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社会学及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社会学及其意义一、为什么要学社会学个体而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庞杂的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就像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界一样去认识、理解社会。我们需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需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不同形态,需要了解人类社会现象背后的各种支配性的规律。学习社会学,你的视野和思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社会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启蒙,增进自我理解。社会学很多情况下显得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它却是“ 无用之大用”。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学赋予我们某种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使得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出发看待、理解和研究社会;社会学研究为评估政策创议的结果
2、提供切实的帮助;例如,农民“上楼”这一政策到底怎么样,如何做,都需要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即增加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2、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学问。(关于对象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关于目标的定义,郑杭生)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学研究人们生活中的一切社会现象,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
3、及不同文化的比较,下到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等,都可以纳入社会学的研究视野社会学研究(思维)的特点:VS 理工科研究(思维)特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思辨性;实证性社会学家针对社会现象所提出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往往是基于他们个人的经验、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的。不同的社会学家由于自身背景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并不完全一致。这好比盲人摸象,每个人摸的部位不同,对于大象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韦伯将西方最先出现、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于西方宗教改革后的清教徒精神。学术界却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因为清教徒的诸多品质在当时的东方社会也存在。为什么东方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事实上很多学者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4、展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例如,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作者当代英国著名学者霍启森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东方文明的输入以及西方社会对东方以及美洲的殖民、掠夺等。“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小引评红楼梦。每一个人平时虽然都对社会现象有所观察和了解,但是视野一般较窄。学习社会学要求我们有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如果你有一个宽阔的视野,对于社会现象你将会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开阔我们视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学习不同学者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视野决定境界!社会学“难”还是“易”社会学学起来并不难。可能比你所学的力学和电学都
5、要容易。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往往侃侃而谈社会问题。学好社会学却不容易。头脑不但要聪明,历史、哲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往往是必需的。 杰出的社会学家:韦伯、马克思、哈贝马斯、福柯等都是文化巨人 费孝通先生学贯中西。你会发现社会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运动着的、开放的系统。你能预测任何一个行星的运动轨迹,却难以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韦伯的头脑容量大得惊人,影响他思想的因素多种多样。他不是哲学家,但在大学读书时就熟悉大多数古典哲学体系。他不是神学家,但他的著作表明他广泛阅读过神学书籍。作为经济史学家他几乎读遍了这个领域以及经济理论的一切著作。他具有第一流的法律头
6、脑,对法律的历史和原理了如指掌。他对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东方社会的历史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当然,他专心研读过当时所有重要的社会学论著,就连那时还鲜为人知的弗洛伊德的著作也为他所熟悉。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中的一个”第 2 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孔德(一般被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后三者是重要的社会学家,可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1.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人,一般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曾经做过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背景:社会的需求:当时的人们需要认识社会,说明社会。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使得人们迫切需要认识、找到社
7、会发展的真理以促进社会发展自然科学的影响:十八、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并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孔德继承了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提倡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孔德提出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神学阶段:引领思想的是宗教形而上学阶段:文艺复兴开始,从自然的角度看待社会,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形而上学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分支,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实证阶段:社会学应当像物理学或化学用严格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一样,也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社会。2.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对社会学发展影响很大。他继承了孔德的思想并将其落实到真正的社会研究上。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学的真
8、正奠基者。欧洲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社会危机与失范(社会转型导致旧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还没建立起来。社会处于真空状态)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实证主义的经典之作社会学应该研究的是社会事实。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生活中那些塑造着我们作为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例如经济状况或者宗教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以像科学家研究自然世界一样的客观性来研究社会世界。“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工业社会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工业社会是劳动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社会团结的削弱(社会失序)是工业社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涂尔干因此将重建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团
