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2 卷第 2 期2013 年 4 月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Vol32 No2Apr 2013收稿日期 : 2012 06 20doi: 103969/j issn1006 9690201302013乌桕的民族植物学与文化钱学射,张卫明,石雪萍,关荣琴,吴亮亮,张广伦(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 江苏 南京 210042)摘 要 对乌桕的植物特征、分布、名称、历代应用文化、化学成分及综合利用进行概述。关键词 乌桕;民族植物学;历代应用文化;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 : Q9499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2、9690( 2013) 02 0042 05Ethnobotany and Culture of Sapium ebiferum ( L ) RozbQian Xueshe, Zhang Weiming, Shi Xueping, Guan Rongqin, Wu Liangliang, Zhang Guanglun( Na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Abstract The botanical features, distribution, names,
3、historical applica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apium ebiferum ( L ) Rozb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apium ebiferum ( L ) Rozb ; ethnobotany; historical application; utilization乌桕亦称乌果树 ( 南京 ) 、木蜡树 ( 浙江 ) 、卷子( 重庆 ) 、桕子树 ( 四川 ) 等 , 在我国历史上是重要的能源 、化工原料等的树种 , 现
4、就乌桕的民族植物与文化进行概述 。1 乌桕的植物形态特征 1 2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 , 高达 10 15m。叶菱形至宽菱状卵形 , 具有毒的乳汁 , 单叶互生 , 纸质 , 全缘 , 长和宽约 3 9 cm,; 叶柄细长 , 长25 6 cm, 顶端有 2 腺体 。花单性 , 雌雄同株 , 无花瓣及花盘 , 形成顶生穗状花序 , 长 6 12 cm, 最初全为雄花 , 随后有 1 4 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 ; 雄花小 ,黄绿色 , 萼杯状 , 3 浅裂 。雄蕊 2, 稀 3, 花丝分离 ; 雌花具柄 , 花 2 4 mm, 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 花萼 3 深裂 , 子房光滑 ,
5、3 室 。蒴果木质梨形 , 直径 1 15 cm; 种子近圆形 。黑色 , 外被白蜡层 。花期 4 7 月 , 果期 10 11 月 。2 乌桕的地理分布 3乌桕原产我国 , 分布甚广 , 其北界应是从甘肃的文县沿秦岭 , 经河南的嵩县等 , 再沿淮河至连云港一线 。西界应从甘肃文县经四川平武康定等和云南下关 、保山一线 , 东界达东海之滨及台湾东岸 , 南界至海南岛的南部 。在我国乌桕分布区的地理位置应为北纬 1831 3440, 东经 9840 122之间 。我国乌桕产区包括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上海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6、 、福建 、海南 、台湾等省 、市 、自治区 。此外 , 日本 、印度也有分布 。3 乌桕的名称乌桕原产我国 , 历史悠久 。栽培历史有 1 500多年 , 民间应用较久 , 所以名称很多 , 又叫桕子树( 四川 、浙江 、陕西 ) , 木油树 ( 贵州 ) , 乌树果 ( 湖南 ) , 卷子 、木梓 ( 重庆 、湖北 ) 桠树 、乌果树 ( 江苏 ) ,血血 ( 河南 ) , 模子树 ( 陕西 ) , 木蜡树 、琼树 、蜡子树 、桕了 、蜡子 、木子 ( 浙江 ) 、乌桕木 ( 唐本草 ) , 琼子 ( 中华本草 ) 、乌茶子 ( 开宝本草 ) , 乌桕在 ( 本草拾遗 ) ,卷子树 ( 植
