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1 -第一章 地球 第二章 地壳 岩石: 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组成的圈层。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质 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断层: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岩块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褶皱: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先成变质岩等固态原岩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作
2、用下,导致其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几乎全部为地面所吸收,这对地面因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而形成的大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 气候:指一年内气温的高低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气旋与反气旋: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称为气旋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焚风: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上的气温高很多、干燥很多。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局地环流:指由于局
3、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受热不均等而产生的小范围环流,也称地方性风系 洋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水循环:水不断的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返运动过程 - 2 - 2 -流域:河流或湖泊由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阶地高度由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间的垂直距离来确定。 河漫滩: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河流劫夺: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据相邻河
4、流流域的过程 准平原:一个地区的地面在经长期的侵蚀和剥蚀之后,所形成的起伏和缓,但还保留一些孤立残丘的近似平原的地貌 山麓面: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面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第五章 地貌 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区和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导致的土地退化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雅丹地貌:由于小山包由于受到风的剥蚀作用而形成的向里凹的地貌形态 黄土地貌:发育在第四纪黄土(或黄土状土) 地层中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冰川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冰床岩石,并将破坏的产物携带至较低海
5、拔处堆积的作用。第六章 土壤圈 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土纲:土壤分类的最高级别,依据主要成土过程所引起的土壤性状的重大差异划分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第 7 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 种群:种群是指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生
6、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规律地形成的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生物群落通过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形成的与其生存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 - 3 - 3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小生境及其功能的综合 生活型:不同分类群的植物,适应相同的环境,形成生态习性趋同的组群。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 原生演替:在原来没有植物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植物演替过
7、程。次生演替: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的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植物演替过程正反馈:系统的输出促进系统的输入,使系统偏离强度愈来愈大,不能维持稳态的过程。 负反馈:系统对付外部施加变化的响应及返回到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林德曼效率:(即著名的 10%定律)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 10% 生态幅: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的最高级与最低级之间的范围。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通过变异
8、和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的现象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的变化。 地带性: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第八章 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地域分异: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 土地类型:土地分类的结果-
9、4 - 4 -第五章 地貌(自己总结的)一、地貌:地球硬表面与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地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外动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二、地貌成因: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三、基本地貌类型:1、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
10、称,是地壳上上升背景下由外力切割而成,2、平原:依据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坦、倾斜、凹形、起伏,依据外动力差异:熔岩、喀斯特、冲积、海成四,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 、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常形成不同植被类型乃至生态系统;4、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导致地带性区域内部表现非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5、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地貌形态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整个土地类型的变化五、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5 - 5 -风化壳:风化作
11、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为风化产物基本特征:1、空间分布上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大; 2、组成物质以黏土和碎屑为主; 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沉积岩的层理六、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地貌类型:崩落与崩塌,滑落与滑坡七、流水地貌:由地表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如冲积扇、河谷、冲沟、三角洲等)统称为流水地貌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推移即使沙砾沿沟底或河床滑动、滚动或跃动;2、细粒物质呈悬浮状态运动,即悬移形成泥石流的条件:1、固体松散物质丰富,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较大,以重
12、力为主。土体失衡且供给量大的重力平坡,有滑坡活动或冲刷严重的侵蚀坡,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八、河流地貌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在坡面流与沟谷流水参与下形成的狭长形凹地。河谷由谷坡与谷底组成。河床: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常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有鸟足状、尖头状、扇形、多岛型洪积扇:指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依据组成物质与结构: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
13、) 、堆积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 、基座阶地(与堆积阶地近似)河谷类型:顺河(谷):顺原始地面或构造面发育的河谷;次河(谷):沿背斜两翼或轴部软弱岩层及构造破碎带发育的顺向河支流河谷逆向河(谷):次成河进一步下切致使逆岩层倾向的斜坡上也发育河流,因其流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故被称为逆向河先成河(谷):河流形成后流域内发生局部地壳上升而河流下切速度超过上升速度,河流仍将保持固有流路叠置河(谷):河流最初在松散堆积物上流动,后随流域地壳整体上升而不断下切并基本保持固有流路切入基岩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 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 6 - 6 -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
14、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使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九、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表:1、石芽与溶沟: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槽状溶蚀部分与沟间突起部分2、喀斯特漏斗 3、落水洞 4、溶蚀洼地 5、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 6、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十、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运动: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冰川滑动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方式:刨蚀作用:在冰川滑动时,不断锉磨冰川床拔蚀作用:冰川移动时把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石的突出部分拔出带走冰
15、川地貌类:1、冰蚀地貌:冰斗、槽谷( U 形谷) 、峡湾、刃脊、角峰、悬谷、冰川三角面2、冰碛地貌:冰川遗留下来的各种堆积物为冰碛、主要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3、冰水堆积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由于多年冻土层的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独特的地貌冻土:反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寒土:温度状况相同但不含冰的冻土的最基本特征:地下冰的存在冰缘地貌类型:1、石海与石河 2、构造土 3、冻胀丘和冰椎 4、热融地貌十一、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风沙作用:指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风沙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风棱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16、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2、风积地貌(各种沙丘)黄土地貌类型:1、黄土沟谷地貌 2、黄土沟间地地貌十二、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岸地貌类型:1、海蚀地貌: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它包括(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2、海积地貌: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海底地貌:有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隆起、大洋中脊- 7 - 7 -海底沉积物:近海沉积(机械沉积、生物沉积、化学沉积)远海沉积十三、火山地貌类型:1、灰渣火山队 2、富硅质熔岩穹丘 3、基性熔岩盾 4、次生火山堆 5、复合火山堆6、破火山口 7、火山塞 8、火山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