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55042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化学二模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分,满分 42分)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生活中的应用月饼袋内放有小袋铁粉口服补血剂(琥珀酸亚铁)并同时服维生 C饼干包装盒内放有小袋硅胶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作用 铁粉有抗氧化的作用维生素 C有防止 Fe2+被还原的作用硅胶有吸水的作用 亚硝酸钠有防腐的作用AA BB CC DD2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图表示 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

2、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 NO3 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 NH4+的含量3C 和 H2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是重要的燃料2C(s)+O 2(g)2CO(g)H 1=220kJ/mol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s)的燃烧热 110 kJ/molB2H 2(g)+O 2(g)2H 2O(g)H 1=+480 kJ/molCC(s)+H 2O(g)CO(g)+H 2(g)H 1=+130 kJ/molD欲分解 2 mol H2O(l) ,至少需要提供 4462 kJ 的热量4在浓碱作用下,苯甲醛自身可发生反应制备相应的苯甲酸 ( 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 ) 和苯甲醇,反应后静置,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有关物质的物

3、理性质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苯甲醛 苯甲酸 苯甲醇沸点/ 178.1 249.2 205.4熔点/ 26 121.7 15.3溶解性 ( 常温 )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苯甲醛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B可用银氨溶液判断反应是否完全C反应后的溶液先用分液法分离出有机层,再用蒸馏法分离出苯甲醇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酸、酸化后,用过滤法分离出苯甲酸5表 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 1氧 XY Z表 2溶液 pH数据编号 滴入 NaOH溶液的体积/mL HX HZ 0 3 1 20.00 a 725时,用浓度为 0.1000mol/L的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浓度均为

4、0.1000mol/L 的两种酸HX、HZ(忽略体积变化) ,实验数据如表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格中 a7BHX 和 HZ等体积混合后 pH=1+lg2CY 和 Z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分解温度高D0l000 mol/L Na 2Y的水溶液中:c(Y 2 )+c(HY )+c(H 2Y)=0.1000 mol/L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B 将 0.1mol/LMgSO4溶液滴入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

5、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 2的溶解度比Mg(OH) 2的小C FeCl3和 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 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Fe3+被还原为 Fe2+,沉淀为 BaSO3D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 铁片上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A BB CC DD7生产上用过量烧碱溶液处理某矿物(含 Al2O3、MgO) ,过滤后得到滤液用 NaHCO3溶液处理,测得溶液 pH和 Al(OH) 3生成的量随加入 NaHCO3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8 mol/LBb 点与 c点溶

6、液所含微粒种类相同Ca 点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 Na+、AlO 2 、OH 、H +D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 +AlO2 +H2OAl(OH) 3+CO 32二、解答题(共 4小题,满分 58分)8石油裂解气用途广泛,由石油裂解气合成生物可降解高聚物 J的合成线路如图:已知:i酯与酯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RCOOR+ROH RCOOR+ROH ( R、R、R“代表烃基 )ii烯烃中,碳碳双键相邻为不稳定结构,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剂氧化(1)A 为链状烃,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且面积之比是 1:2,则 A的名称为 (2)B 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3)CD 的反应类型 (4)C 能与足量的

7、 NaHCO 3 溶液反应生成 C4H2O4Na2,C 的结构简式为 (5)DE 的化学方程式是 (6)H 中不含甲基,H 与 E形成对称型高聚物 J的化学方程式是 (7)请完成 BC 的合理路线 ( 无机试剂任选)9CuCl 2、CuCl 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的催化剂CuCl 2容易潮解; CuCl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生成络合物,不溶于乙醇已知:iCuCl 2+Cu+2HCl(浓)2H(无色) 2CuCl(白色)+2HClii副反应:CuCl+H 2OCuOH+2HCl; CuCl+Cl (1)制取 CuCl2装置如图: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E 装置中盛放的是浓硫

8、酸,作用是 B 中选择饱和食盐水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2)制取 CuCl流程如图:反应中加入 NaCl的目的是 ;但是 Cl 浓度过高,CuCl 产率降低,原因是 CuCl 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氧化为 Cu2(OH) 3Cl,反应的方程式为 利用膜电解法制取 CuCl,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用乙醇洗涤沉淀 Y的原因为 10热电厂用碱式硫酸铝吸收烟气中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具体过程如下:(1)碱式硫酸铝溶液的制备往 Al2(SO 4) 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CaO粉末和蒸馏水,可生成碱式硫酸铝(络合物,易溶于水) ,同时析出生石膏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 2的吸收与解吸吸收液中碱式硫酸铝活性组分

9、 Al2O3对 SO2具有强大亲和力,化学反应为:Al2(SO 4) 3Al2O3(aq)+3SO 2(g)Al 2(SO 4) 3Al2(SO 3) 3(aq)H0工业流程如图 1所示:高温烟气可使脱硫液温度升高,不利于 SO2的吸收生产中常控制脱硫液在恒温 4060 oC,试分析原因 研究发现,I 中含碱式硫酸铝的溶液与 SO2结合的方式有 2种:其一是与溶液中的水结合其二是与碱式硫酸铝中的活性 Al2O3结合,通过酸度计测定不同参数的吸收液的 pH变化,结果如 2图所示:据此判断初始阶段,SO 2的结合方式是 比较 x、y、z 的大小顺序 III 中得到再生的碱式硫酸铝溶液,其 n(Al

10、 2O3):n 比值相对 I中有所下降,请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解释:(3)解吸得到较纯的 SO2,可用于原电池法生产硫酸如图 3电极 b周围溶液 pH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电极 a的电极反应式是 11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实验现象实验1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实验 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 Fe(OH) 2和 Fe(OH) 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