7、物名实图考 ) , 卷根白皮 ( 草木便方 ) , 卷子根 ( 分类草药性 ) , 卷子叶 ( 分类草药性 ) , 油子叶( 生草药性备要 ) , 虹叶 ( 岭南草药志 ) , 时珍曰 : 乌桕 , 乌喜食其子 , 因此名字 。或云 : 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 , 故得此名 。4 乌桕的历代应用文化 1, 4 7由表可知 , 我国较早的农书 齐名要术 中记载桕油 “其味如猪油 ”, 在唐朝陆龟蒙诗云 : “行歇每依乌桕影 , 挑频时见鼠姑心 ”。是矣 。鼠姑 , 牡丹也 。24第 2 期 钱学射 , 等 : 乌桕的民族植物学与文化乌桕寿命较长 , 主根发达 , 抗风力强 。能抗火烧 , 对二氧化
8、硫 , 氟化氢抗性和吸收能力强 。对氯气 , 氯化氢抗性较强 , 并有吸附粉尘的功能 。再者树冠整齐 ,枝繁叶茂 , 叶色四季变化多样 , 新叶红绿交替 , 夏浅绿至深红 , 入秋时渲染的乌桕红叶赤于丹枫 , 一林霜叶万点红 , 半入霞彩半画中 , 宋朝陆游诗云 “乌桕赤于枫 , 园林九月中 ”古历九月正是旅游季节 。林逋的诗句 : “巾了峰头乌桕树 , 微霜未落已先红 。”可见红叶耐人观赏 , 具有色彩鲜艳夺目 , 成景快 , 观赏期长 , 受人喜爱 。杨万里的 秋山 诗 : “乌桕平生老染工 , 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椅天酒 , 却倩孤松掩醉容 。”以拟人对比将乌桕 、秋山写得如此绚丽
9、 , 这般生机和耐人寻味妙趣 , 这样在目前崇尚彩叶植物的园林绿化应用很有开发的价值 。鲁迅先生也曾评过陆游的这首 秋思 , 明显地表现了宋诗以 “以意胜 ”的特点 , 令人回味无穷 。诗云 “乌桕微丹菊渐开 , 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 , 剪得秋光入卷来 。”这时陆游时年七十九岁时 , 对秋天的美好感受 , 情景描绘历历如画 , 笔致干爽利落 , 画面清新高朗 。写清凉的秋天已经来了 , 乌桕树的叶子微微地泛着红意 , 各种颜色的菊花也都渐渐开放 。天高气爽 , 北雁南归 , 秋风传送着它们的声声哀鸣 。这两句描写了清秋的景色 , 有声有色 , 形象鲜明 , 写得秋的神韵 , 确实
10、是一幅色彩浓淡适宜的水墨丹青画 。而后两句自谓 : 作者的诗情犹如并州快剪刀 , 已把秋光剪入画卷来 。明朝苏州府的文震亨 长物志 对乌桕描写为 “秋晚叶红可爱 , 较枫树更耐久 , 芪林中有一株两株 , 不减石径寒山也 。”其推崇如此 。明朝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 把乌桕列为油料作物 , 桕油食用为下等 , 造烛为上等 。清朝 , 徐完超 枫林秋景 诗 :“家佳枫林罕见枫 , 晚秋闲步夕阳中 。此间好景无人识 , 乌桕经霜满树红 。”冬天落叶之后 , 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 , 似珠肌玉碎 , 素姿雪映的景象 , 也颇美观 , 古人就有 “偶看桕树梢头白 , 疑是江梅小着花 ”的诗句 , 也有 “
11、前村乌桕熟 , 疑是早梅花 ”, 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在现代大力发展旅游的时代 ,笔者在庐山也曾见庐山秋色红叶 , 乌桕几点多数 , 从万绿丛中发现霜后满谷的红叶 , 宛如春花齐放 , 若将乌桕与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进行搭配 , 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 。表 1 乌桕的历代应用文化成书年代 作 者 文 献 内 容 摘 要 备 注北魏( 公元 529 年 )贾思勰 齐名要术 元中记荆阳有乌桕 , 其实如鸡头 , 迮之如胡麻子 , 其汁味如猪脂 。唐朝( 公元 739 年 )陈藏器 曰叶可染皂子可压油燃灯极明唐朝( 公元 ? 约 881 年 )陆龟蒙 诗云 行歇每依乌桕影 , 挑频时见
12、鼠姑心 苏州游宋朝( 公元 967 1028 年 )林逋 水亭秋日偶书巾子峰头乌桕树 , 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栏高看复低看 , 半在石池波影中 。作者爱种梅养鹤宋朝( 公元 1104 1162 年 )郑樵 郑樵通志 言乌桕即柜柳者非也宋朝( 公元 1020 1101 年 )苏颂 本草图经 曰生山南平泽树高数仞叶似梨杏五月开细花黄白色 , 子黑色 。 泉州同安人宋朝( 公元 968 975 年 )大明 大明本草 曰性凉慢火炙乾黄乃用疗头风通大小便 。宋朝( 公元 1125 1210 年 )陆游 秋思 其一 乌桕微丹菊渐开 , 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 , 剪得秋光入卷来 。乌桕赤与枫 ,
13、 园林九月中 。宋朝 方岳 行田 屋头乌桕午阴密 , 牛与牧童相对眠 , 不是官中催税急 , 十年前已学耕田 。 诗人浙宁海宋朝( 公元 1127 1206 年 )杨万里 秋山乌桕平生老染工 , 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椅天酒 , 却倩孤松掩醉容 。元朝( 公元 1281 1358)朱震亨 伤寒论辩 曰解蛇毒 浙江义乌人元朝 ( 宋元间 ) 方夔 富山遗稿 乌桕数家村 淳安人明朝( 公元 1334 1389)孙贲 寄高彬 条风吹绿满蟾蜍 , 蜡屐行春日向西 , 独木桥边乌桕树 , 鹌鹑飞上上头啼 。 曾在苏州府明朝 ( 元明间 )( 公元 1311 1375 年 )刘基次韵和石未公红树诗岸柳
