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摘 要 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的商业银行皆受到重创,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却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结合文献可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盈余管理行为虽然不违反会计管理准则,但其违背了会计信息重力性要求,使与其有利益接触的企业难以了解其真实运营情况,最终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11. 003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1- 0008- 03 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
2、吸引了不少的金融投资者,但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却受到了质疑。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剖析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并且研究了这一行为管理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讨论了内外部治理体系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后果和降低的方法更加清晰;为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进而使投资者能够有效识别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做到理智投资。 1 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 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不仅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还会加大整个国家经济的危机,造成经济衰退,1998 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前几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是由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1。对此管理行
3、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完善市场对其的管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稳定发展,还有利于市场的真实、公平性,维护相关投资者的利益。 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对其自身的长久发展有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经济发展。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系统研究,能够认清目前整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程度,了解这一行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而有利于政府对商业银行这一行为进行政策研究和制定以及监督监管,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 2 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分为广义上的盈余管理和狭义上的盈余管理。广义的盈余管理是指披露管理。会计
4、学家 Shipper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董事会等管理层有目的的对外财务报告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获得自身利益。William 和 Kenneth 也认为公司管理层利用构造交易和会计政策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选择性的修改,误导与其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个人对其公司进行错误的业绩判断。狭义上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会计选择呈现经济效益。Scott 认为管理层具有自由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利,因此他们可以通过自由的选择权使自己的自身利益或者公司利益达到最大化。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在管理层的主观意识下产生的,因此需要做到对管理层的主观意识进行研究才能了解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事实上管理层的
5、主观思想是难以感测和预估的,所以对盈余管理的概述只是理论上的界定2。从总体研究可以得出三个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途径:管理层是否具有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管理层是否对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以及日常及经营中进行了主观意识改变;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公开财务报告的结果。 2.2 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2.2.1 债务契约动机 公司日常经营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除投资者自身的资金以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金融体制的逐步改革使得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开始加强信贷风险意识,向企业进行贷款时,金融机构一般都会与其签署遵循条款的变动范围,若超过范围就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因
6、此部分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动作。 2.2.2 资本市场动机 首发证券的公司没有确定的市场价格,其财务会计信息成为了股票价格的主要确定因素,因此部分即将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的公司会操纵其招股说明书或者债券发行说明书。由于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若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或者财务出现状况,就必须退出股票市场,因此部分处于转让处理或者特别处理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益操纵,以改变公司的现状。 2.2.3 业绩考核以及股利政策动机 一方面,公司的奖金计划会影响到部分内部管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人具有操纵盈余的权利。因此出现了部分企业管理人为了获得公司的奖金而修饰公司的业绩指标。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股利政
7、策有关,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3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管理特征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3.1.1 商业银行的融资优势仍然巨大 国内融资市场主要依靠银行进行融资,且非金融机构的募集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随着银行资产质量的逐步上升,会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范围。因此融资市场的虽然会出现多元化现象,但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仍然是主要渠道。 3.1.2 存贷利差逐步变小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控制着国内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我国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的利率调整与国家 GDP发展相符合,因而国家针对通过膨胀进行了存贷款利率的缩小调整,因此商业银行的利润也进一步得到了调整。
8、3.1.3 日益增加的居民消费贷款潜力 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和信用卡企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潜力逐渐增加。我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为 0.25张,且每张信用卡的平均消费额度为 9 900 元,实际消费额仅为 2 850 元,我国的信用卡贷款控制良好。 3.2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特征 3.2.1 为满足行业监管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动机 商业银行为满足我国银监会设置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贷款准备金率等指标,进行盈余管理活动3。由于银行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为其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因此银行为了满足一系列相关规定,很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3.2.2 实现利润平滑的盈余管
