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8678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楼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钏之死预设教学设计王珍 安徽省太和中学 18856812099 高一语文课程分析金钏之死节选自红楼梦 ,这是一节阅读和写作课。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从文学艺术角度看,应该位列四大名著之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观点认为它以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真实再现了贾府中以及与贾府有关的不同身份不同遭遇的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封建贵族阶级必然倒台的历史规律。贾府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封建大家族典型,宁荣二府由盛而衰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倒台的迹象。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红楼梦第三十

2、二回结束,突然发生了一件事,金钏投井自杀了。在“金钏之死”这个事件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金钏死前的心理状态,也没有写金钏死的过程,而是通过老婆子之口交代了金钏的投井自杀,接着由金钏之死引发了一系列故事。作者通过金钏之死,写出了袭人的感同身受,宝钗的薄情寡义,王夫人的假仁假义,宝玉的五内摧伤。不写金钏死的过程,也没有对其死前进行心理描写,实为作者的精心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这个事件来写其他人,这种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侧面烘托。探究红楼梦中“金钏之死”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所揭

3、示的“人性”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对同一个事件,因其身份、地位、教养、性格等不同,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通过这个事件学习侧面描写的手法,因为侧面描写的手法直接与高考相关。近几年,无论是在诗歌鉴赏部分,还是在大阅读部分,侧面描写的手法都是高考的常考的热点。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情分析因初中阶段也学习过小说,学生对小说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虽然学生对红楼梦很熟悉,但因书中内容很多,人物关系复杂,人物性格多样,因此学生不易把握。侧面描写的手法,学生虽然了解,但要做到內熟于心

4、,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写作部分可能会出现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根据选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2、分析选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写作手法。3、运用本文的写作启示进行写作练习。教学流程一、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请认真观看红楼梦中关于“金钏之死”的视频,了解“金钏之死”的内容。题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二)请自由大声朗读金钏之死的全文,读准字音,不清楚的地方,借工具书加以解决,也可以相互讨论,初步了解文意 。撵(nin)金钏 (chun)簪(zn ) 委委琐琐(su) 身亡命殒( yn )委委琐

5、琐:举止、容貌鄙俗不大方。身亡命殒:指人死亡。(设计意图:从视频导入,更加形象直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通过查字典,相互讨论,初步了解了文意。)(三)结合以下背景,再次快速阅读金钏之死 ,了解不同人物对“金钏之死”的态度。可以相互议论,并且写出来。完成后可举手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金钏之死的背景: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大丫头,但是因为宝玉的几句玩笑话,被王夫人赶出,被逼投井自杀。由于金钏的死,引起了一系列的故事。明确:不同人物对“金钏之死”的态度袭人: 情同

6、心伤 善良宝钗: 一笑置之 圆滑王夫人:自责推脱 虚伪宝玉: 同情感伤 软弱(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金钏之死”的背景,更好的把握其他人物形象。)二、探究问题 掌握规律(一)文中描述不同人物对“金钏之死”的不同态度,这样写反映了文章什么样的主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写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后可主动站起来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其发言内容,做好补充评价准备。后发言的同学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但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见解。明确:首先,表现了红楼梦中以王夫人为代表的荣、宁二府掌权者迫害、草菅人命的主旨。 其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 (设计意图:让学生

7、明白“金钏之死”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悲剧,在红楼梦之外还不知道有多少金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批判意义。 )(二)请认真阅读金钏之死全文,深入思考:从写作手法来看, “金钏之死”事件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总结其特点。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写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其发言内容,做好补充评价准备。后发言的同学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但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见解。明确:不写金钏死的过程,也没有对其死前进行心理描写,实为作者的精心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这件事来写其他人。 金钏之死中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

8、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侧面烘托。(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后,深入探究写作手法,并能总结其特点。)三、知识迁移 拓展提高(一)高考链接安娜之死 (节选第六段)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9、(2014 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结合侧面描写手法的特点,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同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后,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可举手发言。明确: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设计意图:为了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接着举出 2014 年江苏省语文高考题大阅读安娜之死 ,让学生思考对安娜周围人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在相类似的阅读材料里准确定位“侧面描写”所在的地方,并能够说出其作用,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侧面描写”手法。 )(二)尝试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 字左右) 。自己认真抒写,写好后举手示意在全班展示。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在其展示结束后可站起对其文字进行评价。(三)课后作业完成所印发的关于“安娜之死”的阅读材料后的其它三个个问题。把金钏之死和安娜之死比较阅读,可以选其一,亦可二者进行比较,从任意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评论性的文章。(设计意图:学生在总结“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后,能够具体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