9、结和社会秩序当成自己最基本的理论关怀。涂尔干将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集体意识)看做是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集体意识的衰退是导致工业社会各种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重建集体意识就成为工业社会重建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涂尔干反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学说,也反对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密尔)。主张将自由和秩序结合起来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思想建设与加强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调节作用。涂尔干著作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社会主义与圣西门。有人将社会团结削弱的原因指向劳动分工,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指出社会分工对于社会团结来说是一种进步。社会团结: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机械团结乃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
10、性,如宗教社会中的教义和教规有机团结: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将会导致一种以有机团结为特性的新型秩序。以有机团结为特征的社会得以维系,靠的是人们在经济上的互赖,以及认识到其他人的贡献的重要性。涂尔干最著名的研究之一就是有关自杀的分析(自杀论,其写作原因来源于资本主义危机下人的精神危机,既体现了涂尔干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也体现了他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涂尔干认为自杀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不仅仅是个人原因对自杀的类型划分:利己型自杀(极端个人主义引致,离群索居、与群体联系被削弱或破裂)、利他型自杀(过度利他主义引致,自杀炸弹)、失范型自杀(缺乏适当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社会动荡、离婚、缺乏参
11、照点)涂尔干却揭示了,社会因素对自杀行为构成了一种 根本性的影响,失范便是其中之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起源于重建社会集体意识(重建社会团结和秩序)。而宗教则是一种特殊的集体意识塑造剂3. 马克思韦伯1864-1920,社会学中的两个马克思之一。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马克思一样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同时也对马克思的某些主要观点给予了尖锐的批判。韦伯很尊重马克思,但他反对唯物史观,并且否认阶级冲突在韦伯看来,人的理念和价值观也对社会变迁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因为理念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人的行动,从而影响世界变迁。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出宗教价值观,特别是与清教相关的价值观对
12、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至关重要。传统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强调勤奋节俭,但并不强调占有财富。新教的禁欲主义:辛勤劳作,并且占有财富。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新的宗教伦理的出现使得宗教伦理更加理性化,从而引起了社会生产的变革,引发了资本主义。韦伯对现代化的思考:理性化韦伯看来,现代社会的兴起伴随着社会行动模式的重要转变。他认为,人们正在逐渐摆脱基于迷信、宗教、习俗和悠久的习惯的传统信念,转而青睐强调效率和未来结果的理性的、工具性的计算。科学、现代技术和社会管理的科层制是理性化的表现。即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韦伯对理性化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乐观的。他担忧现代社会作为一个系统,试图规范人
13、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压迫人类精神。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价值理性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工具理性的泛滥与价值理性的缺失,今天的中国是否还是工具理性居多?(2010 年,富士康的十三连跳)历史证明了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和担忧。在这一点上来说,韦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尽管缓和,但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批判与马克思是一致的。4.功能主义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各个组成部分
14、就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协同工作。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分享共同的价值观时,就存在道德共识。功能主义者认为,秩序和平衡是社会的常态。而这种社会均衡乃是基于社会成员当中存在道德共识。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金默顿,对涂尔干颇多借鉴,是两位最著名的功能主义拥护者。默顿区分了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就是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所知晓并意欲的那些功能。而潜功能就是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祈雨舞、班会 )。默顿还区分了功能与反功能。所谓反功能,就是说关注社会生活中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了挑战。宗教的反功能(不同宗教派别、宗
15、教与科学)。对功能主义的批评许多功能主义思想家过分强调了有助于社会结合的因素,忽视了导致分裂和冲突的因索。功能分析赋予了社会它所不具有的社会性质。功能主义者经常提到社会也有“需要”和“意图”,但这些概念只有在应用于人类个体时才有意义。5.冲突视角冲突理论家拒绝接受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转而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集中探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的问题。他们往往把社会看作是由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存在不同利益,就意味着始终有可能爆发冲突,而某些群体将比其他群体获得更多的利益。考察社会中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张力,并力图理解控制关系是如何得以确立并维持的。达伦多夫,Ralf G. Dahre
16、ndorf(1929-2009)德国社会学家,从变迁、冲突、诸要素对系统分化的作用以及暴力等方面对社会进行解剖。他认为现代阶级冲突的根源不是占有和不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而是权威的分享和排斥之间的矛盾。认为功能主义思想家只考虑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即社会生活中那些和谐、共识的方面。然而,那些以冲突和分裂为标志的领域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冲突主要源自个人和群体所具有的不同利益。马克思主要是从阶级的角度来谈利益差别,而达伦多夫则把它们与权威和权力宽泛地联系起来。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握有权威的人与几乎被权威排斥的人的分化,也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化。6.符号互动论米德(1863-1931),美国
17、哲学家语言使我们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意识到我们自己的个体性,能够像别人观察我们那样从外部认识自己。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就是“符号”。人类在互动中依赖共享的符号和理解。人类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中。因此人类之间所有的互动都涉及某种符号的交换。符号互动论研究的是人际互动的细节。正是人类的面对面的互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各种制度。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服务行业:情感劳动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年轻时学习黑格尔哲学。毕业后在莱茵报工作。接触社会现实而放弃
