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7410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2)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 2) 一、(2014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翩翩双飞燕 鸟族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燕子。几千年里,人们一直把燕子视为祥鸟、瑞鸟,欢天喜地 恭迎,小心翼翼侍奉,不仅宅第开放,檐梁裸呈,甚至夜不闭户。 燕子身体俊长,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人又称之为玄鸟。它体态轻盈,两翼狭长,善于 飞行。滑翔时,两翼平展于体侧,如同镰刀,尾巴分叉像剪子。它飞行迅速如箭,喜欢俯冲疾驰,忽上 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堪称飞行“高手”。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每当秋天来临,它们就成群地飞向南方;到第二年春暖花开, 又飞回原来生

2、活过的地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迁飞多远, 隔着万水千 山,它们 能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燕子离乡背井,其实不然。燕子以昆虫为食,且习惯于在空中捕 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 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种子或改吃树叶。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 秋去春来,南北迁徙。 燕子一般在47月返乡。返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 补旧巢,有时建个新巢。它们不断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终于,一个崭新的碗 形巢便出现在

3、人家屋檐下了。 鸟族中,燕子是出了名的勤勉,除迁徙、筑巢之累,更体现在哺雏之劳上。“梁上有双燕,翩翩 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 子每年繁殖两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 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卵乳白色。 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春燕、征燕、归燕、新燕、旧燕、 喜燕、劳燕、双燕单看人们对燕子的称呼,就令人浮想联翩。 古诗文中,燕子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在陶渊明笔下,喃语绕梁、 人燕同居,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带给白居易多少早春到来的欣 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4、相识燕归来”,燕子北迁南徙,归去来兮,成了晏殊眼中伤春感时的最佳 情物。古时候,人们还常把山河羁旅、家国破碎的伤痛与燕子连在一起。“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 傍谁飞”,故园颓毁,梁栋无踪,徒留怅惘。 然而,随着院落平舍被取缔、高楼大厦之崛起,人居的封闭式格局使燕子愈来愈面临无梁可依、 无檐可遮、无台可歇、无舍可入的尴尬。流传几千年的燕事,难道真要与人烟诀别了吗?那寻寻觅觅的 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寄予谁呢? 1阅读全文,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够概括上文内容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写在下面的横 线上)(4分) _,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审美愉悦。 2.阅读第段,说一说下面

5、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燕子不能像啄木鸟那样去发掘潜伏的昆虫的虫卵、幼虫和虫蛹,也不能像松鸡那样在冬季杂食浆果、 种子或改吃树叶。2 4文章第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燕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段“ ”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无论哪怕也”。 C文章第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文章结尾“那寻寻觅觅的徘徊、声声断断的哀鸣、空空怅怅的彷徨,又能 寄予谁呢?”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留给读者

6、无限的思考。 二、(2017济南市中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 辉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 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科学家认为,数字时代,人们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 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 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

7、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 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 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 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 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 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 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

8、,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 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 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 维“碎片化”。 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 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 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 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

9、电极连接在这些参 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 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 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越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 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 系。(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

10、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3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 有明显变化。4.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4 参考答案 一、 1示例:燕子不仅体貌俊美(善于飞行)、非常勤勉 2 “游牧民族” ,指不断变换地点放牧牲畜的民族,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燕子秋 去春来、南北迁徙的习性。 3作比较。突出了燕子以昆虫为食

11、,且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的特点;说明了燕子不得不每年秋去春来、 南北迁徙的原因。 4第段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不但印证了燕子给人类带来无穷的审美愉悦,而且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 和韵味,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D 二、 1数字时代,改变了已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思维碎片化;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利用社交网络与 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2本段写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人类大脑的变化,从而引出说明对象数字时代给人类大脑带来的 变化,运用问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吸引读者阅读。 3作比较。将使用触屏手机的人和使用按键手机的人的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进行比较, 突出说明了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4 “通常”是一般情况下,说明了一本优秀的图书在一般情况下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但也有例外,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