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1748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液压支架的安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液压支架的安装一、液压支架安装 安装程序程序 1:地面准备(设备解体、装封车)副井运输井下轨道大巷运输工作面顺槽绞车运输工作面顺槽临时组装硐室组装工作面安装程序 2:地面准备(设备解体、装封车)副井运输井底车场组装硐室组装井下轨道大巷运输工作面顺槽绞车运输工作面安装 液压支架组装1. 主顶梁、前梁、尾梁组装(以 ZFS6200/18/35 液压支架为 例)地面解体的液压支架由绞车运至顺槽组装硐室外暂存,按照安装方向和顺序依次进入组装硐室组装,具体起吊点布置见图 6-16。 液压支架顶梁、前梁、尾梁、主体,运至顺槽组装硐室组装,前梁千斤顶的前部铰接销在支架进入切眼后组装。 将支架前梁、尾梁车停放

2、在组装点的辅路上,分别用 1864 圆环链配连接环上M2075 螺栓锁牢(将圆环链绕过平板车轮对或轮轴,配合连接环和螺栓,与轨道连锁,前后轮对称各设一处拴挂点) ,架体车停放在主路上,用同样方式锁牢。下方挡车设施处于关闭状态。 组装顶梁:先将顶梁运到主道的硐室的正下方,用 4 个 3t 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顶梁四个角的起吊孔上,拆除封车绳,四点平稳起吊吊离平板车 100200mm 后,将平板车运出,再将顶梁升至一定高度的位置,将基本架运输到顶梁下,配合手拉葫芦调整将四颗立柱逐颗对柱窝组装,安装铰接销及挡销。组装时,起吊葫芦必须带载。 组装尾梁:将尾梁卸在主道上的组装位置,用 2 个 3t 手

3、拉葫芦(双链)拴挂在尾梁前端两侧的起吊孔上,另 1 个 3t 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尾梁后端的起吊环上,三点平稳起吊,将尾梁升至铰接位置,利用手拉葫芦调整对孔,安装铰接销及挡销。安装尾梁千斤顶铰接销及挡销时,起吊葫芦必须带载,并在尾梁下打木柱撑实。 组装前梁:将前梁卸在主道上的组装位置,用 2 个 3t 的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前梁后端两侧的前梁千斤顶铰接耳孔上,另 1 个 3t 的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前梁前端的钢丝绳套或 1864 圆环链上(绳套或 1864 圆环链绕套在前梁和护帮板的铰接处) ,三点平稳起吊适当高度。用手拉葫芦调整方向,使支架顶梁与前梁铰接,安装铰接销及挡销。将前梁放下后

4、两侧必须用 8#铁丝不少于 4 股分别与底座箱封牢,防止运输过程中摆动。 组装前梁、尾梁时用卸扣与起吊横梁耳座销轴连接,手拉葫芦挂在卸扣上,下端手拉葫芦钩头挂在尾梁、前梁起吊孔中或钢丝绳套以及 1864 圆环链上。 前、尾梁组装分别进行,不准同时操作。2. 掩护梁组装(以 ZTF6500/19/32 支架为例) 同组装尾梁方法一样,将支架架体运至组装硐室,架体车运至组装点主路上,主顶梁车停放在副路上,同样方法锁车。 用 2 个 3t 的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掩护梁两侧的起吊孔上,另 2 个 2t 的手拉葫芦(双链)拴挂在掩护梁后端两侧的起吊孔上,四点平稳起吊,将掩护梁升至铰接位置,利用手拉葫芦

5、调整对孔,将铰接销安装到位。起 吊 横 梁图 6-2-1 尾梁、掩护梁、前梁吊装示意图 液压支架安装液压支架的安装分为普通综采工作面支架安装和综放工作面支架安装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在方法和步骤上没有本质区别,仅因为综放支架分为排头支架和中间支架,而排头支架比中间支架外型尺寸和重量大,解体较为零散,安装过程中组装比中间支架烦琐,具体施工工艺有所不同。下面以综放工作面支架安装为例进行介绍。1. 排头支架安装(以 ZTF6500/19/32 支架为例)排头支架的安装方法分为整架安装法和切眼组装安装法两种。 整架安装法将在组装硐室组装完好的支架由绞车牵引进入切眼,根据前部运输机定位(先安装完前部运输机时