14、江蒲总戚施 , 桕林辛苦擢金枝 , 虞人 见炎官伞 , 候骑讹傳汉将旗 。 浙青天人明朝 ( 举人 ) 樊阜 湖邨晚眺 邨南邨北总西风 , 桕叶先霜浅著红 , 野鸟飞边堪入画 , 数家 落夕阳中 。 浙缙云人明朝( 公元 1488 1559)杨慎 征人早行图 杜鹃花下杜鹃啼 , 乌桕树头乌舅妻 , 不待鸣鸡度关去 , 梦中征马尚闻嘶 。 川新都人34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32 卷续表 1成书年代 作 者 文 献 内 容 摘 要 备 注明朝( 公元 1587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油料作物分为三类 : 食用 、燃灯 、造烛 , 桕油食用为下等 , 造烛油为上等 。江西人摘农史研究文集
15、 明朝( 公元 1562 1633)徐光启 农政全书 乌桕树收子取油 , 江浙人种者及多 , 桕油造蜡烛 , 清油然灯极明 。 松江人明朝( 公元 1518 1593)李时珍 本草纲目曰乌桕乌喜食子因此明之 , 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桕故得此名 。通便 , 解毒 。清朝( 公元 1634 1711)王士珍召伯斗野亭怀古寄于皇蟹舍肖条枫桕外 , 渔蛮烟火荻芦中 。青笠红衫风雪里 , 一林枫桕马肖肖 。自沙河至唐婆即事 清朝( 公元 1661 1712)史申义 由富阳至仙游 月明乌桕树 , 人散白频洲 。 江都人清朝 罗逸 长青山计 山之麓曰朱村 , 始见怪以为红花 , 久之知为乌桕树 。 湘益阳画家
16、清朝 徐完超 枫林秋景 此间好景无人识 , 乌桕经霜满树红 。 前村乌桕熟清朝( 公元 1686 年拨贡生 )张笃庆 秋叶 碧梧院落银床静 , 红桕桥头玉露寒 。 山东人5 乌桕的化学成分 2, 8 1051 乌桕籽的化学成分乌桕 籽 的 组 成 : 水 分 4 55% 7 5%; 脂 肪4099% 701%( 其中桕脂占 24 46% 2868%) ;其中 有 机 物 ( 蛋 白 质 、纤 维 素 等 ) 占 4788% 5038%, 但不同产地乌桕籽数值不尽一致 。桕籽与一般油料植物的种子不同 , 可以榨取两种不同性状的油脂 , 由外种皮 ( 蜡层 ) 榨取固体桕脂( 皮油 ) , 由种仁
17、榨取液体油脂 ( 梓油 ) 。还可以从种皮混合取出的油叫木油 。511 乌桕种皮的含油率及理化常数含油量 16 75% 78 61%, 折光率 ( 40 )1455 1 458, 酸值 2 709 6 006, 熔点 43 6 468 , 碘值 221 3714, 皂化值 1933 2095。512 桕脂(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 有 肉 豆 蔻 酸 0 01% 3 7%, 棕 榈 酸576% 8203%, 硬脂肪酸微量 0% 7 6%, 油酸1695% 3548%, 亚油酸微量 0% 1 60%, 月桂酸 0% 25%, 亚麻酸 0% 0 45%, 花生酸 0% 049%。513 种子含油率及
18、梓油理化常数种子含油率 22 8% 64 78%, 折光率 ( 20 )1 4570 1 485,( 25 ) 1 4832, 比 重 ( 20 )0918 9,( 25 ) 0 9364, 碘值 90 6 185 09, 皂化值 1941 21242, 酸值 0625 41。514 种子油梓油脂肪酸组成癸酸微量 , 月桂酸 3 1% 6 2%, 肉豆蔻酸微量 0 35 09%, 硬脂酸微量 0 2 7%, 棕榈酸838% 360%, 十二碳烯酸 3 6% 16 1%, 十六碳烯酸微量 , 油酸 5 94% 25 6%, 亚油酸 14 9% 34 41%, 亚麻酸 15 15% 40 0%,
19、未鉴定酸31%。52 乌桕叶的化学成分521 乌桕叶的营养成分11 13占干重 ( g/100g) : 水分 12 4% 15 1%, 灰分613% 10 43%, 蛋白质 5 13 11 45%, 脂肪382% 7 24%, 膳食纤维 18 64% 31 34%, 水溶性总糖 1321% 2672%, 水溶性多糖 1 24% 437%, 总酸 00004% 0005%。乌桕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异亮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亮氨酸和精氨酸 , 它们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60% 以上 。人体必需氨基酸 7 种 ( 赖氨酸 , 蛋氨酸 , 苯丙氨酸 , 缬氨酸 , 亮氨酸 , 异亮氨酸 , 苏氨