11、(OH) 3,方案是 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 2在大量 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 Fe6(SO 4) 2(OH) 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 ,再往试管中加入 ,振荡,现象与实验 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 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 Fe(OH) 2表面吸附 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中 10mLNaOH溶液滴加FeSO4溶液实验现象实验26mol/LNaOH溶液0.2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

12、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实验36mol/LNaOH溶液0.1mol/L 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能说明灰绿色是由 Fe(OH) 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证据是 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 Fe(OH) 2表面吸附 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证明该假设成立(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 (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 Fe(OH) 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13、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7小题,每小题 6分,满分 42分)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A B C D生活中的应用月饼袋内放有小袋铁粉 口服补血剂(琥珀酸亚铁)并同时服维生 C饼干包装盒内放有小袋硅胶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作用铁粉有抗氧化的作用 维生素 C有防止 Fe2+被还原的作用硅胶有吸水的作用 亚硝酸钠有防腐的作用AA BB CC DD【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A抗氧化的作用物质应具有还原性;B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C依据硅胶的吸水性解答;D亚硝酸钠具有还原性【解答】解:A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防止食品氧化

14、变质,故 A正确;B维生素 C有防止 Fe2+被氧化的作用,故 B错误;C硅胶具有吸水性,能够用于食品干燥剂,故 C正确;D亚硝酸钠具有还原性,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可以防止氧化变质,注意用量应在国家规定标准内,故 D正确;故选:B2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图表示 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 NO3 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 NH4+的含量【考点】EL: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分析】A转化关系图可知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还

15、原;B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氮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C反硝化作用是指将硝酸盐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 2)或一氧化二氮(N 2O)的过程;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解答】解:A转化关系图可知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还原,大气氮生成铵根离子,故 A错误;B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氮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硝酸根离子,故 B错误;C反硝化作用是指将硝酸盐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

16、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 2)或一氧化二氮(N 2O)的过程,不一定有氧参加,故 C错误;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 NO3 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 NH4+的含量,故 D正确;故选 D;3C 和 H2在生产、生活、科技中是重要的燃料2C(s)+O 2(g)2CO(g)H 1=220kJ/mol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s)的燃烧热 110 kJ/molB2H 2(g)+O 2(g)2H 2O(g)H 1=+480 kJ/molCC(s)+H 2O(g)CO(g)+H 2(g)H 1=+130 kJ/molD欲分解 2 mol

17、H2O(l) ,至少需要提供 4462 kJ 的热量【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燃烧热是指完全燃烧 1mol物质生成最稳定产物的过程放出的热量;B水的结构式为 HOH,2mol 水分子中含有 4molHO 键,2H 2(g)+O 2(g)2H 2O(g)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C根据图示以及 C(s)的燃烧热、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构建目标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进行计算;D根据 2H2(g)+O 2(g)2H 2O(g)H=480KJ/mol 结合盖斯定律分析【解答】解:A2C(s)+O 2(g)2CO(g)H 1=220kJ/mol,C(s)+ O2(g)CO(g

18、)H1=110kJ/mol,但 C(s)的燃烧热指产物为稳定的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大于 110 kJ/mol,故 A错误; B水的结构式为 HOH,2mol 水分子中含有 4molHO 键,2H 2(g)+O 2(g)2H 2O(g)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436kJ/mol2+496kJ/mol4462kJ/mol=480KJ/mol,故 B错误;CC(s)+ O2(g)CO(g)H 1=110kJ/mol,2H 2(g)+O 2(g)2H 2O(g)H=480KJ/mol,由 得:C(s)+H 2O(g)CO(g)+H 2(g)H 1=(110kJ/mol) (480KJ/m

19、ol)=+130 kJ/mol,故 C正确;D2H 2(g)+O 2(g)2H 2O(g)H=480KJ/mol,将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颠倒,根据盖斯定律,则反应热变换符号,分解 2 mol H2O(l) ,至少需要提供 480KJ热量,故 D错误;故选 C4在浓碱作用下,苯甲醛自身可发生反应制备相应的苯甲酸 ( 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 ) 和苯甲醇,反应后静置,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苯甲醛 苯甲酸 苯甲醇沸点/ 178.1 249.2 205.4熔点/ 26 121.7 15.3溶解性 ( 常温 )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苯甲醛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

20、发生了还原反应B可用银氨溶液判断反应是否完全C反应后的溶液先用分液法分离出有机层,再用蒸馏法分离出苯甲醇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酸、酸化后,用过滤法分离出苯甲酸【考点】P3:蒸馏与分馏【分析】A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B醛基的特征反应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分离互不相容的液体的方法是分液,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沸点相差较大; D苯甲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解答】解:A苯甲醛苯甲酸,增加了氧原子,属于氧化反应,苯甲醛苯甲醇,增加了氢原子,属于还原反应,故 A正确; B苯甲醛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用银氨溶液判断反应

21、是否完全,故 B正确;C反应后的溶液分为有机层和水层,互不相容,可用分液法分离,有几层中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故 C正确;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酸、酸化,苯甲酸进入有几层,应该分液后蒸馏,故 D错误;故选 D5表 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 1氧 XY Z表 2溶液 pH数据编号 滴入 NaOH溶液的体积/mL HX HZ 0 3 1 20.00 a 725时,用浓度为 0.1000mol/L的 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浓度均为 0.1000mol/L 的两种酸HX、HZ(忽略体积变化) ,实验数据如表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格中 a7BHX 和 HZ等体积混合后 pH=1+lg2CY 和 Z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分解温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