18、纯哲学研究,走向学术结合实践之路历史唯物主义:1.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2.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要和经济基础的状况相适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方向:部落所有制、公社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阶级冲突理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直接力量,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论现代性: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资本主义制度。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机器大工业生产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
19、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哲学家第一次将自己的学术焦点转向社会现实,学术开始应用于社会现实。欧洲历史上充斥着阶级斗争。中国也有,但是相对差一些。但是进入工业时代的中国,阶级斗争在理论上和现实上是存在的。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不对,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也不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欧美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的观点有不足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地方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也不过时三、社会学的中国化1. 社会学的引入和发展西方社会学的传入背景:西方社
20、会学创立之际,正值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之时,国力衰微达到极点。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寻求民族的出路,决心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求变鼎新,在这种西学东渐的变法维新运动中,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大师维新派用来扭转“万马齐喑”的时局,实现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副良药。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1.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严复(1854.1.8 1921.10.27),1897 年翻译斯宾塞社会学研究 一书的前两章砭愚篇和倡学篇译成中文,并在国闻报上发表。翻译首提信达雅。1902 年,章太炎,日本居留期间,翻译岸本能武太社会学。2.教会学校传入中国:1908 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社会学
21、课程;1913 年上海沪江大学创办社会学系;3.留学生的作用:吴文藻(冰心先生的丈夫、潘光旦等先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新文化运动、五四期间引入马克思主义,其后蓬勃发展、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瞿秋白)、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成立团体并创办刊物、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建国后 52 年学科调整,社会学整体“下岗”,很多教授无事可做,有些转了专业 ;改革开放后又恢复:1980 年中国社科院成立社会学研究所;同年,上海大学成立社会学系; 1982 年,南开大学成立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成立社会学系。社会学的中国化(本土化)探索(1 )立足中国国情(2 )把学习借鉴和创新
22、有机结合起来(3 )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第三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的设问事实性问题:发生了什么? 比较性问题: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吗?发展性问题:这种现象是长期发生的吗? 理论性问题: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贯彻科学的取向什么是科学:为发展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知识体系而系统的运用一系列方法,包括经验调查、数据分析、理论思维,以及对各种观点的逻辑评估。社会学研究是一种科学努力。但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学二、研究步骤界定研究问题:选择一项研究论题核查证据:熟悉有关论题的已有研究 明确问题:你想检验、解释、发现什么?研究设计:选择一种或数种研究方法,实验调查问卷,观察,使用现有资料
23、。实地研究:收集数据,记录信息 解释结果:挖掘你所收集数据的含义报告发现: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与此前的发现相联系发布结论:学术共同体交流三、研究方法1.实地(田野)调查方法:如民族志(观察、访谈)长处:获得更丰富的、有深度的信息 局限:用来研究相对小的群体和区域2.问卷调查方法长处:有效地搜集大量个体数据;允许对答题者进行精确比较局限:搜集的资料可能是肤浅的;如果调查问卷是高度标准的,就可能忽视答卷者观点之间的重要差异性;答案与实际有偏差3.在研究者确立的严格控制条件下检验一个假设(霍桑实验)长处:研究者可以控制特定变量的影响;容易被重复 局限: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不能实验 4.文献研究:基于
24、资料的研究,生活史,比较研究,历史研究长处:大量(原始)数据(资料);有深度的分析局限:依赖现存有限资料,资料可能是片面的,难以解释在何种程度上体现了真正趋势。例: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第四节 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用来作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使我们在价值和目标方面,能判别出现在处于何处,正去往何处,以及评价某项专门计划与后果。一、社会指标的类型和功能 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人们通常将社会指标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社会指标具有不同的功能。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发挥社会指标的上述特长与功能,首先必须建立起不同领域的、适应不同目的和用途的社会指标体系。所谓社会指标体
25、系,是指为综合反映与说明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OECD 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寿命:平均期望寿命;产生前后的死亡率 生活健康状况:短期失去工作能力;长期失去工作能力教育设施的利用:正常教育经历;成人教育 文化程度:扫盲率就业机会:失业率;非自愿的部分时间工作;受阻劳动力工作生活质量:上班、休闲时间; 工作环境等 时间利用:闲暇时间;业余时间收入:收入分配;低收入;物质贫困 财富:财富分配住房条件:室内居住面积;室外面积;基本享受(自来水、抽水马桶、固定浴盆)服务设施:几种选定的服务设施的使用 环境公害:受空气中污染物之害;受噪音污染之害社会现象:自杀率 危险事故:
26、致命伤害;严重伤害受到威胁:担心人身安全(指夜间惧怕单独在住家附近走动的人口百分比)本 章 要 点1.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的系统研究,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得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家通过提出独特的问题以考察社会生活,并且通过系统研究解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事实性的、比较性的、发展性的或理论性的。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4.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形成了其方法论体系,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5.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的产生、发展的重要动力。6.社会学是一门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学科。它可以一定方式对社会批评以及实际的社会改革做出贡献。
27、第二章 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及其特征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由“社”和“会”演进而来。“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西方,英语“Society” 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 译为“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如何理解社会?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哌社会唯实派(实体派)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德国社