20、酸齐全 ) 含量占总氨基酸的 46 03%。乌桕还含有一种 羟基赖氨酸是特殊氨基酸 , 也是一种非常少见蛋白氨基酸 , 参与蛋白质或肽组成 。乌桕叶还含有微量元素 , 含量 ( g/g 干重 ) 为 : 锌3221 157 15%, 铜 18 81 230 94, 铁 95 71 25605, 锰 287 55 1 412 69; 常量元素 , 含量 ( mg/g 干重 ) 为 , 氮 10 48 23 41, 磷 0 93% 2 04, 钾375% 1006, 钙 768 1656, 镁 163 656。522 乌桕叶的药用成分5221 乌桕叶的黄酮类物质14 15乌桕叶中含 ( 占干物质的
21、 %) 总黄酮 1 41% 5 81%。槲皮素 0 0965%, 山奈酚 0 1232%, 槲皮苷 06975%, 还异槲皮苷 , 金丝桃苷 , 山奈酚 3 O D 葡糖糖苷 , 山奈酚 3 O D 半乳糖苷 , 芦丁等 。5222 乌桕叶的酚性成分16含有没食子酸乙脂 ( ethyl gallate) , 短叶苏木酚( ellaie acid) , 没食子酸 ( gallic acid) , 2 没食子酰44第 2 期 钱学射 , 等 : 乌桕的民族植物学与文化基异槲皮苷 ( guercetin 3 O ( 2 O galloyl) D gluco pyranoside) 等 。5223 乌
22、桕叶与茎皮的其他成分17 20,23据研究叶与茎皮还含香豆素类 , 三萜化合物 , 二萜化合物 , 巴豆二萜 ( tigliane) 等 。三萜成分 : 莫雷亭彤 ( Moretenone) , 莫雷亭醇 ( Moretenol) , 3 3 甲基鞣花酸 , 3, 4 二 O 甲基鞣花酸和乌桕萜酸( Sebiferic acid) , 3 3, 4 三甲基鞣花酸 ( 3 3, 4 tri O methylellagic acid) , 3 3 二甲基鞣花酸 4 O D 阿拉伯糖苷 ( 3, 3 di O methylellagic acid 4 O D arabinfurano-side) ,
23、 3, 3, 4 二甲基鞣花酸 4 O D 木糖苷 ( 3, 3, 4 tri O methylellagic acid 4 O D glucopyranoside) , 3, 3, 二甲基鞣花酸 4 O D 葡糖糖苷 , 油酮酸 ( acetylaleuritolicacid) , 正三十四烷酸 , 谷甾醇 , 胡萝卜苷等物质 。5224 乌桕根皮的化学成分19,20根皮含花椒油素 ( Zanthoxylin) 、甾醇 、脂肪 、树胶 、糖 、无机盐 。6 乌桕的综合利用 1, 4, 2161 化工原料 21 22桕脂即桕油是我国的广泛用途的重要工业油料 , 用于制蜡烛 , 肥皂 , 金属皂
24、 , 润滑脂 , 合成洗涤剂 ,软化剂和制取软脂肪 、硬脂肪的原料 。乌桕梓油含有 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 有较高碘值 , 是制造高级喷漆的原料 , 具有光滑易干 、色泽鲜亮 , 漆膜不起趋等特点 , 此外还广泛应用油墨蜡纸 、防水织物和机器润滑油的原料等 。62 乌桕子油在化妆品的应用 29乌桕子油 ( 混和 ) 用于发用化妆品 , 有很好的营养头发的功能 。用于护肤的化妆品中 , 对颜面皮肤粗糙及手脚皲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配制于护肤霜中 , 能很好地防止皮肤粗糙 、保持皮肤光滑细嫩 、不冻 、不裂 、不干 、不皱 , 是冬季防裂护肤佳品 。其皲裂霜配方为乌桕子油 10, 羊毛脂 3
25、5, 凡士林 35, 蒸馏水 10, 香精及其他适量 。其护肤上配方为硬脂酸28, 单硬脂酸甘油脂 2, 十六醇 2, 乌桕子油 20, 去离子水 、香精适量 。63 提炼燃料油 25, 28美国华盛顿舒尔茨教授等从乌桕等植物的籽实中提取轻质油和类柴油成分可用于内燃机燃料 。在生物类柴油树种中 , 乌桕的发展前景巨大 , 重要的地位 , 应加速乌桕的研究与发展 。64 乌桕子饼的利用 21饼可做饲料和肥料 , 籽壳 、果壳制糠醛 。乌桕叶子作染料 , 用水煮后可将白布染黑 。65 乌桕木材的利用 21, 24乌桕属于速生树种 , 木材质地竖 、韧 。木材心边材区别不明显 , 浅黄褐色 ; 光泽
26、弱 。生在轮略明显 ,轮间呈深色带 , 半环孔材 , 间或呈散孔材 。木材纹理斜 , 结构细至中 , 略均匀 ; 质中重 , 中硬 ; 干缩小 ; 强度低 ; 冲击韧性中 。木材干燥不难 , 速度快 , 易翘曲 ; 不耐腐 , 不耐虫 ; 切削加工易夹锯 , 不易获得光洁加工面 ; 油漆性能欠佳 ; 胶粘容易 ; 握钉力弱 , 不劈裂 。木材可作建筑用料 、农用材 、家具用材 , 特别适合雕刻木盒 , 作板料 、方料均可 。66 绿化用途 1, 4树冠整齐 , 枝繁叶茂而优美 , 春叶嫩绿 , 秋叶红艳 , 色彩绚丽 , 宋 陆游有 “乌桕赤于枫 ”的诗句 , 清朝诗人徐完超有 “乌桕径霜满树
