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并且致力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和过程,其中中国体育史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背景,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不乏体育史学家们以及各位学者对体育史的探索,以期结合时代发展寻求时代变革,他们将目光集中于传统的更新以及史学方法的探索上,体育史学重新被大家所重视与研究。 与此同时,关于体育文化史、思想史以及民俗史研究不仅仅汇聚了更多人的兴趣,同时也是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体育史学在转型时期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代表着我国体育现状研究的新思想和新思潮 1 。20 世纪 80 年
2、代以来,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迁,即溯源时期、反思时期和参与时期。这些时期是融会贯通的,并没有明显的分水岭。研究思想的变迁,使得中国体育史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2 。 1 溯源时期 纵观中国整个体育史研究的发展,突破性阶段开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代表性事件: 1)1982年专门的体育是研究管理机构成立,名称为文史工作委员会,由国家体委组织建立。随后,我国大部分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机构,并有个地方机构来对地方的体育志进行编写,收集体育史资料。 2)全国各大体育院校也相继将体育史列入教学课程内容之中,单独设立体育史课程教学,招收并且
3、培养体育史方向的研究生。 3)于 1990 年成立体育博物馆并开馆,其作为我国第一座收藏于研究体育历史文物资料的机构全面开放。 在这个时期,体育史研究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古代与近代体育为研究重心,体现着溯本求源,从而为当下体育发展寻找根源和出路。 然而,在整个体育史研究工作当中,此时仍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当时很多学者对研究工作提出了反思,比如郑志林和赵善性的我国体育史研究八十年。 与此同时,当时学者们还探讨了体育史学地位、研究方法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比如王索的体育史研究方法论思考。同时,学者们通常会基于某些问题进行相互争论和切磋,如庄子的养生思想,为今后体育史学研究工作创造或者是提供了更为广阔
4、的空间与天地。 另外,这个时期虽然涌现出不少著作,但大多是概述性的,简单的史料罗列,缺乏对其中的科学基础的深入分析。比如,于 1989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体育史,其中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分地区和民族的说明,内容包括对包括赛跑项目描述外,还包括射箭以及摔跤等项目描述,相对于之前的研究来讲有所进步,但是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关于史实史料的搜集与记载,缺乏对体育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思考与总结,基础理论很少顾及,研究工作较为粗糙。 由此,该时期的体育史研究工作既构成了溯源时期的内容划分,也表现了溯源时期我国体育史研究工作的主体内容与方向。 2 反思时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关于体育史的论著不
5、断涌现,展现出体育史研究工作的强大生机。其中,所报文章可读性较强,推动了体育史知识的普及和学术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史学界对于国外体育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世界体育是研究中的误区东方体育。同时期,中外史学界交流加强,但是根本上来讲还是局限于短暂互访或者是学术会议之上,交流层次不到位,缺乏一定的实质性,从而对国外体育史研究与介绍的专著也就很少。 另外,该时期学者们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社会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来研究体育史,比如社会学与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初探等,对体育历史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层次和更为全面的研究与阐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既表现了体育学日益深化发展,作为体育社会学发展而言
6、,也是其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反思阶段,期间不再是历史事实的罗列,其研究领域与问题角度有着不少的分析与探讨,从而发生了很多跨度性变化,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深度研究。 3 参与时期 体育史学研究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并不只是对体育史的发现与记载,而是通过研究体育史学对其现象与问题进行理解与阐述的基础之上,参与到现代体育发展过程当中,推动实践与决策的进步。我国体育史学界意识并肩负起这种历史使命和职责,对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更多更具创造性的研究,比如谭华的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等,对传统体育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而提出新的思路。 4 综述 20 世纪到 21 世纪之交,中国的体育史学正