28、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 ,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 )、 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1912)等。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社会唯名哌代表人物:F.H.吉丁斯,美国社
29、会学家,心理学派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用归纳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各个个体会因共同的刺激、联想、暗示、模仿等发生相同的情感,即“同类意识”。同类意识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同类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进步成为可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社会心”和社会协调的行动。G.塔德,法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统计学家和犯罪学家。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 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拟。模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
30、是由互相模拟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唯名哌观点: 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系统,构成社会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其中,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方式构成了一个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规定着和制约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本质所在。基本观点:1.社会不是单个个体的堆积和简单加和,它是人们的联系和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2. 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
31、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的客观物质关系。总结:社会特征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一、社会的要素:人口 数量;质量;结构 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人文资源: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自然环境文化:人类通过智慧和心智而创立和积累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的总和。什么是文化 文
32、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一个复杂综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文化”一词英文为 culture,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耕耘”、“耕作”,其最初含义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联系。广义上,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文化的特征可习得性:符号性学习(事物、知识、技能 );意义性学习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共享性:观察、交流互动,传承 象征性:建构象征意义,禁忌规则、宗教 全括性: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衣食
33、住行 整体性:构成要素之间按照文化法则联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多元文化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如民族、职业及越轨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如“嬉皮士”运动、新文化运动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如科技、教育等;非评比
34、性文化,在文化比较中没有高下之分的文化,如习俗、习惯等文化的构成文化虽然是复杂的系统,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各种文化系统都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象征符号: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象征体系,以引导人们互动、交流、思维、情感、学习、控制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关于是非、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和倾向。每种文化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念规范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构起社会行动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为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如习俗、民风、乡规物质文明: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集合体,如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饰、书籍人工制品文
35、化的功能 认同功能: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规范功能:行为标准,风俗、道德、法律、价值观念 整合功能:社会团结的基础 涵化功能:enculturalization, 接受熏陶,掌握规则,按规则行事 三、社会的功能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就称为社会功能。1. 整合功能:将单个个人组织起来。2. 交流功能:人通过社会创造的语言、文字、符号等工具进行交往。3. 导向功能:通过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4. 继承和发展: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一代代更替繁衍,社会是长存的。交往的类型: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一、宏观社会结构宏观社
36、会结构指社会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等。具体来说,社会制度以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对个体行动的影响:各种关系规则为个体行动提供了选择集。例如:婚姻家庭制度规定和设置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对个人关系的影响: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个人关系是非正式关系,是不稳定的。为此,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个人关系具有多样
37、性的特征。同事、上下级、朋友、老乡、邻里、夫妻、婆媳等关系。例如,周恩来总理与池田大作先生,中野良子的多个中国友人社会制度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影响对群体关系的影响:群体关系:是指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它受到群体规则、规范的影响。群体本身也有一定层次性。例如,社团中的小群体,国家间形成的各类组织等。全球范围看,社会的宏观结构是一个世界体系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0 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二、微观社会结构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人际互动模式
38、、社会角色模式等。个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社会行动者。社会学家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因为通过对大量个人行动的考察,可以发现社会运行规律,所以个人行动成为社会学考察的重要内容。如,春节有人在微博上发布寻狗启示,引发 38万人的讨论。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1、社会运行: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纵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继承:价值取向 变异或创新:动力机制中断:抛弃和遗失(如妇女裹足的习俗,古方、古曲、古法)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横向运行中的几个问题交叉渗透:
39、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 相互制约: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 相互转化:业缘关系,血缘关系社会运行状况的判断:良性;中性;恶性 判断的原则:综合性;协调性;满足需要社会运行:综合性原则(1)美国社会学家 E.S 博加德斯提出衡量社会进步的 14 条标准主要指标:健全的身心;有利健康的环境;从事创造性工作人数增加;工商业民主的发展;劳资关系的协调;注重精神及宗教的发展等。第九次世界社会学大会曾出现在衡量标准和价值取向截然相反的主张:许多学者坚持认为:科技革命和工业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印度社会学者达斯古普塔根据印度的传统道德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对地