6、)或按设计部门标定位置,将 1#支架运至轨道头后停稳,卡好阻车器,用切眼的中部或下头绞车联好支架或平板车适当预紧绳,将平板车的车嘴与三角滑板用销轴可靠连接,拆掉封车装置,拖架绞车的钩头用不小于 1864 圆环链联在支架前过桥上。带紧预留的平板车或支架的绞车绳。慢速开动绞车将支架拖下平板车压在滑板上,利用调向绞车将 1#架调至安装位,调至与煤壁垂直位置。调支架过程中,及时改支影响调整支架的摩擦支柱或单体,但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原则。接通支架液控系统,升架接顶,并联接运输机拉移装置,按照排头支架井下组装要求完善排头支架。见支架下道调向示意图 6-2-2。支 架 下 道: 三 角 滑 板 2: 轨

7、道 3: 平 板 车滑 板图 6-2-2 支架下道调向示意图 切眼组装法同整架安装法一样,将 1#架架体调至安装位置,接通支架液控系统,升架接顶,同时将 1#架前梁、掩护梁、尾梁运至安装地点卸车,就地组装前梁、掩护梁、尾梁。首先对起吊工字钢棚支设木(或工字钢)抬棚加固,做到一梁四柱,单体对应工字钢棚支设。也可以采用专用起吊锚杆做为起吊点,其起吊方案按照锚杆起吊的相关要求执行。现以采用工字钢棚起吊组装方法做以介绍,见图 6-2-3。 用三个 3t 的手拉葫芦(双链)起吊掩护梁,使掩护梁与支架顶梁铰接,插上铰接销及挡环挡销。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掩护梁下操作。 用两个 3t 葫芦起吊尾梁至适当高度,用

8、2t 葫芦拉起千斤顶与尾梁交接,插接销子时,人员手臂伸入掩护梁尾梁下方,除葫芦吊牢外,必须在下方支牢木点柱。 千斤顶活塞杆伸缩对孔时,一人操作控制阀一人站在掩护梁外侧观察,两孔对正时停止供液,插入铰接销。 组装完掩护梁、尾梁后,组装前梁,用三个不小于 3t 葫芦起吊前梁,先将前梁与顶梁交接,插上交接销,然后再连接前梁千斤顶。 组装过程中葫芦的上、下连接均采用 1864 圆环链加 M2075 螺栓形成或用直径不小于 15.5mm 的钢丝绳套。 。 组装完毕后,用调向绞车将支架进一步调正与标定的架边线重合,升架接顶达到初撑力。 其它排头支架的安装工序和要求与 1端头相同。工 字 钢 抬 棚图 6-

9、2-3 切眼组装掩护梁、尾梁吊挂图示2. 中间支架安装当工作面切眼顶板压力显现较大、破碎,切眼通常采用锚网带配合工字钢套棚复合支护,安装过程中改支棚频繁,且易冒落。为有效控制顶板,加大安装过程中因支柱改支造成的空顶区域的支护强度,通常在安装中间支架时采用一组中间支架作为掩护支架来加强顶板管理。当切眼压力较小,或只采用全断面锚网带,中间支设两排单体支柱加强支护时,也可以不采用掩护支架安装工艺。以采用掩护支架安装中间支架的方法为例,安装程序为:掩护支架安装、调整中间支架正常安装掩护支架调整归位 掩护支架安装、调整 当切眼端头一侧排头支架安装到位以后,将一组中间支架运入组装硐室组装上前梁、尾梁,运往

