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88577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法制学习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制学习读书笔记篇一: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育学习笔记 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教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读书笔记阳长中学 张怀喜第一次学习笔记:一、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二)是落实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第二次学习笔记:(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

2、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第三次学习笔记: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 ,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

3、、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第四次学习笔记:(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五次学习笔记:(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

4、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 、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第六次学习笔记:三、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贵州省教育厅 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 (黔教法发2011152 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

5、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试举一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次学习笔记:第一章法的基本知识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的规范系统。2、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定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

6、规法的总称。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第八次学习笔记: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把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国家根本大法。2、宪法的地位及这种地位的具体体现:地位:我国现行宪法序言中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九次学习笔记: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政治权力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7、。监督权。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社会积极权利。劳动的权利,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义务:)维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持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第十次学习笔记:5、宪法对教育的地位的确

8、认以及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在宪法中确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就是要把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来重点保护。宪法第十九条进一步规定了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性原则和规范措施。这些规定明确了国家在教育事业方面的方针、政策、范围、措施、途径等。这些既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原则措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教导和规范作用。篇二:普法学习笔记普法学习笔记(摘抄)第一讲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一、定义【 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 它具有人民性。 (二)它具有政治性。(三) 具有法律

9、性。 (四)它具有先进性。【 二】它的基本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二)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执法为民(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五)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三】本质特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 四】必须做到:1.依法治国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

10、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3.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的理念

11、。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5.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它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深化,包括对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科学的法治思想和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研究了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法律是以现实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即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这一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认为,法律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统治

13、阶段意志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过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程序日益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14、,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实践表明,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之下,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进行。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从总体上看,我国古代法制是为巩固历代帝王的王权统治服务的,人治的色彩相当浑厚;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有其阶级性和虚伪性的一面。但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也包括了不少民主性的内涵,是可以合理继承的。如法家提出的以法治治国,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援法断罪,罪刑法定;治法治吏,相辅相成等。中国数千年的法律文化遗产中的有益成份

15、,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西方资产阶级在几百年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法治实践经验,有的较为成熟,已经制度化。他们在法治理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如公平正义的思想、尊重人权的思想、规范和监督公权力的思想、尊崇法律权威的思想等。这些,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们可以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点出发,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和法治经验进行甄别、吸收,为我所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总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

16、,批判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思想体系,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会注意守法的必要保证。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第二讲 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