40、球上绝大多数人是惨无人道的,它将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他提出以素食者人数、从事自然经济的人数 48 条标准来说明社会的进步状况。社会运行:协调性(失调)原则(2)结构性协调: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比例与排列以及严密的组织性。如,人口性别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功能性协调: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协调与失调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 协调与失调结构与功能协调:结构决定功能,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功能的调整,结构处于协调时,功能的调整也比较容易实现。社会运行:满足需要原则(3)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维持和发
41、展的需要。“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 自然需要:是人对自然物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社会需要:是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如,漂亮服饰 客观需要: 往往与物质相联系,如衣食住行的需要;健康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医疗需要 主观需要:与人的精神相联系的需要,如归属感的需要荣誉、地位、成就的需要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2、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而言,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社会的转型;抽象而言,社会转型表现为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
42、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的转换。社会转型度速度:转型整体的快慢 广度:转型涉及的社会领域范围深度:纵深发展程度 难度:促进与障碍因素向度:现代化模式或道路选择第三节 社会类型一、社会生存方式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人类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物质资料。人类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就是一个社会的生存方式,也叫生计模式。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主要生存方式采集狩猎社会:最古老、最简单的生存方式狩猎和采集社会(公元前 50000 年至今)靠打猎、采集野果为生。几乎没有社会剩余,人口很少,很少社会贫富分化(等级差异仅限于年龄和性别)。但是男女会有分工的不同,注重合
43、作而非竞争,社会风气质朴。我 们看到,现代工业文明所创造的世界并不必然 等同于“进步”。有些方面原始人比我们过得幸福。解放后中国东北的鄂伦春人还是一个这样的一个社会类型。园艺社会:9000 年前,直接播下种子,刀耕火种 游牧社会:饲养动物、放牧动物,流动性 在采摘的过程中学会了种庄稼,开始了农业社会驯化了牲畜:猪的驯化,开始了有目的的饲养,以小的农业共同体为基础,没有城镇或者城市,农业的出现意义极为重大,人类开始定居,生产开始有剩余,文明开始出现。社会也开始出现分化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神农与中国原始农业社会的开始,农业社会普遍定居,游牧社会则随季节变化做经常迁移农耕社会:公元前 3000
44、年,运用简单工具,产出率高于园艺社会工业社会:公园 17-18 世纪,运用机器进行生产,社会分工与组织二、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公社(community)社会: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地缘关系:区位结构;氏族部落;社团(association)社会:指建立在非人情的、正式的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社团社会由于高度社会分工(业缘关系)导致人们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有机联系。业缘关系的意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面貌业缘关
45、系的反功能:把人局限在某一职业上的社会分工大转型:从公社社会向社团社会的过渡和转变本章要点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整体。人口、资源、环境、文化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结构是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运行是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的纵向运行,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的过程。社会类型是对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其典型特征的归结、概括和划分,用来表征特定社会及其现象的基本性和典型性。从生存方式上看,社会发展经历采集狩猎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和工
46、业社会等类型;从社会关系上看,滕尼斯(Tonnies)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 community)和社团(association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关键概念: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镜中我”;角色扮演;自我;人格;生命历程;同伴群体;先赋角色;自获角色;角色冲突;儿童社会化;老年化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理论视角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
47、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包括: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记忆);行为(技能、天赋);情感(感觉、感情)二、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向儿童传授语言及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青年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3.发展社会化:成年人为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5.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三、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还需要一定
48、社会条件,离开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生物条件的人类个体也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十几年四、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1. 社会化的过程早期社会化:模仿,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成人继续社会化:在成年期,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并将面临许多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比如恋爱、结婚、生子、就业等。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2. 社会化的内容 个人在社
49、会化的过程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初级社会群体 道德规范的学习: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角色扮演的学习:演绎社会戏剧 5、 社会化中介指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化过程在其中发生的哪些群体或社会背景。家庭、同龄群体、组织、媒体、工作场所成为主要的社会化中介。1. 家庭:母亲是儿童早年最重要的个人;传统社会,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此后一生中的社会位置。现代社会则不完全是以此方式继承。在不同家庭环境,儿童养育方式不同,蕴含的价值和期望也不同。(独生子女 VS 多子女家庭)2. 学校: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过程,学生被赋予很多学业、道德方面的期望。(老师希望学生课堂上保持安静,按时完成作业等。)3. 同龄群体: 孩子过了四五岁,通常会花大量时间与同龄的朋友待在一起。同龄关系在孩童和青春期后仍维持重要影响,塑造个人的态度和行为。4. 大众传媒:19 世纪初期开始,新闻报纸、期刊杂志在西方兴起,20 世纪印刷材料成为主流大众传媒。之后,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和录像机成为热门媒体。美国 80%电视剧包含暴力镜头,平均每小时出现 7.5 个暴力镜头。儿童卡通片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