10、切眼端头。 在切眼端头安装位置支设两路单工字钢抬棚,一路拖住老空侧工字钢棚,另一路拖住面前侧圆木棚(或工字钢棚) ,并做到每架棚下均有单体支设。用绞车将掩护支架下道,同时调整到位,与煤壁平行布置,距离煤壁 2.8m 左右;前梁梁朝向已安装到位的排头支架,相距为 1.8m。接通液控管路,接实顶板达到初撑力。调正过程中做到单体先支后回。详见图 6-2-4 所示。 当切眼支护为架棚支护时,掩护架升起接顶前在前梁上挑两根不小于 3.95m 长的工字钢梁,工字钢搭接在前梁上的长度不小于 700mm。一路托住面前侧圆木棚(或工字钢棚) 、另一路托住老空侧工字钢棚,工字钢另一端用单体支双柱拴牢,为安装中间支

11、架创造条件。 中间支架安装 所有中间支架依次进入组装硐室,按照组装程序和方法将前梁、尾梁组装完好。 由牵引绞车将组装完好的中间支架运进切眼,到达临时轨道端头,同安装排头支架 掩 护 支 架滑 板图 6-2-4 中间支架安装方法方法一样下道,在掩护支架的支护下,将其调整到位,垂直煤壁,与已安装完好的排头支架平行布置,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改支影响的支柱,改支必须坚持先支后回,最后接通液控管路,接实顶板达到初撑力。 加固掩护架所支护的空间,如支设单体必须保证“一梁三柱” ,采用牵引绞车将掩护支架后退 1.5m,至第二组支架安装所需的支护位置,将倾向架设的两根工字钢梁从已安装完好的中间支架前梁上抽出,重

12、新按要求架设,同时将支架安装用三角滑板由绞车牵引后移。 采用同样的方法步骤,将所有的中间支架安装调整到位。 掩护支架的调正归位。 当所有中间支架安装到位后,将掩护架调整为正常支架,调整前先检查加固掩护架所支护的空间,在安装好的支架顶梁上架设两根 3.95m 倾向工字梁。另一端用单体支双柱栓牢,维护好调架空间。所有柱棚保证一梁三柱以上。单体支柱随调随改,并做到先支后回,单体随支随拴。使用绞车将掩护支架调整就位。见图 6-2-5。3. 最后排头支架安装(图 6-2-6) 掩护支架调正后,在其外侧架设两组倾向抬棚用于维护排头支架的调架空间,其中一组抬棚托住原切眼工字钢棚,另一组抬棚托住扩宽侧木棚(或

13、工字钢棚) 。棚梁使用 3.6m 工字钢梁,一端搭在掩护支架顶梁上,长度不少于 700mm,另一端对应棚梁支设单体支柱,数量不少于 3 棵。单体随调随改,做到先支后回。 排头支架进入切眼时,尾梁朝前,与正常支架方向相反。 同 1#排头支架安装方法相同将其逐架安装、调整到位。4. 调整立柱加长段中间支架安装升紧接实顶板后,应根据采高要求及时调整立柱加长段,具体方法如图6-2-7: 升起支架,在顶梁下支牢木柱,木柱断面不小于 160160mm。 拆立柱加长段固定块,降立柱使加长段伸出 2 节或 3 节后,停止操作,把固定块重新卡好。工作过程中支架下方严禁有人。 前后排立柱分别进行。 加 长 段 拔

14、 出 前加 长 段 拔 出 后加 长 段 固 定 后图 6-2-7 中间支架拔立柱接顶方法5. 切眼工字钢的回撤 单体支柱随支架安装逐架回撤。工作面两端头及中间走向抬棚顶板压力大、倾角大,维护困难,影响安装及回撤安全,故不再进行回撤。 由于切眼沿空压力大,维护困难,套支的工字钢棚梁也不再回撤,上下端头支架窝的工字钢棚梁不再回撤,煤机窝的工字钢棚不回撤。 对于顶板完整,倾角小于 8的地段工字钢梁(锚索固定除外)回撤前检查好周围的棚子,升紧两侧支架,用皮子保护好活柱,根据现场顶板好差情况采用及时回撤或隔架回撤法。 工字钢棚撤出后,及时升起支架,接顶达到初撑力。 用绞车回撤工字钢棚,要有专人在有掩体

