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93171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之原因分析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小丹摘 要:文章界定了共享性学科基地的含义,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共享 学科基地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条件下,打破隔阂,在全校范围内乃至跨校重组优化、构建“共享性”学科大基地,以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教育专家们的共识,也是社会对大学学科建设模式转变的期望。本文通过对“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的原因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对高校学科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一、共享性学科基地含义一般来说,“学科”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科(subj

2、ect),另一个是就高校而言的学科(discipline)。前者是指一种科学知识分支,后者是指一种研究分支。 1不过,当我们立足于大学教育层面谈论“学科”时,“学科”的概念则相当宽泛。例如,当我们评估某校某一学科时,常常包括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取得的研究成果、使用的研究方法及设施等。再比如,国家在进行一级学科综合水平评价以及评选、考核重点学科时,其评价标准几乎都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学科方向和学科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能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馆藏量,等等。可见,学科既包含有“人”的主体要件,也有“信息”和“物”的客体要件。根据上述对学科的初步认

3、知,我们不妨将“学科”理解为一种融合了人、信息和物三个要件的有机的“资源共同体”,这个“资源共同体”由三种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学术人员、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 2学术人员主要指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专家群和学术团队(含在校研究生);学术信息主要指科学知识及其载体(课程、教材、专著、论文、科研成果等)和信息互换平台;学术物质主要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场所、设备、设施、手段等,是学者进行开创性教学、科研工作赖依的物质基础。这种学术物质基础,通常称之为“学科基地”,其构筑的稳固程度将直接影响“资源共同体”中其它两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关系到学者能否充分利用学术信息创造社会价值和科研价值。高等教育实践证明

4、,“学科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它能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中一般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均可以称之为“学科基地”。不过,本文要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基地”,而是特指集共享性、开放性、经济性于一体,在组织结构、地理空间上独具特色,能够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事教学科研而提供的一种共用共享的特殊“基地”,即“共享性学科基地”。该基地的显著特征就是通过科学研究的合作与协调,降低教学与科研的经营管理成本,鼓励研究者积极探索,以期提高研究者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并借以取得原创性成果。可见,它不仅仅是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

5、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设施、设备、手段等,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人才的汇聚地,是信息集中与交流的中心,是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纽带,是科技创新思想得以实践的理想基地。按照这种解释,目前的院、系的公共教学实验中心、交叉学科基地、仪器分析测试中心、部分高校建立的跨校的公共教学实验中心、省部级实验室、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放性研究机构均属于“共享性学科基地”的范畴。二、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构建共享性学科基地的紧迫性1.学生人数迅猛增加使得学科基地硬件设施的数量显得严重不足众所周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大。以高等教育的最

6、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例,据人民日报报道,2005 年新生入学后,中国研究生在校数量将突破 100 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 3本科生的规模增长之快更是有目共睹。连续的大规模扩招已使得学科基地硬件设施数量的严重不足与学生人数急速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扩招之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本来就不充裕,扩招后又很少扩建或新建,新的硬件设施数量更显得不足。由于国家资金有限,许多硬件设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给,使得实验设备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科发展的需求。2.学科基地物质设施的落后与陈旧成为影响科技创新的“瓶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7、,这在客观上对学科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证实理论、培养操作能力、掌握实验技术”的实验教育方式已经落伍,现代实验教学必须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4而转变的关键在于基地上的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技术手段要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很难想象依靠落后的研究设备能做出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然而国内高校的现实情况却是:由于运行机制及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物质技术设备的更新由于经费的限制滞后于科研内容的更新,不同专业实验室之间,设备的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无法形成规模。另外,资金使用过于分散,使得一般的研究单位很难有足够的财力购置先进的机器设备,实现研究手段的先进化、现代化

8、,以致低水平、重复建设成为必然,教育创新目标无法实现。可见,学科基地硬件设施的陈旧与落后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目标实现的“瓶颈”。(二)构建高校共享性学科基地的必要性1.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经济单元(包括高校)永远无法摆脱一个基本经济矛盾:资源的缺乏与期望的远大。问题仅仅在于,如何有效地作出安排和选择,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进步和成就。发达国家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成就最大化,作为发展中的我国,没有任何理由在人均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不去改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我国高校中,由于政策、社会或个人原因,资源分散浪费、没有规模经济的现象

9、非常普遍。在学科基地的建设中常常见到,一方面,设备闲置而另一方面却大量购买同类设备;一方面资金闲置而另一方面却求资无门;凡此种种,无不告诉我们:这种严重不经济的学科基地建设运行机制能够吞没掉任何规模的经济资助。 5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整个人类的呼声,也是学科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学校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经费匮乏的今天,如果能有效地应用共用共享的思想,对学科合作、发展、资源利用实施统一设计、集体规划、尽可能的提高教学科研资源的共用共享程度,尽可能打通学科间的人为阻隔,将教学科研公用物质资源适当安置于校内公共服务机构,并向校内外全方位、全天候有偿或无偿开放,扩大公用资源的规模经济性,这将

10、会给学科建设带来极大的益处。2.鼓励积极探索,实现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需要诺贝尔奖被公认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最有力的标志。对世界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在诺贝尔奖上的空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当然造成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原始创新不足的原因很多,但研究条件的落后,研究氛围的缺失,研究基地的琐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综观世界各国不难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集中在一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些一流大学,除了拥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办学理念等共性外,还有就是都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和研究手段,即拥有先进的开放的实验室。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 20 世纪期间所授的诺贝尔奖中,实验室成果居多,

11、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大多是在最为先进的实验室工作的大学教授。加州大学教授、“原子弹之父”奥本哈默就是在世界著名的罗斯阿拉英斯实验室完成其工作的。 6这些实验室不仅拥有一流的教授,先进的仪器设备,还实行对校内外的开放。由于实验室具有开放性、共用共享性的特征,所以,时刻都能吸引大量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潜力的人才来实验室从事科研,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 20 世纪中后期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绝大多数为一流大学的实验室的教授所获得。可见,在学校资源紧缺的条件下,集中力量购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建设能为不同学科共享的研究基地,将能吸引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生。在这里

12、,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手段,相互沟通,进行自由探索,产生出新的学术观点、成果和思想,探索出新的研究方向。3.促进学科之间交叉和融合的需要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学科在迅速分化的同时,又在迅速趋向融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许多重大成果都是发生在相邻学科的交叉、融合地带,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已成为推动学科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许多高校为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甚至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当然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任何违背科学客观规律、任意组合的做法都将事与愿违。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潮中,管理者要做的只能是铺设桥梁,制造环境。目前部分高校尝试建立共用共享的“共享性学科基地”不失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理想手段,它为学科间的融合、交叉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狭隘保守的学科界限,师资力量、实验室、精密仪器设备设施、实验材料原料、科技信息资料、学术交流等教学科研资源实现了共享。另外,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不同导师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这些差异的存在使科研人员在学科交叉融合中,能不断了解不同的学术成果,开拓视野,壮大知识面,增强灵活性,从而活跃科研思想,为产生新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形成新的技术增长点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