , y1- y2) ( 3) 、重要结论: | |a | - |b | | |a b | |a | + |b | ( 四 ) 、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 1)向量法: cos = | ba ba( 2)坐标法: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cos =22222121 2121 yxyxyyxx ( 五 ) 、平面向量
10、的数量积计算公式:( 1)向量法: a b = |a | |b | cos ( 2)坐标法: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a b = x1 x2 + y1 y2 ( 3) a 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 a b 等于 a 的长度 |a|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 |b|cos 的乘积 (六) .1、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 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 ( a)=()a;(2)第一分配律: ( + )a= a+ a; (3)第二分配律: (a+b)= a+ 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交换律) ; (2)( a)
11、b= ( a b) = a b= a( b) ;(3)( a+b) c= a c +b c.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如果 e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 2,使得 a= 1e1+ 2e2 不共线的向量 e1、 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21 量的一组 基底 (七)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11A(x,y) 、 22B(x,y) 、 33C(x,y) ,则ABC 的重心的坐 标是 1 2 3 1 2 3( , )33x x x y y yG 必修 5 一 、解三角形: ABC 的六个元素 A,
12、 B, C, a , b, c 满足下列关系 : 1、角的关系 : A + B + C = , 特殊地,若 ABC 的三内角 A, B, C 成等差数列,则 B = 60, A + C = 120 2、诱导公式的应用: sin ( A + B ) = sinC , cos ( A + B ) = -cosC , sin ( 22 BA ) = cos2C , cos ( 22 BA ) = sin2C 3、边的关系: a + b c , a b 0 时,有 22x a x a a x a . 22x a x a x a 或xa . ( 四 )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1a 时 , ( ) ( ) ( ) ( )f x g xa a f x g x ; ( ) 0l o g ( ) l o g ( ) ( ) 0( ) ( )aafxf x g x g xf x g x . (2)当 01a时 , ( ) ( ) ( ) ( )f x g xa a f x g x ; ( ) 0l o g ( ) l o g ( ) ( ) 0( ) ( )aafxf x g x g xf x g x (五) . 0Ax By C 或 0 所表示的 平面区域 :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