15、地点观察回撤情况,发现工字钢及钩头被卡住,或绞车张力过大时,立即停止回撤,检查原因并处理,严禁死拉硬拽。 拴钩头时要派专人监护,先敲帮问顶,待所有人员撤至有掩体的安全地点后,方可发出回撤工字钢信号。 上下头绞车房的工字钢棚回撤时,先由外向里检查加固,支设点柱,后路畅通,然后由里向外逐架回撤。 安装液压支架时回撤的单体支柱、轨道、工字钢梁、板梁等物料,可用平车盘混装,运出切眼至顺槽卸车,装车后必须用钢丝绳两头封牢,防止提松时拥车。 安装期间回撤支护材料,必须由外向里逐架检查顶板支护情况,维护好退路,保证退路巷道顶帮支护安全、可靠,回撤顺序由里向外逐架进行。支护材料的回撤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

16、坚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施工必须在安全支护下进行。撤出的物料要及时外运,保证后路畅通。用慢速绞车回撤时,人员躲开绳道及钢丝绳构成的三角区,严禁死拉硬拽。必须在安全地点设一名技术过硬的班组长或老工人监护,严密观察顶板、两帮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现场,严防意外事故发生。二、辅助工作1. 顶板支护 施工班组安装期间进入施工现场首先应检查巷道顶、帮支护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防止锚杆托盘松动、片邦、掉矸伤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在隐患未排除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安装期间,经常对切眼及上下顺槽出口顶板支护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压力显现,要增支点柱及抬棚,加强支护。对断梁、折柱要及时采用工字

17、钢梁作棚顶,单体支柱作棚腿套棚支护,保证支护强度。 所有支设柱棚必须升紧支牢,迎山有力,严禁缺柱少棚。柱子用不小于 10#铁丝(2 股)和 20 麻绳结扣或采用 6mm 的钢丝绳打结连于一体并拴牢于顶网。 安装排头支架时,首先检查加固四岔口支护情况,按要求支设抬棚或点柱,升紧升牢,接实顶板,施工中碰到的柱棚必须及时支护合格,严禁空顶作业,组装顶梁时,吊点必须栓牢,禁止使用不能自锁的手拉葫芦,人员的身体不准伸入有可能被挤压的地方,升架接顶前,所有人员躲开端头支架控顶范围,防止倒柱歪棚。 支柱子换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先支后回”制度,不得对切眼(上下顺槽)内原有的支护进行随意改动。敲帮用镐或长

18、钎,发现有片帮危险时立即找下;问顶要站在倾斜上方安全地点,一手持镐,一手托顶,先轻敲顶板,无破裂声时,再重敲。找顶时,要与上下人员打好招呼,看好退路,用镐自上而下,轻轻找下 。2. 改棚、支棚 改棚、支棚时两头分别用铁凳子或者板梁搭牢脚手架。脚手架宽不小于 1m,高度不大于 2m,上部用厚度 50mm 的木板密排,脚手架各处连接点用 8 号铁丝不少于 4 股拧牢。 人工将棚梁抬起,立即用不少于 2 股的 8 号铁丝将工字钢棚梁两头栓牢于顶网上,铁丝拧紧不少于 3 圈。 棚梁下中间位置用单体支柱升起接顶后将单体栓牢,垫实肩窝再支设两头单体升紧打牢,达到初撑力。 工作人员必须在 5m 以外远距离供

19、液,并做到单体随支随拴。采用 10 号铁丝(2 股)拴于顶网,铁丝拧紧不少于 3 圈,然后用棕绳打结拴牢连成一体。 字钢棚梁抬起吊顶时人员不能少于 4 人,还要一人在下面递料,观察顶板。 两人以上推、拉、扛、抬等作业要有专人指挥,统一号令,协调一致,严防碰挤伤人。 棚支设牢固可靠,单体系牢防倒保险绳,原旧棚再进行回撤,由上向下逐架进行。坚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撤放单体用手稿或长钎在上侧进行,撤出的物料要及时外运并保持后路畅通,棚柱支设完好牢固,改支、回撤循环工作未完成不得中途停止作业,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工作。 改支地点工作时,要设一名技术过硬的班组长或老工人,严密观察顶板,注意老空帮

