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02155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时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及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国家,公共权力,商汤,神权,附属权,分封制,提醒:分封制的含义,人口,功臣,疆域,嫡长子继承制,凝聚宗族,国,家,皇权,皇位继承制,三公九卿,郡县制,贵族分封制,大一统,课堂探究提升,探究1:我国的山东省又称“齐鲁”这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答案:分封制。积极影响: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城。消极影响:受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到春秋时期就逐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探究2:右图是国

2、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西周时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把“家”与“国”紧紧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探究3:结合右图分析秦朝官僚秦朝政府的组织机构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的许多职能部门专为皇室服务,家与国同治。(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探究4: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

3、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两个制分别指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答案:(1)分别指分封制、郡县制。(2)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王朝统治结束;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秦亡于郡县制的说法是错误的。,重难要点突破,易错易混点1对“封建”的概念的理解,第一是指西周的分封诸侯国,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古代延续到近代 的“封建社会”,在复习中要能结合背景正确分析。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的,在西周,绝 对的大宗只有一人,即周天子。,3分封

4、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重难要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 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 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3)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2影响 (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 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 的世界大国。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 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

5、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 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 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 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 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客 观 题 突 破,最新高考示例,【例1】 (2009山东文综高考,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 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

6、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对宗法制的掌握,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人”“自己”。说明贾母以贾家为内,林家为外,家族观念强烈,而家族观念是宗法观念的一种表现,故C项为正确答案。A、B、D三项均没有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意图。答案:C,【例2】 (2009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 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方法指导:本题可用排除法,排除熟悉的史实,要求对史实要记忆准确。答案:D,研究思考预测,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在历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1.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 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

7、祭祖活动的场所, 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 的地方。宗祠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系()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牌匾的内容反映了某姓氏的发展,直接体现了 血缘关系,由此判断A正确。 答案:A,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 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反映的是:西周时实 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鲁国、楚国等诸侯国。秦灭六国 完成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 行政区划的郡县代替

8、封国成为籍贯的表述方法。 答案:C,高考注重对新情境材料题的分析理解能力,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 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 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材料中:“中国之教”指儒家思想,“中国之境”指汉 武帝通过一系列措施形成大一统的王朝,而“中国之政”指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答案:D,主 观 题 突 破,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9、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

10、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比一比学生答题实录:,点评,主要优点:1对试题理解透,把握准;2解答语言精炼,表述准确;3书写条理规范,层次分明。不足:第(1)问中对原因的分析不够全面,应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综合评价:优秀。,参考答案,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