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明通假,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 。,(2)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 , 。,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 , 。,(4)失其所与,不知,通 ,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 , 。,说,通“悦”,喜悦, 高兴,知,通“智”,明智,反,通“返”,回来,(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 , 。,(8)秦王还柱而走,通 , 。,振,通“震”,惧怕,卒,通“猝”,突然,还,通“环”,绕,(10)张良出,要项伯,通 , 。,(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 ,
2、 。,(9)距关,毋内诸侯,通 ,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要,通“邀”,邀请,倍,通“背”,背叛,背弃,通 , 。,通 ,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 。,(14)置之坐上,(1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蚤,通“早”,比一定时间靠前,郤, 通“隙”,隔阂,嫌怨,坐,通“座”,座位,二、积实词,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1)辞,告辞,借口,一种文体,诉讼的讼词,(2)得,(3)度,能够 必须,应该 对,合适 取得,获得,常态 读“du”,估计 制度,法度 谱(曲) 过,(4)幸,(5)说,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希望 侥幸,幸亏 幸运 皇帝到某处
3、,说法,言论 读“shu”,劝说 读 “yu”,同“悦”,喜欢,高兴 通“脱”,脱身 讲,谈,(7)私,(6)即,立即 当,就在 靠近 登上 就是,私利,私事 私下,偷偷地 私人的,自己的 私交,秘密的活动,(8)望,(9)鄙,盼望 观察 愿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眺望,把当做边邑 边远的地方 浅薄,(10)毕,(11)奉,(12)谢,完成 全部 用尽,两手捧着 供养 接受,奉行,谢罪,道歉 感谢 辞谢,告别,(13)故,老交情 因此 特意,三、理虚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之,(1)之,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间, 取独 代词,代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代沛公 代词,我,(2
4、)其,(3)而,(4)以,代词,他的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连词,表并列,不译或译为“又” 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连词,表修饰,一般不译,连词,因为 介词,拿,用 连词,表顺承 介词,把,(5)为,介词,替 语气助词,呢 介词,被 介词,替;动词,谋划,四、懂活用,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1)晋军函陵( ),(2)樊於期乃前曰( ),(3)皆白衣冠以送之( ),(4)沛公欲王关中(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上前,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服,戴白帽子,王,名词作动词,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6)籍吏民,封府库( ),(7)刑人如恐不胜( ),
5、(8)道芷阳间行( ),(9)吾得兄事之( ),(10)函封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示意,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刑,名词作动词,处罚,道,名词作动词,取道,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兄,名词作状语,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11)间至军中( ),(12)若不阙秦( ),(13)使使以闻大王( ),(14)项伯杀人,臣活之( ),(15)越国以鄙远( ),(16)既东封郑( ),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阙,使动用法,使侵损、削减,闻,使动用法,使听到,活,使动用法,使活命,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五、通古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
6、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那人,指秦穆公,(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5)诸郎中执兵,古义: 。今义:称中医医生。,(6)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7)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 今义:山东省,袒露一只臂膀,宫廷的侍卫,宽容,原谅,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8)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男女结合为夫妻,嫁娶。,(9)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太、很,副词。,儿女亲家,的原因,意外的变故,(11)而听细说,古义: 。今义:详细地说。,小人的谗言,六、知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说明其标志。,(1)以其无礼于晋( ),(2)夫晋,何厌之有(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5)如今人方为刀俎( ),判断句,九、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侯、秦
8、伯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现在前往秦国没有信物,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接近秦王。,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我进入关中,一丝
9、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 封存了府库,来等待将军。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9)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 告辞呢?,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八、集成语,(1)东道主:后来就用“东道主”指招待客人的主人。,(2)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没有任何侵犯。秋毫,鸟在秋 天新长的细毛
10、,比喻细微的事物。,(3)劳苦功高:付出了很多辛苦,建立了大功。,(4)图穷匕首见:也说“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 露出来了。,(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后用来比喻说话或做事除表面意思之外实际上别有所图。,(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十、素材挖掘,1.文本素材开发,(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临危受命,只身退秦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 解敌人,充分显示出他杰出的外交才能。,使用指南:这则素材应用范围较广,角度变化多姿,感情色彩也较浓郁,可用于“论说爱国”“善于利用矛盾解决问题”“攻坚要讲方法” 等话题或相关的材料作文。如果稍作阐发,不失为一则鲜明的论据。,(2)“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败在了兵微将寡的刘邦手中。鸿门 宴上项羽不听亚父之言,不从亚父之计,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放虎归山, 导致楚国的大好局势葬送;而刘邦却能听从张良的计策,顺从项伯的 安排,甚至还采纳樊哙的建议,依靠众人的力量成功脱身,这是他走向 成功的第一步。,使用指南:刘邦和项羽的事例在作文中使用率很高,运用角度也非常 多。可应用于“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团队的力量”“团队与个 人”“智慧与力量的较量”等相关命题、材料或话题作文中。运用,时请根据角度合理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