27、红 ”。落叶之后 , 果壳裂开 , 白色的桕籽又缀满枝头 , 似珠玑玉碎 , 素姿雪映的景象 , 真是 “前村乌桕熟 , 疑是早梅花 ”。故乌桕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 也是园林中较好的庭荫树 、行道树 , 特别是绿化结合生产 , 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 。园林中常散植 , 多植于水边 、湖畔 , 山坡及草坪中也植也 。在 长物志 : “秋晚叶红最可爱 , 较枫树更耐久 , 茂林中有一株两株 , 不减石径寒山也 ”。其推崇如此 。也尝减庐山秋色红叶 , 乌桕几点占多数 , 霜叶满谷 , 宛如春花齐放也 , 真是具有观赏价值 。乌桕也是重要的蜜源树种 , 花被蜂蜜采食产生的蜜为上等蜂蜜 。对有毒气体
28、氟化氢等有较强的抗性 , 可作为工厂的绿化和防护林树种 。67 制作食品 21, 26 27桕脂是制取生产巧克力的重要原料之一类可可脂的原料 ,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所需的天然可可脂及其代用品主要靠进口 , 如能大量利用桕脂制作类可可脂 , 更合理开发利用乌桕资源 。桕脂主要在于它含有高浓度的棕榈酸 ( P) , 油酸 ( O) , 棕榈酸 ( P) POP 为主的甘油三酯 , 其含量在 80% 以上 , 而 POP是可可脂口感的主要因素 , 也是桕脂能制取类可可脂的主要依据 。POP 是一种对称型的甘油三酯 , 桕脂中高浓度的 POP 是很罕见的植物种子油脂 。从乌桕脂制得的类可可脂不仅用于食品
29、工业 。而且还可作为栓剂基质 , 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 , 可改变我国栓剂基质原料不足的局面 。可大大降低巧克力 、栓54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32 卷剂的成本 , 还节省外汇 。目前还对桕脂作烹饪油 , 起酥油 、人造奶油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发现该脂有较高食用价值 。68 医药用途 19 20, 30乌桕的根皮 、茎皮 、种子及叶子均可入药 。性微温 , 味苦 、有毒 , 具有利水 、消积 、杀虫 、解毒 、通便之功效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31 33, 乌桕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 体外抑菌作用 , 对金黄色葡糖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和绿脓杆菌
30、等有抑制作用 , 还有阵痛抗炎作用 , 降压作用 , 降胆固醇作用等 ,亦可作为抗氧化剂和健康佐剂进行开发 。69 农药用途 34乌桕树皮的提取物对绣同心舟蛾的防治作用较佳 。对于蔬菜 、果树的蚜虫和金华虫 , 可取乌桕叶 1kg, 捣烂后加水 5 kg 浸泡 2 d 后过滤 , 其浸出液施与果蔬可防治蝗虫 。乌桕有毒的部位 , 除了树皮 , 还有木材乳白色树液 , 树叶和果实等 。为开发研制高效 、低毒的 , 无污染的植物杀虫剂提供丰富的原料 。植物杀虫剂还无残留 , 具有对无敌昆虫及有益微生物安全 , 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 值得开发利用 。7 结 语总之 , 乌桕在我国
31、历史上是重要的能源 、化工树种 , 后来由于电力等的替代产业的发展 , 乌桕竟渐渐成为濒危树种 , 近年来山东等 35沿海地区引种乌桕栽培的发展 , 其它沿海地区亦可借鉴 , 促成这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陈植 观赏树木学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4: 493 494 2 王宗训 中国资源植物利用手册 M 北京 :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89: 218 219 3 金代钧 乌桕的地理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J 广西植物 , 1984, 4( 1) : 71 78 4 彭镇华 中国城乡乔木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2:284 5 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 草木典
