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的性恶论文综一班魏君清摘要:在荀子的众多观点学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性恶论” , “性恶论”是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的对人性的新的观点和认识。荀子所阐述的“性恶论”并非对人天性的消极否定,而是要求人去积极地学习受教,从而变得高尚;而另一方面“性恶论”不论是对先秦时期还是对现代社会的法律和法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荀子 性恶论 教育 学习 法制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子在对人性的研究上得出的却是与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的主流思想性善论相反的性恶论。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我看来,荀子的性恶论除了对教育方面有着不小的影响,在法律制度
2、以及法治社会的建立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像总所周知的那样,荀子最出名的两名学生,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法家的代表韩非子。1 荀子的性恶论对学习教育的影响1.1 对先秦时期学习修身的影响在荀子性恶中说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善的地方,都是人为地做出来的。在荀子正名中也提到:“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也就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受教中修为所获得的;相反,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则是他们没有跟着老师
3、学习的原因。荀子认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性情是天生的,当然,也是恶的,人不可以干涉,也不应该干涉。但是人的后天选择,后天的思考、学习、做事则完全取决于人自己,应该由人自己承担,天也是同样不可以干预人事的。在性恶论的观点中,荀子最终强调的部分,并非人性的“恶” ,而是“伪” 、 “虑”、 “学”以及“行” ,他强调人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为先秦时期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贡献。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不知学习思考,不求改变上进,相反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积极学习思考,在受教之中修身。故有“圣人
4、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重者,伪也。 ”荀子在阐述了后天教育以及后天学习努力对人性的改变的作用后,在荀子劝学中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该如何让学习才能够改变“性本恶”成为“君子”而非“小人”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君子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修身养性。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在权力私欲面前就不会有
5、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到那时天显出它的光明,大地显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荀子的性恶论,并非是对人本性的消极认知,而是积极地鼓励人们去学习去修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鼓励更多的人向着君子的方向发展与努力,鼓励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追求上进。1.2 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在当代的教育,我们很少提及荀子的“性恶论” ,相比之下,我们从小背诵的、印刻在心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是当代教育的更主流的观点,而很少人会真正的正视“性恶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事实上,性恶论的观点所能给予我们的启发
6、,绝不少于性善论。在道德教化方面,性恶论的本质是“化性起伪” ,提出了认得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认得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首先,人的本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荀子认为“性本恶” ,人生来就有好利、自私等等的本性,如果不加以教化,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扰乱社会秩序。所以才需要道德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克服人性的弱点,那么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说明了人们制定道德规范,进行道德教育,抑制人们的私欲,引导人们夺取关爱他人与社会,以实现社会的和谐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其次,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开始,长期坚持。我们从“性
7、恶论”中可以知道,人在本性上是好利和自私的,总想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谋利。而道德礼仪则要求宽容、辞让、诚信、助人等等品质,所以人要形成这样的道德品质的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出生之后,便要早早开始对其的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给人指明正确的思想道路。荀子在性恶中提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 ”也就是说,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需要长期坚持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正确教育引导,以保证道德教育的持之以恒,不
8、会中途改变。再者,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创造更良好的受教环境。除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荀子非常之强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同样的,在性恶论观点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需要各方面都良好的环境。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同时对人产生积极地思想道德影响,人才能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2 荀子的性恶论对法的影响1.1 对先秦时期法治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荀子最有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秦国的丞相李斯,另一个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这两人我们便不难看出,荀子的学说对先秦时期的法治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荀子性恶中说到:“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
9、则悖乱而不治。 ”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在强调礼治和道德教化的同时,也注重法治的作用。荀子认为:“人无法则伥伥然” ,意思是说如果人美誉法律的约束,就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不良的行为,而而原因则是人本身就好利自私的本性,是人性本恶的表露。所以,就需要立法,加强法治,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当然,荀子所讲求的“法”跟李斯和韩非子在秦国实行的“法”与本质的不同,秦国所实行的法律吧是严刑峻法,使用严苛的法律来管理百姓治理国家,而荀子所讲求的“法”则更符合于我们人本,主张“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 , “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强调虽有法可依,但也不
10、能以法苛民。在当时,主流思想更崇尚于只使用道德教化人们,而荀子性恶论下的法治并不被看好,尽管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无疑是对道德教化最好的补充。荀子所主张的“法”并未引起重视,而后来在秦国和秦朝建立的法治,其立法的源头来自荀子“性恶论”的思想,却在实施之中偏离了荀子所主张的“法”的核心,对百姓民众过于严苛。1.2 对当代法制社会建立的影响荀子以性恶为论,但并不是对人性的否定,他主张的“法”便是以人性为核心的。这种以人性为核心建立的礼治、法治思想对当代我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 “性本恶”则说明了立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荀子认为“性本恶” ,人生来就有好利、自私等等的本性,
11、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做出害人利己的事情。这时,单单靠思想道德的教化是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法律的约束,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事错,哪些是“恶”哪些是“善” ,让人们对是非好坏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和界定,一方面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人本身,向着好的方面发展而避开“恶” 。其次,荀子主张“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 , “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强调虽有法可依,但也不能以法苛民。这是非常之符合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心理的发展的。创制法律治理国家是人类最富有智慧的实践活动,需要立法者对人性和人性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下有正确而全面的认知。需要秉持着对人的慈爱之心,对事物规律、时代精神、社会现状以及人类自身本性的科学认知,正确把握索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所蕴含的利益,那么这样的法律制度才能获得社会的普遍服从。我们从秦帝国这个反例中便能清楚地认识到,与荀子所主张的立法核心相违背的法律制度,是会导致人民群众的反感而最终没有好下场的。法制社会的建立不仅要顺应人性,而且还要强调对人性的引导和重塑,与思想道德的教化相结合。荀子的“性恶论”不单单只是简单阐述了人性的方面,他对历史中人们的学习受教、立法治国,以及对今天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性恶并非是对人性的消极否定,而是让我们更加积极而有动力的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