7、在发生一场革命。其实质是,中国的体育史学开始由传统的寻根史学转向参与史学 3 。未来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的变迁,必将朝着参与史学方向发展,结合体育史发展,谋求未来中国体育发展新思路。水彩颜料是用阿拉伯树胶调制,用笔和水施于画面的颜料,这种颜料一般都比较透明,但加调白粉之后就不再透明。透明水彩色泽鲜亮,可以使画家淋漓挥毫。中国水彩画讲究水分与色彩的视觉美,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追求画面的透明度。本文将简单介绍什么是多元文化以及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并论述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倾向。 一、多元文化的定义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
8、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便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目前,中国所面对的多元文化背景是指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与合璧,民族文化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多种文化的交融下,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二、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水彩画拥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作品风格独特,审美价值不断提高。1840 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受英国水彩画艺术的影响,广州的通草水彩画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下取得了空前发展
9、,是在通草片上绘制的特殊作品。广州通草水彩画大多出自民间画家之手,题材内容基本都反映了海上贸易,珠江两岸的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成为大受好评的外销画。民国初年,在蔡元培的倡导下,中国的美术学校逐渐兴起,并以写生的方法来进行水彩画教学。1912 年,上海美术院成立了,水彩画教学的主教老师是潘思和刘海粟。1918 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担任水彩画教学的主教老师有李毅士和灵法鼎。1928 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立。徐悲鸿和李叔同在此任教。在这一年,杭州艺术院也成立了,吴大羽和林风眠是该校的主教老师,这些艺术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水彩画画家,例如,李建晨、陈秋草、王肇民、李有行等。建国时期的水彩
10、画主要有三种题材,即反映祖国生产建设、缅怀先烈、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等,代表作品有铁路修到厦门先进生产者的表演金色的麦田新开垦的土地省农业展览会前雨花台烈士陵园苗族的女县长张家口古老的建筑在小兴安岭里把红旗插上江山岛等。上世纪 60 年代,水彩画受到严重冲击,题材仅限于小桥流水和一些小花草。改革开放以后,水彩画重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画面,水彩画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例如雷雨的上海钢厂厂区铁路、古元的太湖渔帆、吴冠中的荷花、杨化光的葡萄和玫瑰花等。水彩画油巷一角油田金陵造船厂雨中南国之歌水港晨雾造船厂一瞥科学工作者厦门鼓浪屿任重道远等作品,从不同视角歌颂了港口、油田、船
11、厂等工业的建设,描绘了大江南北的风景名胜;月季花蝴蝶花牡丹金鱼丁香花葡萄等四季的花草虫鱼描绘了人们生活中的乐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水彩画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画风更加清新优美,传达了画家的艺术追求。 三、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倾向 (一)讲究水分与色彩的视觉美 中国水彩画在借鉴西方水彩画创作技法的同时进行了改造,西方水彩画只将水分作为调和色彩的辅助工具,作品中的水分效果不明显。而中国继承了水墨丹青的传统,在创作水彩画时积极利用了水分,使水分与色彩在作品中占据同等地位,具有酣畅淋漓的视觉美。像水彩画美丽的荷花这一作品就给人以清新淡雅、晶莹滋润的效果,湖水很清澈,能看到