32、M 鼎文书局 出版时间不详 : 67718 67721 6 刘扬忠 陆游诗词选译 M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 2008: 183 184 7 朱炯远 古诗景物描写类别辞典 M 沈阳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8 中国油脂植物编委会 中国油脂植物志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7, 283 284 9 李秀兰 , 刘金林 地理分布对乌桕脂产量 、质量的影响的研究 J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2, 10( 2) : 114 120 10 田荆祥 , 吴美春 浙江省乌桕优良无性系种子理化性质及脂肪酸分析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88, 5( 1) : 1 7 11 彭小列 ,
33、易能 乌桕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8, 27( 3) : 1 2 12 霍光华 , 高荫榆 乌桕叶营养成分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5, 26( 4) : 239 242 13 霍光华 , 李艳 乌桕 6 羟基赖氨酸的鉴别及其含量测定 J 分析科学学报 , 2005, 21( 3) : 307 309 14 霍光华 , 高荫榆 乌桕叶主要黄酮类物质的定性定量 J 食品科学 , 2004, 25( 10) : 280 283 15 周光雄 , 马珠 乌桕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1996, 27( 11) : 652 16 柳润辉 , 孔令义 乌
34、桕叶酚类性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15) : 1213 1215 17 陈玉 乌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9, 11( 5) : 114 120 18 漆树华 , 吴少华 桂林乌桕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 ,2003, 34( 1) : 13 15 19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辞典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 1238 1240 20 宋立人 现代中草药大辞典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64 465 21 张均 浅析乌桕的开发利用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7( 3) : 3233 22 王宏庆 乌桕叶
35、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32( 12) : 1179 1181 23 柳润辉 乌桕树皮中的鞣花酸衍生物 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2, 33( 5) : 370 373 24 顾庆龙 乌桕梓油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12( 4) : 39 42 25 祖元刚 生物柴油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6: 48 49 26 汤逢 , 裘爱咏 乌桕皮脂甘油三酯成分的分析及类可可脂的制作 J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 1987, 6( 1) : 1 9 27 陈才水 开发乌桕脂利用的新途径 J 食品科学 , 1985, 12
36、,33 36 28 张卫明 能源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7, 26( 3) : 8 13 29 周欣初 中草药与化妆品 M 天津 : 天津科技出版社 , 2000:228 30 高渌文 有毒中药临床精要 M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00:228 31 霍光华 乌桕叶抑菌活性功能成分的研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5, 31( 3) : 52 55 32 黄斌学 乌桕叶提取物阵痛抗炎作用的实验阶段 J 中成药 , 2004, 26( 6) : 476 479 33 高荫榆 乌桕叶抽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食品科学 ,2003, 24( 6) : 141 144 34 林同 夹竹桃 、鱼藤 、乌桕对锈同心舟蛾的毒杀活性 J 昆虫知识 , 2006, 43( 4) : 517 519 35 于芳雷 乌桕播种育苗技术 J 山东林业科技 , 1997( 4) : 46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