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节水灌溉 促进农业经济 2800 字摘 要:水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近十几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干旱缺水。笔者首先分析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其次,就如何有效发展节水灌溉来促进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想汇报 关键词:节水灌溉; 农业经济; 农业增产 前言水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就很
2、容易导致灌溉不能满足农作物需要,与此同时,水资源也被大量被浪费。在近十几年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干旱缺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因此,应结合耕作制度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工程配套水平,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节水高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喷灌、滴灌、间歇灌、沟灌、膜上灌、小畦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我国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实现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 总结大全 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地下、地面水资源总量平均为 27 210 亿 m3,其中河川年径流量占到了我国水资源总量的 72
3、%,大概为 19 492 亿 m3,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河川径流量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配是非常不均匀,目前我国大概只利用和开发了不到 30%的河川径流量。南方水量丰富,处在多水、丰水地带,但是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 36%,而水资源拥有量却占到了 80%左右,但北方耕地多、降水少,水资源量只占 20%,只是南方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严重不平衡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困难,就近几年来看,北方地区每年缺水量就已经达到了 500 亿时左右,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发展节水灌溉就显得尤为重要。1)发展节水灌溉,能够实现节水高效目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减少水资
4、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量开采,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达到防止水环境恶化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减少土壤水资源的蒸发和充分挖掘雨水资源潜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水资源平衡、农户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普遍能取得增收、增产、省钱、省肥、省工、节地、节能、节水的效果。 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提高水的产出效益和有效利用率,促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可以快速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 总结大全 3)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5、能够有效节约土地。传统的灌溉方法是水通过毛渠、斗渠、支渠、干渠等多级渠道输送到田间,而需挖大量的沟渠、畦、埂,这些就已经占了土地的 20%到 30%,而真正有效种植面积只有 7080,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增加 1520种植面积。 2 如何有效发展节水灌溉来促进农业经济 2.1 广泛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算经济效益账,解决了群众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利用“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节水灌溉
6、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及发放节水宣传材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营造节水灌溉的浓厚氛围。2.2 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根据耕地条件、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农户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群众积极性较高、同一品种农作物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重点建设滴灌示范区;在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单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地方推广和应用喷灌技术;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承包农户较多、经营分散的地方推广管道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在农田井旁实施小白龙管灌。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严把设备关、施工关、技术指导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