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新桥路小学 江涓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许多方面认识与能力的提高。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有利保证。乐国安教授主持的“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与潜能开发问题研究”中,提出自我意识的发展中“五自”的目标:一是自知,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是自信,即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尤其是那些有缺点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自信心,更要特别注意保护;三是自强,即指导学生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发展目标,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增强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进取精神
2、。四是自主,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增强他们做事情的自觉性、自主性与主动性。五是自制,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的水平,增强他们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心理学的研究启示我们:与参照物的相互作用和比较、他人的评价和个体认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与人相互作用,也会不断接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随着个体认识能2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这些评价加以分析,进行取舍,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1. 引导学生正确地同别人比较比较虽然是认识自己的重要
3、方法,但通过比较并不必然产生正确的认识。如果比较不恰当,还可产生消极的效果。要是经常把自己与优秀的、先进的人比,就会觉得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而和后进的人比,就会较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这种比较,也可能产生自卑或自满,为了使比较产生积极、良好的效果,在比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相比较的人之间,必须存在着共同的、可比的因素,也就是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2)注意比较的条件。如比较学习成绩时,不仅要看到成绩本身的多少,还要考虑到成绩差异的多方面原因。(3)比较中要着重本质的、重要的特征。如比较品德和智慧,与比较身材和容貌,前者具有更大的认识价值。但是,如果是做模
4、特儿,身材容貌又变得很重要了。(4)比较中既注重数量也注重质量。(5)要注意横向比较,又要注意纵向比较。如既要和同学比较,又要和自己的过去比较。2.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是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学生处于“镜像自我”的阶段,教师、父母与同伴的评价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独立地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越差,就越有借于别人3的态度和评价这面镜子。作为教师应注意对小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客观地评价有助于小学生自我认识。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要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那些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
5、价;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也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多与别人交往,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在同伴交往中促进自己的发展。3.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通过分析自己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成绩,以及取得这些成就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这一领域的能力水平。小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学习成绩,了解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的强弱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通过比较自己各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可以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学校中还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展示和发展学生各种兴趣爱
6、好和才能,培养和锻炼各种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现代教育主张让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我国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设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和发现他们的才能。以上几种方法对于认识自己都是有帮助的,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它们结合起来用,以便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真实的面貌。(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4自信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 肯定,并由此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拿破仑曾说:“有方向感的自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小学生的自信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巨大动
7、力源,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1. 让学生获得成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所以他们都具有十足的自信心,而所谓的差生则是多屡遭失败者,所以他们几乎都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阐述了自己对后进生所采取的几项具体措施,即发现闪光点,目标定小点,活动多给点,反馈快一点。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即:成功?自信心?成功?自信心2. 应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自信心,就必须克服依赖心,而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即相信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与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切活动的主人。
8、3.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有损于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自然谈不到5树立什么自信心;只有期望适中,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自然有助于树立与巩固自信心。南宋朱熹曾说:“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对自己能做出恰当评价的人,既能了解自我,又能接纳自我,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一般而言,能悦纳自我的人是不会对自己妄加批判,更不会对自己刻意挑剔的。一个悦纳自己的人,并不意味着他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是说他在接受自己优点的同时,也了解自己的缺点或方方面面的不足,并且很坦然地承
9、认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才能不断克服缺点,注意自我形象塑造,把握自己做人准则,不断完善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走向成功。(三)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自我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执行方面,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最终体现在自我调控之上。自我调控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影响学生自我调控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人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归因。行为因素主要有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因素主要有模仿、社会支持和环境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1. 培养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
10、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只有认识、明确行动目的,才能自觉、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摆脱外力监督和管理的依赖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尚缺乏对行为目的的认识论,其行为要依靠外力的确监6督,如教师在身边时能遵守纪律,教师不在时,他们常常违反纪律。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的行为,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只有在良好的教育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才能逐渐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按照一定原则、观点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很差的,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教师在教学中,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要求都要对学生讲清目的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指导学生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采
11、取适当的措施以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儿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强化、促进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确立一个合理的理想自我,既不要满足于现有的状况,又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苛刻。要引导小学生,在充分正确的认识现实自我的基础上,确立一个既高于现实自我又要经过努力便可实现的理想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不断进取,在不断地体验成功与进步中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将行为规则加以内化而自觉执行,可以是使儿童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行为习惯应从小事上开始培养,如遵守作息时间、做完功课后收拾书包等。在生活中也应对儿童严格要求,如
12、要儿童应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儿童改正的缺点,就要教育儿童一定努力改正。在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锻炼了自我调控的能力。73.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学生自我调控有不同影响。若儿童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非稳定内部因素,相信通过个人努力,以及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调控手段,可以改变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相反,若个体倾向于不可控的外部归因(如运气),认为靠自己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则会削弱自我调控能力。4. 创设良好的心育环境。模仿、社会支持、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学生自我调控的环境因素。如对自我调控学习榜样的模仿,能够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功效。尤其当学生认为榜样与自己各方面极为相似时,这种模仿特别有效。社会支持来之于教师、同伴或他人的帮助,以及文字、图表、画片、公式等其他形式的符号信息。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另一种影响学生自我调控技能发展的社会支持。开放课堂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