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 存 在 与 虚 无 有 感存在与虚无 ,法国的 让保罗萨特著。其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对存在的探索(导言) ;虚无的起源;自为的存在;我和他人;拥有、作为和存在。它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正如萨特自己说的,哲学就应该是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的哲学,而不是书斋里的文字的思维的游戏。他 的 哲 学 主 要 思 想 来 源 , 从 传 统 来 讲 , 一 个 是 胡 塞 尔 的 现 象 学 , 一 个是 笛 卡 尔 的 理 性 哲 学 。 而 更 多 的 是 他 自 己 对 生 活 的 体 验 , 特 别 是 关 于 自 由 和 偶 然 性 的思 想 , 也 关 涉 到 他
2、同 女 人 的 关 系 、 爱 情 、 性 欲 、 肉 体 、 他 把 这 一 切 都 揉 和 在 一起 , 以 一 种 哲 学 体 系 的 形 式 表 现 出 来 。 这 部 著 作 的 确 具 有 独 特 价 值 , 它 是 自 黑 格 尔 以来 新 的 精 神 现 象 学 。 萨 特 终 于 找 到 了 解 决 自 己 根 本 难 题 的 哲 学 , 那 不 是 任 何 一 种 现 成的 哲 学 思 想 , 而 是 他 自 己 经 过 十 年 探 索 得 出 来 的 。 他 能 够 把 我 们 面 前 的 一 支 活 生 生的 高 脚 杯 的 哲 学 很 生 活 化 的 呈 现 。 萨特
3、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 。 “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 “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
4、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 ,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萨特在虚中是这样来理解人自身和他的存在的:“人是自为的存在,即是说,人是对他自己是什么以一种有所作为的方式的存在,他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自身的。正是因为他具有时间性,所以人不像一棵树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者,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 将来并不存在。而现在是一个
5、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无 。因此,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的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是,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所有的后果和责任。 ” 。 “存在物的本质并不是潜藏在存在物内部的某个特性,而是支配着存在物显示序列的显示法则。”从本质上说,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非缘于某种规定或“天定”的意义,事物的发生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因此万物具有“自由”的天性,具有按照自我意愿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事物的存在不是一个停滞的状态,而总是处于一种不断进取的过程,这种运动不是一时之态而是存在的常态,一旦进取停止,存在也就陷入了虚无。由此出发,萨特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生存主张就非常自然了:强调“自由选择”并以此创造生存的意义,在行动之前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强调对未来的永不停止的设计、谋划和开拓,因为进取一旦停滞,生存的意义将同时断裂。所谓“存在的即合理的” ,就是在这里与真正的存在主义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因为后者要求你不要把停滞的东西视为存在的合理状态。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积极的,十分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其实萨特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剩下的些许其他惟有等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也许你会因此发现另一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