12、水底淤泥的颜色,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露珠,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披霞含露,如同美人的花容月貌。画家认为每一朵荷花都象征着美好的愿望,是纯洁与高尚的化身,并在旁边题诗道:诗情一缕芬芳在,玉叶美丽感苍穹。点点荷香点点爱,素影高洁梦佛心。水彩画葡萄熟了中的葡萄果实饱满而晶莹,鲜嫩欲滴,葡萄叶绿而茂盛,生动形象,作品中充满丰收的喜悦。硕人取材于诗经卫风硕人,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庄姜夫人美丽高贵的形象,诗歌第二章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概意思是庄姜夫人的手指像柔软的小草,皮肤像凝结的玉脂。她洁白丰润的脖子修长美丽,洁白整齐的牙齿像瓠瓜籽。她的蛾眉婉转美丽,
13、笑靥迷人,眼睛明亮灵动。画家在创作水彩画硕人时刻意为庄姜夫人穿了一身红色的衣服,勾画了高绾的发髻以突出高挑的身材,并按照诗中的描述为庄姜夫人描画了两弯细眉和如花笑靥,庄姜夫人的肌肤雪白而晶莹,作品中的水分与色彩平分秋水,画面清丽明艳,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出水芙蓉这幅画用笔轻细柔美,几乎看不见笔迹,画面不仅呈现了荷花粉嫩的花瓣与嫩黄色的莲蓬,还用水灵的露珠与碧绿的荷叶加以映衬和渲染,突出了的美丽与高洁。很多水彩画家在创作时采用了一些抽象的造型手法有意模糊对象的具体形象,运用大小变化的方形笔触以及斑驳的色块,使作品看上去像一件抽象画作。熟练的水法渗化、渲染使得作品充满水气淋漓之感,让人为之赏心悦目
14、。水彩画芙蓉锦鸡图是模仿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创作的,作品中有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娴静淡雅的芙蓉枝头,回首翘望右上角一对翩翩起舞的彩蝶,整幅作品色彩艳丽,加入水法渗化之后使画面更加灵动。 (二)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 中国当代水彩画非常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因为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不分家,画家在创作水彩画时深受书法的影响,追求绘画笔力,用笔方法上比西方人更为奔放潇洒。有的水彩画家甚至直接用毛笔作画,强调手随心至,提、揉、按、压,握管运气,行走把握,笔笔都会流露出中国书法的影子。因此,在把握水、色、笔与纸的材料关系上比较敏感,最终在水彩画成因和效果上就有明显的写意性和空灵感。例如水彩画竹子
15、的笔法苍劲有力,竹叶均为淡墨色,而竹竿是翠绿色的,颇有郑板桥的画风,体现了不过数片叶,满纸具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的意境。水彩画梅花中的花朵很繁密,有白梅也有红梅,乌黑的梅树枝干勾画的非常稀疏,表达了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与疏影尚风流的诗意,将画风与诗风融为一体,赞扬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与冰肌玉骨。从中国文化的背景上看,儒、道、释互补,构成了中国人浪漫潇洒的审美意识,讲究虚、灵、空、淡、深、远。中国的传统精神,即天人合一的态度引导人与自然融合,作画讲求文章气与书卷气,尤其追求诗的境界。中国水彩画家使西方的水彩画材料映射出中国文化精神的取向,追求气韵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中国水彩画中带有水墨画的
16、特点,比西方水彩画更追求境界。著名画家蓝荫鼎很喜欢画竹子,经常在画面上捕捉乡下人家屋前屋后常可看到的一片竹林。他将迎风摇曳、自然生姿的景象,以中国水墨意境与笔法入画,直接运用中国笔毛代替水彩笔,将中国水墨书法中的点、挫、提等笔法加上水墨韵染的层次感,赋予单纯的水彩深厚的底韵与意境,在整个中国现代绘画演进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革新者。水彩画兰竹图是模仿郑板桥的兰竹图所创作的,他在作品中写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表达了中国人民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且,中国当代的水彩画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像没骨
17、花卉与写意花卉这些创作手法,没骨花卉是没有先用墨笔进行勾勒然后再填色,而是直接用色彩点染而成,所以叫没骨,大多数作品的色彩都很清丽明艳,笔法洒脱飘逸。写意花卉的风格疏放,不拘泥于形式,不落俗套,传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与理想追求。 (三)追求画面的透明度 中国水彩画更讲究透明感,透明是水彩画艺术的鲜明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画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也讲求透明,笔墨只有透才会有韵,中国画家作画往往从某一局部开始,慢慢铺开,没有西方绘画从小构图、大色调、局部塑造回到整体这样的反复过程。在这个参照系下,中国水彩画家对水彩画透明感的把握更敏感,更讲究。例如荷塘月色这幅水彩画的月光、湖水以及荷花、荷叶都给人一种空灵与透明的感觉,画面清新而美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绘成的图画,与西方水彩画相比,当代中国的水彩画在创作时积极利用了水分,使水分与色彩在作品中平分秋色,熟练运用水分渗化与渲染使水彩画色彩清新明丽,充满水气淋漓之感;其次,当代中国水彩画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作品意境高于西方,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与理想追求;另外,中国水彩画更讲究透明感,使画面给人一种空灵与透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