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4435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新余附校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初二物理备课组本次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延续了四中命题的特点,即在注重基础的条件下有一定的拔高。整张试卷中的试题突现了物理学科知识、实验教学的特点,不仅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而且还注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不仅关注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而且还重视考查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的状况。试题并没有按照 2014 年的中考物理模式命题,题量上有一定的变化。这份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并有适当的拔高,对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根据阅卷时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作出如下分析:一、试卷的基本情况考试采用闭

2、卷笔试考试的形式,闭卷笔试考试的时间 90 分钟,试卷的总分 100 分,试题个数 26 个。全卷的难度系数为 0.49.各知识点分值分布(表一):试卷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 9 道,分值为 29 分。第二部分为填空题共 9 道,分值为 20 分。第三部分为作图题共 1 道,分值为 4 分。第四部分为实验与探究题共 4 道,分值为 28 分。第五部分为计算题共 3 道,分值 19 分。从试题结构上来看,试题结构与中考试题结构相比,题型未变但具体试题个数有变化;选择题个数增加 3 个,相应分值也增了 9 分,实验探究题减少了8 分,计算题分值减少了 1 分,选择题部分题目偏难且有一定的计

3、算,如第6、9 题。填空题也有部分题目偏难,计算题和实验题的考查难度较大;从总体上说,试卷整体上比较难,试卷的选择题、与计算题、探究题的区分度比较大,能把优生和中等生、学困生区分开,但对中等生和差生区分度不大。二、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细目表与试题考查点对应情况分析考试要求大题号小题号 知识点 了解 认识 理解 会 探究难度系数分值一、选1 会进行一些生活中的估测。 3知识板块 力与机械 运动和力 压强 综合分值 42 分 36 分 19 分 3 分2 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3 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4 能根据频闪照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认识机械运动及

4、其相对性 36 知道压力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7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二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 38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择题9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10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 211 知道压力的概念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 312 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13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14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15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16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体会“理想实验方法” 217 能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力的大小知道影

5、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2二、填空题18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三、作图题19 知道重力和压力的方向,能作图会找杠杆的力臂 420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体会“理想实验方法” 421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522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3四、实验题23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624会根据重力公式计算重力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25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8五、计算题2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使用滑轮组时物体上升的高度与绳子移动距离的关系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7三、我校成绩分析表(1)全校物理成绩统计

6、表(2)全校各分数段情况分析四、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本次物理试卷卷文图并茂,又联系生活,但是在做试卷的过程中又一定要仔细,认真审题,否则很容易“出错”,所以试卷的区分度还是很大的。根据试卷统计和试卷的评阅中发现有几个小题得分率很低,如下表所示。项目 低分率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低分 最高分全校 8.95 35.3 10.7 49.2 5 97分数段 29 分以下3039分4049分5059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99分考生人数 85 64 59 45 53 43 32 10百分比(%) 21.7 16.4 15.1 11.5 13.6 11% 8.2 2.6题号 失分点 题号

7、 失分点3 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受推力作用 12 对生活中的杠杆无法找到力臂6 无法根据二力平衡判断压力的大小17 被速度的大小改变所迷惑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无法判断7 无法判断哪两个力平衡 18 压强公式应用不熟练8 容易被 A 选项迷惑 19 如何画杠杆的力臂不熟悉另外,在一些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可看出学生在解题技巧方面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法的渗透教学。这次考试中,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双基知识模糊不清,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偏弱学习物理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赖于扎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这次考试中,许多同学因为没有理解和掌握好基础知识,造成在答题过程

8、中不少的失分现象。如第 24 题,学生连重力的公式都会写错或者写对了公式但是不知道什么是什么物理量,看到所有的物理量往里面乱代。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清,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味的死记硬背,死套公式、不求甚解,不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特定条件等,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导致解题时出现判断失误。2、答题规范不实,忽视了平时学习的积累在中考试卷评析中,学生物理解题规范总体来说是不平衡的,学生答题规范两极分化严重,会做的思路清晰、分析细致;不会做的东拼西凑、只求结果没有过程体现。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没有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随意性较强,不注意细节,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物理学习中的知识素养

9、,没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物理学中,物理符号的表达是有意义的(与数学的符号略有不同),不同的物理符号代表不同的物理量,而学生在答题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粗心大意。例如: 代表密度,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将 写成P(压强);错别字比较多,如“贯性”等。在物理应用题与计算题中,没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与分析,很多学生只重视一个计算结果,而忽视对一个物理现象的过程分析,甚至有的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就象一个数学中的代数计算过程,丝毫没有物理定义、公式、原理的体现,有的数据有单位,有的数据没单位,最后有单位,这种做法是不严谨、不规范的。由于平时计算器的滥用,造成离开计算器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心算、