20、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处理或撤离现场,严防意外事故发生。3. 支护材料回收 回柱人员要做到“三勤、两高” 。即勤拴、勤拉、勤捡,回收率高、复用率高。 回柱中,若有柱子被压入底板,可用锹、镐将煤矸清理干净,并顺回收方向从柱脚挖沟取出或用回柱器拉出。 遇到难回、难取的支柱时,处理之前,首先要打好临时护身柱或替柱,最后将替柱回出。 难回支柱的处理:顶板压力大,支柱一卸载顶板马上压下时,要打上临时支柱以控制顶板,然后采用挑顶卧底的方法进行回撤;当支柱顶着岩块不能下缩,岩块又不好处理时,待顶板稳定后,将柱脚用镐刨开,用撬棍来回转动直到将柱回出。 拴柱或拴梁前要详细检查顶板周围情况,判断安全后

21、,方可近前拴柱梁,严禁将绳套拴在活柱体上。 回柱时回柱人员应站到支柱的斜上方支护完好处,使用长把工具卸载。 使用回柱绞车回收柱时,应按以下要求操作: 用绞车回柱,至少由 3 人配合操作,一人监视并发信号,一人拴绳回柱,一人开绞车。解绳时,严密监视周围顶板、采空区及支护情况。 绳道要直,不能磨支柱。 不准拉大网回柱,采用多绳套按顺序少拉或慢拉细放的操作方法,但严禁绞车超负荷运转。 联系信号要及时准确,分工要明确。信号联系规定:“一声停,二声开,三声倒车松绳” 。传送信号不准用喊声或晃灯代替,司机听清信号后,方准操作。 将要开动绞车时,所有人员都必须撤离绳道,距钩头不少于 10m,方可发出信号开动

22、绞车。 不准用锤砸缸体、活柱或三角阀。 如支柱三用阀损坏或活柱被压不能卸载时,不准生拉硬拽,必须采用挑顶、卧底或打临时木柱支撑顶板将单体液压支柱回出。 切眼(上下顺槽)安装期间要进行支护质量检查,确保已支设的液压支架(柱)符合质量标准,达到规定的初撑力。 安装期间的起吊点必须进行支护加固,加固方式可根据现场具体条件及顶板支护状况,增支点柱或抬棚,所支棚柱必须合格有效,迎山有力(就顶底板而言 68 迎 1) 。 始终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彻底清掉顶帮的危岩、活矸。切眼、顺槽安装严防拐倒棚柱,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安装期间回撤支护材料,必须由外向里逐架检查顶板支护情况,维护好退路,保证退路巷道顶帮

23、支护安全、可靠,回撤顺序由里向外逐架进行。支护材料的回撤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坚持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施工必须在安全支护下进行。撤出的物料要及时外运,保证后路畅通。用慢速绞车回撤时,人员躲开绳道及钢丝绳构成的三角区,严禁死拉硬拽。必须在安全地点设一名技术过硬的班组长或老工人监护,严密观察顶板、两帮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现场,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安装端头和掩护支架时,必须维护好安装区域的顶板,派有经验的工人进行,跟班人员现场指挥,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工作前要检查行走路线及回撤迎头的支架支撑是否牢靠,对支护不合格的支架要及时整改加固。 支架安装时,要加强顶板支护,由于顶煤松软漏顶处要用金属网、大板、竹笆接顶补封,采取多支点柱及抬棚,抬住切眼内工字钢和圆木棚顶。 切眼下半部由于原切眼控顶用木垛接顶,支架升起接顶时,所有人员躲开空顶范围,防止倒柱歪棚。4. 顶板事故处理 工作面冒顶后,要及时向调度室和区队值班人员汇报冒顶的现场情况及现场采取的处理方法。 处理冒顶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由上向下的原则,先加固周围的支护,防止冒顶继续扩大。坚持由冒顶区两侧的安全区逐步向冒顶区进行处理;凡处理冒顶事故,必须等顶板稳定后,备足物料,组织好人员,安排专人观察好顶板,跟班区长现场指挥,由熟练的工人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