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务模型创新视角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作联动系统分析第一章导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现代社会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 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过程,现实需求的转变必然促使人们将研究视角由传统产品转到现代服务。在工业化初期,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是产品制造,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社会化生产的目标幵始转向服务,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制造业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 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金融和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离,物流
2、等相关生产活动居于相对独立的经济个体的市场格局。分工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了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运营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但却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各环节中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个体之间的合作协同问题。尤其是作为流通过程的四流 之一的物流服务过程的各方之间的有效协同问题成为日本等发达国家己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因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制造业的发展处在低端水平,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作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在规模和结构上均表现出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存在总量不足、比重偏低、发展水平滞后等问题。生产性服务
3、业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未形成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地位相对称的物流服务体系,很多优质高端的国内国际物流服务市场都被一些跨国物流公司控制。要使我国制造业摆脱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必须发展先进的中国制造业,而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由现代服务业来提供服务支撑,否则,中国的制造业也只能够永远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制造业崛起的标志就是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发展途径。现阶段,我国政府认识到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
4、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5-2020 年) 中,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明确了 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的思想,提出了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的发展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
5、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并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升级改造的关键要素,提出将围绕
6、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发展目标,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大力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通过 加强技术集成与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制度创新和支撑体系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第二章服务
7、模式创新机理研究传统的服务理论对服务创新等内容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未能够从根本上把握服务创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的机理过程,本章研究内容是对服务创新以及服务经济等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完善。本章首先对服务发展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指出了当前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发展的三个层次,理清了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了服务模式本质就是服务的有效转化和组合的机制。并将服务转化过程分为服务产品化和产品服务化两个阶段。现实中所有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实质就是由一系列服务产品化和产品服务化的阶段串联而成的。最后,在服务模式创新动因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服务模式创新的组成要素,分析了组
8、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构建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正向机制和逆向机制。2.1 服务概念及发展层次分析2.1.1 服务概念1977 年,Hill 提出了为经济学界广为接受的服务概念,即服务是这样的一种活动:生产者的行为会改善其他一些经济主体的状况。这种改善表现为消费主体所拥有的一种物品或一些物品的物质变化,或者这种改善关系到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肉体或者精神状态。不论在哪种情形下,服务生产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者不是对其商品或自身增加价值,而是对其他某一就主体的物品或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增加价值 。 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服
9、务是一种以活动形式对其他经济主体增加效用的产品。服务的概念可以通过将传统服务概念与现代服务概念相结合来界定:服务是一个经济主体使另一个经济主体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其使用价值,这一定义有三个要点:服务首先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服务是交易对象,应当反映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是运动形态的客观使用价值,一般不表现为静态的客观对象。服务区别于商品的感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具有不可储存性,其生产和消费通常具有同时性,并且服务的差异性很大,难以标准化。具体如图 2-1 所示95。但是无论如何,服务作为一种产品,与有形商品一样,都必须经过一个生产的过程。第三章 物流业
10、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72-1273.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协同. 72-733.2 协同层次分析框架 .73-803.3 基于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框架模型. 80-903.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问题分析. 90-933.5 物流服务系统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分析. 93-1123.5.1 物流服务需求方. 94-1013.5.2 物流服务供给方 .101-1103.5.3 第三方监管部门 .110-1113.5.4 利益相关方协同关系分析 .111-1123.6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务模式.112-1253.7 小结 .125-127第四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服.127-1524.1 智
11、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127-1304.2 基于融合业务技术的第三方物.130-1344.3 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第三方物.134-1404.3.1 SaaS 云平台特点分析 .134-1354.3.2 SaaS 云平台体系架构. 135-1394.3.3 按需定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技术 .139-1404.4 智能感知物流全程可视化技术体系研究 .140-1454.5 基于一体化智能终端的物流移动计. 145-152第五章 新型服务模式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 152-1945.1 物流服务同质条件下物流市场. 152-1705.2 物流服务质量异质情况下物流市场. 170-1815.3
12、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181-1935.4 小结 .193-194结论关于服务的研究,在经历了服务创新到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历程之后,必然会深入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阶段。将服务模式作为服务形成的机制,能够揭示服务创新的一般规律,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比服务创新模式研究更能从服务形成的本质上来把握服务创新的规律和机理。其次,运用服务模式创新来进行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的研究,开创了行业间协同联动体系研究的全新视角,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联动体系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理论的实践推广和应用,由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关于
13、协同联动体系的研究是新理论的创新应用。前者是服务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后者则是服务模式创新理论的实践应用研究。本文基于这两个方面,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通过分析服务创新研究的过程,将服务创新研究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服务创新阶段、服务创新模式阶段和服务模式创新阶段。三个阶段逐步由服务创新的个体局部问题研究向归纳的总体一般性研究过渡。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是服务创新研究发展的必然。(2)基于服务概念和特征的分析,将服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和融合服务,并分析了每个层次服务的内涵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服务一般化定义。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服务与产品都来自于人们的
14、劳动服务,因此,产品仅是劳动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3)定义了服务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明确服务模式是一种服务供给机制,并根据服务供给能力不同将服务模式分为两种:服务机制和服务创新机制。服务机制是一个面向一类需求者提供服务的服务供给机制,而服务创新机制则是一个不断产生新型服务的机制。从服务模式角度分析服务的相关问题,能够把握服务产生的一般规律。(4)通过对服务创新模式相关理论的分析,界定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技术和制度,并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构建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正向和逆向机制。分别对运用正向机制和逆向机制原理阐述了服务模式创新的机理过程。服务模式创新是服务模式相关要素相互融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