10、口算、笔算,如第 24 题的运算错误率较高。3、审题中不关注细节,获取试题中有用信息能力偏弱9 无法分析 21 第 4 问超纲10 被速度的大小改变所迷惑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无法判断22 考的很全面,学生读题不够仔细,尤其是第 2 大问的第 1 小问。第 3 小问判断不了生活中的杠杆11 无法判断压力的大小根据平衡状态来判断力的大小25 错误率极高,学生忘记密度公式读不懂题目找不出已知条件26 学生对滑轮组的计算类题目不熟大部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认真审题是学生解答的关键前提。学生解答中有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粗心大意,对于试题中的关键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视

11、而不见,本来可以答对的题却答错了。例如:第 22 题第 2 大问第 1 小问,题目要求根据图乙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但是学生都是根据实验数据和杠杆平衡公式直接得出答案,大面积的错误实属不应该,而且对第 2 小问的解题造成了误解。4、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强,没有体现探究的完整过程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所占分值的比例也很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有所加强。在本次的试题考查中,只有真正经历了实验,进行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才能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任何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的假实验学习,必定不能对实验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例如:实验题 T20,如果学生没有做过这个实验,恐怕对研

12、究牛顿第一定律中要控制的变量就不会很清楚。T21 很多同学不能够大胆的猜想。平时实验教学的拓展性不够。T22 有相当部分同学对于实验过程的有些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描述不清楚,且与生活的联系的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不能活学活用。T23 对于物理语言掌握的不够,尤其对关于控制变量法的结论的写法掌握的不够。这些答题现象都说明学生平时没有真正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经历的是:听黑板上“讲实验”,看讲台上“演示实验”,即使亲身经历实验也是在按照我们老师的操作标准或要求在经历操作过程,学生没有真正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没有去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特殊实验现象,即使发现了问题,学生也未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进行

13、深层次的再探究,我们老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去分析,结果导致学生对实验观察、评估能力的不足。五、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1、准确把握课标,优化教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施展才华的主阵地,而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则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不仅要追求课堂的真实,更要追求教研活动之真实。在开展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参与的教师都要做好精心的准备,注重活动的实效性、确保教研的针对性、做好活动后的反馈,教研活动始终要围绕着“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而展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全组要认真阅读课标,仔细研读课标,以课标作为平时教学的指南针。及时把握课标的变化,提高自己对课标的理解与认识。2、注

14、重课堂实效,提升课堂效率,让教学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三环六部”新教学模式的摸索、总结和提高,真正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程序式课堂逐步向问题导学式课堂转变。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方式,是让问题作为教师展开教学的线索,当前我们所提倡的课堂,不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发现或产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着“问题”这一中心而进行。3、注重概念与规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对于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有部分学生仍然是靠“死记硬背”来认识的,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多是模糊不

15、清的。当学生遇到新的物理情境下的条件变化时,就会束手无策,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知识与规律而失分。因此,对于“双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我们不能只停留于知识的表层上,应该引导学生作深度理解。在平时教学中要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外,还要让他们知道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对力和运动这一抽象知识进行理解时,我们常用熟悉物理模型来类比,掌握对应方法,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教学,并不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弄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

16、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如对物理规律进行发散思维,看看学生知道和了解的事物中有多少应用了该规律。针对发生和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去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4、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教学在物理中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做到会实验操作,会正确处理数据,会分析结论;对每一个实验,都要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减小误差;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也要弄清其现象、过程和原理。在“做”中明“理”,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与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前

17、提下,运用实验器材或通过身边一些物品自制的“实验器材”大胆进行科学实验,通过自己的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来学习新知识、新规律,真正体会到“以物明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真谛。在教学中教师在真正体会到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不能拘于“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维的火花在交流和合作中碰撞出来,尤其是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探究方法要在每节课堂中得到强化。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有条件做实验的要大胆让学生去做实验;没条件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自制教具、学生自制的学具实施实验教学,要走出“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效果更好”的教学误区。特别要重视实验过程,关注“过程”教

18、学。 对于实验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器材;明确设计实验过程,准确表达步骤;明确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落实评价实验过程,选择最优方案,并能加以适当拓展,扩大知识面。总的说来,我们要通过各种可行的实验途径来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5、注意答题规范,养成严谨、科学、规范、准确的解题习惯学生由于审题不清、文字信息阅读不细造成失分的现象,可以说一直存在,这也是本次考试难于取得高分(90 分以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规范解题是一个较为关注的话题。我们应在平时的试卷、作业批改和讲评中从严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的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要求学生先分析过程再列式求解,要防止学

19、生把物理问题数学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评分原则和物理试题的赋分方式,确保学生合理答题、科学答题。另外,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端正考试观,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审题既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绝不可一目十行,更不可想当然的去做题,要防止定向思维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反思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且认真指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善于总结自己学习的得与失,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解题技巧或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些方法与技巧的引领下逃离题海,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6.重视师生教学反馈,落实师生教学目标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考试中除物理知识不清楚丢分外,还有很多非知识性的失分,主要有以下三种,即问题情景不理解、表达不规范、无谓的计算失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再现,就需要师生共同去落实,老师要把握好从学生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认为自己听懂了就学得不错了,其实听懂和自己正确地输出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落实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水平和问题。老师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弥补学生的漏洞,特别要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比如作图要规范,计算题步骤要规范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