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徐晓友一、目标制定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教材分析: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 归纳发现规律 解释说明规律 举例验证
2、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3.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四、评价要点: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找规律、写算式,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2. 通过探究活动,发现规律,让学生整体概括变化规律,通过读一读这两个规律,使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五、教学流程:课堂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联连看对对碰活动一
4、: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创设“对对子”游戏活动一:探究活动,发现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以上这组算式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观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 (我们纵向看,这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那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的?有没有规律呢?)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引导 师给三个算式标上序号,如果把式作为标准,式与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找规律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了吗? 师:积的变化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写算式 运用以上规律与式对比,你
5、能接着往下写两道算式验证一下吗?试试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们是怎么想的)2.同学们再看一组题,它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204 104 54 (1) 引导用同样的学法观察第二组算式,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法:观特点、找规律、写算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 除外) ,积也除以几。 ”(2)运用以上规律,你能根据 1512=180 直接答出下面两题的得数吗? 1512=180 156= 153= (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根据规律写下得数的,算一算对吗?) 3. 让学生回忆,整体概括变化规律,再读一读这两个规律,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
6、生强大的内张力,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讲究简洁美,能说得再简单些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活动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第一关:小试牛刀 完成教科书第 58 页的做一做。 2.第二关:再展雄风 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的第五题 3.第三关:随机应变 完成
7、教科书练习九的第 1、4 题 第一题谁来读题,能利用刚才学的规律来解决吗?方法多样,说说方法 第四题,如果用两种方法,让学生说说方法,哪种简便。 4.第四关:终极对决 完成教科书练习九第二题, (如果没有用我们学的规律,可出示百宝箱)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泡泡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培养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热情,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学习的快乐。教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了概括总结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激起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问
8、题的情境,并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想。教学时,我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算式及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导入了新课。问题的设计偏向于学困生,给他们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好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时刻充满着兴趣。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他们笑着去学习,使他们喜欢学习,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存在改进的地方: 1、对中差生的指导不足。由于本课例的例题较为容易,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直接算
9、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对思维慢一些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会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解题速度。2、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带有鼓励性。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一点给学生鼓励,多一点给学生信心。六、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82=16 204 观特点810=80 104 找规律820=160 54 写算式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