9、理动机 利润平滑包括商业银行在业绩优异的情况下进行的向下盈余管理和业绩下滑是进行的向上盈余管理,这一管理特点来源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大多由政府直接任命,且实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因此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业绩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动机,但其他非政府背景的管理人员就会拥有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 3.3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手段 3.3.1 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管理层为了达到行业监管以及平滑利润等目的,会使用贷款损失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运营稳定性,监管部门会限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因此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减值准备对盈余进行管
10、理,或者为了达到拨备覆盖率指标,调节专项准备或者不良贷款的数额,最终账面上达到盈余标准4。 3.3.2 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得交易实施盈余管理 国家的有关政策刺激经济使得各个银行的盈余状况变化甚小。金融危机前,商业银行会将未实现损失资本公积转入当期利润,进而实现利润下滑管理。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产生的未实现利得由资本公积转入当期利润,进而实现利润上调的盈余管理。 4 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 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让企业账目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向有着严重的影响。从 16 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盈余行为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程度与
11、实际业绩负相关,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实际绩效越差。反而资产覆盖率越高的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效果更好,上市时间越长,绩效也会随之提升。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但在实际中,很多商业银行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进行大力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做好盈余管理行为监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5 减少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 5.1 加强责任观念,提升商业银行的责任水平 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商业银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欠缺,并没有将社会责任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没有良好的
12、规划;其次,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在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披露时,只将有益的消息报告出来,将不好的消息捂起来;再次,商业银行行业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关协会并没有指定相应的规范,使得商业银行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毫无制约;另外,商业银行员工利益没有保障,在实际经营时,对员工进行强制加班、性别限制、或者随意辞退;最后,商业银行在慈善事业的投入上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其他类型企业,这是社会责任缺失的一大表现5。因此,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银行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感,才会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经营责任感。 提升商业银
13、行社会责任感的措施:完善商业银行的社会法律规定,用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约束,从而加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承担力度;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可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引导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政策协调;督促商业银行做到诚信经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将履行社会责任贯穿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的每一阶段上,将商业银行的利益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借鉴财务披露机制,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用数据和指标进行定量,并发挥社会审计制度的作用,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承担力度进行有效监管。 5.2 强化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市场竞争力 外部审计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换句话
14、说,审计的质量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程度成反比。因此强化外部审计力度是制约商业银行的一项措施。首先,加强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职责,避免会计师与商业银行间存在利益互换的行为,加强检查审计结果真实性的力度,确保审计效果的有效发挥;其次,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因此,执行外部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应该加强学习,积极关注商业银行的发展动态,准确察觉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其财务报告中发现问题,才能从外部做好监管工作6。由于国内的会计事务所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双重审计情况,导致几大银行皆选择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因此,国内会计事务所应该积极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增强专业能力素养,确保能够完成商业银行的双重
15、审计工作,进而对商业银行进行外部监管。5.3 完善商业银行治理体系,加强内部监管 社会责任监管以及外部审计监管都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因此,只有从内部出发监管出发,才能有效控制或者降低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首先,需要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即可以使真正有能力的人对银行进行监管,发现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规范独立董事的聘任制度,严格规定独立董事的年龄、能力、声誉、诚信等问题;规范独立董事的职责,完善独立董事的独立权,并完善监督机制。其次,在公司内设置审计委员会,不仅可以监督商业银行的外部审计制度,还能为商业银行选择更好的会计事务所。最后,确定会计委
16、员会的具体职责,使其实现应有的功能7。 5.4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制定相关政策 具有外部制约体系和法律效益的外部监管部门也能有效的实现降低或减少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证监会在进行监管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监管职责,还应严格按照规定条例进行监管。一方面,在执行监管是要履行自身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在银行出现违反规定的时候做到有法可罚,公证处理。目前在证监会只有对上市公司进行的舞弊处罚规定,但没有对商业银行进行具体的监管措施,因此应当针对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制定单独政策规定,以起到威慑作用。 6 结 语 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制约银行的发展,误导了与其利益相关的投资者,并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
17、续稳健发展,因此应当加强监督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艾林.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袁千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1. 3林川,曹国华.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一个前景理论视角的解释J.金融论坛,2012(11):17-22 ,71. 4邓海林.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黄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6张敏,谢露,马黎?B.金融生态环境与商业银行的盈余质量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5):117-131. 7胡欢欢,吕国柄.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基于盈余分布模型J.经营管理者,20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