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页 次 :1/11*有限公司能源评审控制程序本手册为:管制文件 非管制文件首版日期:2014 年 7 月 4 日修改日期:修订部门:环安部文件编号:版本状态:第一版 RVE.1持有人/单位:核准: 审核: 制定: *有限公司页 次 :2/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1 目的建立能源评审程序,正确地认识及评价公司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出主要能源使用,并进行能源绩效改进机会识别,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和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做准备。2 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能源管理,用于确定公司
2、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进行排序。3 引用文件GB/T 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6614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 16615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 16616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 17166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6421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GB/T348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5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7119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4 定义:4.1 边界: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4.2 能源:电、燃料、
3、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4.3 能源评审: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4.4 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或称“节能机会” ,在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改进潜力的能源管理环节。注:优控节能机会是指公司确定的优先实施控制的节能机会。5 职责:5.1 最高管理者:批准节能机会优先实施顺序及其控制措施。5.2 管理者代表:负责能源评审的领导工作,审核节能机会优先实施顺序及其控制措施。5.3 环安部:*有 限 公 司页 次 :3/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5.3.1 负责组织能源
4、管理体系推进小组对对能源采购、储存、转换(加工) 、输送、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能源评审工作。5.3.2 对各单位上报的节能机会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汇总、评价。5.3.3 结合公司实际,指导各单位对节能机会进行优先实施顺序进行排序,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5.3.4 负责对各能源使用部门优控节能机会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5.4 各能源使用部门5.4.1 负责本部门节能机会的识别、评价。5.4.2 负责对本部门节能机会优先实施顺序进行排序,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6 管理办法:6.1 能源评审的时机6.1.1 初次评审:初次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或新、扩、改建项目;6.1.2 年度评审:按照公司能源消耗
5、统计管理规定进行,或结合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开展;6.1.3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对变化过程或环节重新进行能源评审:6.1.3.1 管理评审提出要求时;6.1.3.2 生产、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生产新产品、增加新设备、采用新工艺、作业区域发生变化、生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等) ;6.1.3.3 发生更新改造或基建项目前;6.1.3.4 有关的能源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6.1.3.5 能源种类、来源、质量变化时;6.1.3.6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异常,或发生意外事件。6.2 能源评审的管理要求6.2.1 在进行能源评审时, 环安部应确定能源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然后下发到各相关单位。6.
6、2.2 能源评审计划编制批准后,由环安部组织开展能源评审工作,各能源使用部门应组织本部门节能机会的识别、评价工作,形成部门节能机会识别表和优控节能机会清单 ,经部分负责人确认后上报环安部。6.2.3 环安部对各能源使用部门上报的节能机会进行汇总、经负责人审核后,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和优控节能机会清单 。*有 限 公 司页 次 :4/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6.2.4 环安部应结合工厂实际,指导各单位对节能机会进行优先实施顺序进行排序,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6.2.5 环安部将能源评审结果形成记录,所有能源评审原
7、始资料、记录要整理编目并归档。6.3 能源评审的实施6.3.1 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6.3.1.1 环安部依据确定的能源核算边界出具公司、次级能源使用单位及主要耗能设备设施过去一年和现在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数据,形成能源消耗数据统计表 。收集的数据应至少包括下表所示的能源消耗情况:涉 及 能 源能源核算单元电 热水 冰水 压缩空气 柴油公司 6.3.1.2 当已有的数据还不足以实施能源评审需要时,环安部应组织实施补充能源消耗或能源利用相关数据的采集计划,并组织实施。数据采集计划包括数据项目、测试部门、测试点、测试人员分工、测试起止时间、其他要求等内容。6.3.2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
8、的分析评价数据收集完整后,环安部应及时组织能源推进工作小组开展具体的分析评价工作。6.3.2.1 主要能源种类、消耗量及单耗分析环安部负责组织从能源消耗的数据中,将周期内的不同能源消耗分项汇总,利用统计表、饼图、帕拉图等工具,按不同能源种类消耗数量,折算成标准煤消耗量,折标系数按国家标准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中规定,参照 20/80 原则找出公司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及消耗量,单一能源消耗的综合能耗低于 3%的能源使用可以不进行消耗量及单耗分析。统计各工序的产品产量,计算出单位产品的能源单耗,并对单位产品的能源单耗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6.3.2.2 主要能源使用的识
9、别在主要能源种类确定后,按公司设定的考核单位或部门进行整理、汇总,利用统计表、饼图、柏拉图等工具对柴油、电、热水、冰水、压缩空气等不同的能源种类分类分析,找出每种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主要区域、部门或车间、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填写主要能源使用识别表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认定为主要能源使用:6.3.2.2.1 综合能源消耗占 80%以上;6.3.2.2.2 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升 20%以上;6.3.2.2.3 无替代/备用的单一供能或用能单元。*有 限 公 司页 次 :6/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6.3.2.3
10、主要能源消耗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及相关变量分析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和已找出的主要用能区域和主要能耗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分析评价相应的能源使用水平,评价时可与同行业的水平、公司内部以往的数据、国家或行业标准值、上级下达的指标要求、本标准规定的评价准则等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 。存在的问题可考虑以下方面的原因:6.3.2.3.1 高效能源的替代;6.3.2.3.2 柴油的品质、重量、热值、含硫量等;6.3.2.3.3 能源储存过程的泄漏;6.3.2.3.4 能源配送过程的损耗;6.3.2.3.5 热量的逸散、传导、辐射、对流散失;6.3.2.3.6 燃料和
11、耗能工质的跑冒滴漏;6.3.2.3.7 产品和过程设计控制中的能源绩效;6.3.2.3.8 设备、设施配置与控制中的能源利用效率;6.3.2.3.9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能源消耗;6.3.2.3.10 未利用的载热性余能;6.3.2.3.11 未利用的可燃性余能;6.3.2.3.12 未利用的余压;6.3.2.3.13 紧急情况或事故。6.3.2.4 从教育、经历、培训、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岗位人员的识别,形成主要能源使用岗位清单 ,并分析相应人员的能力现状是否符合能源管理的要求,将存在的问题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 。可能影响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岗位有:6.
12、3.2.4.1 能管员;6.3.2.4.2 能源统计、考核岗;6.3.2.4.3 计量器具管理岗;6.3.2.4.4 采购人员;6.3.2.4.5 配电房操作岗;6.3.2.4.6 空压机操作岗;6.3.2.4.7 设备维保岗位;*有 限 公 司页 次 :8/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6.3.2.4.8 设备技改与信息岗及管理人员6.3.2.4.9 工务部管理人员。6.3.2.5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与因素,确定这些变量的合理范围值,并将其作为识别节能机会和设备经济运行准则的重要依据。可以从以下方面识
13、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与因素:6.3.2.5.1 影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关键特性参数;6.3.2.5.2 生产工艺参数;6.3.2.5.3 产品的结构变化信息;6.3.2.5.4 产品的产量变化信息;6.3.2.5.5 能源管理主要环节的变化信息;6.3.2.5.6 设施、设备变化信息;6.3.2.5.7 能源计量的变化信息;6.3.2.5.8 生产过程和工艺变化信息;6.3.2.5.9 关键人员的变化信息;6.3.2.5.10 地理位置、气候、季节天气变化情况及周边环境。6.3.2.6 过去、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正常情况、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三种状态下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
14、水平的评价,若存在问题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 。6.3.2.7 评估未来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情况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潜在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可替代能(余热)的使用,并将可能的情况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 。6.4 识别节能机会,并排序6.4.1 能源绩效机会识别6.4.1.1 针对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与因素收集日常监控数据,对照合理范围值,若不在合理范围值以内,则可认定为能源绩效机会,并形成节能机会识别清单。6.4.1.2 针对低投入高回报的跑冒滴漏、空运转等问题,及国家明令淘汰工艺和设备,可对公司所有用能环节进行全面识别。6.4.2 能源绩效机会的排序针对识别出来的节能机会,
15、制定控制措施,如投资金额较大,须进行可行性评估。同时,经过综合评价,确定各项节能机会的优先实施顺序,形成优控节能机会清单 。排序的方式有是非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有 限 公 司页 次 :9/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程序文件能源评审控制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6.4.2.1 是非判断法,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节能机会可确定为优先控制:6.4.2.1.1 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如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节约能源法等以及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的工艺、产能、设施、设备) ,国家限制使用但仍然在使用的能源设施或设备;6.4.2.1.2 无投入和低费用投
16、入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6.4.2.1.3 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能源浪费或其他后果,如能源停供、设备突发故障、采购短缺、火灾、爆炸、泄漏等。 6.4.2.1.4 其它对能效有重要影响。如仓储过多、恶劣环境影响、生产组织不合理等。6.4.2.2 经验判断法,根据如下对比,存在其中之一的,可以确定为优先控制的改进机会。6.4.2.2.1 不同能源类型、不同能源结构对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对比,依据 20/80原则,其中,使用能源类型、结构不合理,且对总体能效影响巨大的关键20%项目,可确定为优先;6.4.2.2.2 对于消耗水平、能源效率,与能源基准或行业标杆对比,低于基准或行业平均水
17、平的可确定为优先;6.4.2.2.3 工艺设计、生产组织、设备选型、余能回收利用等过程中存在的明显不合理,可确定为优先; 6.4.2.2.4 组织、相关方重点关注,如政府确定的节能要求、公司确定的攻关项目等,可确定为优先。 6.4.2.3 多因子打分法6.4.2.3.1 投入可行性 资源投入无投入或非常小小或完全有可能投入较大或有可能投入很大或目前不具备投入条件评价点(A) 5 4 3 16.4.2.3.2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非常成熟 有 没有或不成熟评价点(B) 5 3 1*有 限 公 司页 次 :10/11制订部门 环安部 程序文件 编 号制订日期 2014.07.04 能源评审控制
18、程序 版 序 第一版 REV.16.4.2.3.3 损失或浪费发生频率发生频率 连续发生至 每日一次每日一次至每周一次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一年以上时间一次评价点(C) 5 4 3 2 16.4.2.3.4 节能潜力节能潜力很大( 20%)较大(10-20% )中(5-10% )小(1-5% )非常小( 1%)评价点(D) 5 4 3 2 1打分评估:R = (A) x (B) x (C) x (D)R = 优先顺序数 A = 投入可行性B = 技术可行性C = 损失或浪费发生频率D = 节能潜力确定:R108 分的评判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6.5 能源评审结果报告节能管理部对能源评审结果形成记录,所有能源评审原始资料、记录按文件管理规定收集、编目、存档。7 相关表单:7.1 能源消耗数据统计表7.2 主要能源使用识别表7.3 主要能源使用岗位清单7.4 主要能源使用的能耗影响因素与变量7.5 节能机会识别清单7.6 优控节能机会清单7.7 能源评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