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河西区 2018 届高三一模(质量调查)理综生物试题1. 对下列概念图的理解准确的是A. 甲图中若 a、b、c 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则 d 可能表示天竺葵的叶肉细胞B. 乙图中若 a、b 分别表示乳酸菌和蓝藻,则 c 表示细菌,d 表示原核生物C. 丙图中若 a 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则 b 是基因突变、c 是自然选择、d 是生殖隔离D. 丁图中若 a 表示个体,则 b、c、d 可分别表示物种、种群、群落【答案】B【解析】甲图中若 a、b、c 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的细胞应同时具有细胞壁、线粒体、中心体这三种结构,只有低等植物细胞
2、符合该条件,A 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而乳酸菌属于细菌中的一种,B 正确;丙图中若 a 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则 b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 是自然选择、d 是生殖隔离,C 错误;丁图中若 a 表示个体,则 b、c、d 可分别表示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D 错误。2.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A. 细胞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 分子数目均相同B. 细胞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C. 细胞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D. 细胞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3.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
3、验,细胞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分别用 X 和 Y 表示(如图) ,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越不易复原C.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答案】A【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紫色越深,A 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这种细胞液与外界浓度差大,不容易复原,B 正确;X/Y 值越
4、大,质壁分离越不明显,所用蔗糖浓度越低,C 正确;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质壁分离不明显,说明细胞液的浓度较高,D 正确。4.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它是由埃博拉病毒(EBV) (一种丝状单链RNA 病毒)引起的,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 5160 人死亡。EBV 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一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EBV 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 ATPB. 过程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所需嘧啶比例相同C. 过程需要的氨基酸和 tRNA 的种类、数量相同D. 直接将 EBV 的-RNA 注
5、入人体细胞将引起 EBHF【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 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激素 B 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 b 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若激素 B 是胰高血糖素,受体 b 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 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 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答案】C【解析】若激素 B 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 b 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
6、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 错误;若激素 B 是胰高血糖素,受体 b 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血糖浓度不能升高,B 错误;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大脑皮层发出的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C 正确;图中显示激素 A 是与细胞内的受体 a 结合而发挥作用的,D 错误。6. 家猫的有尾和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每次无尾猫与无尾猫的杂交实验,子代雌雄猫都有 1/3 有尾、2/3 无尾。体色则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每次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雌猫均为玳瑁色(玳瑁猫的体色为黑黄相间) ,雄猫均为黄色。
7、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家猫尾的有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B. 同时考虑体色和尾的有无两对相对性状,家猫共有 10 种基因型C. 让多对有尾雄性黄猫和无尾雌性黑猫随机交配,有的雌猫和雄猫随机交配,理论上 F2共有 8 种表现型D. 让多对无尾雌性玳瑁猫和无尾雄性黑猫随机交配,F 1所有的雌猫和雄猫随机交配,F 2中有尾玳瑁猫所占的比例为 1/1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无尾猫与无尾猫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有尾猫,且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有尾相对于无尾是隐形性状;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有尾猫,2/3 无尾,即
8、后代中有尾:无尾=2:1,且每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比例,说明无尾是杂合子,纯合的无尾猫在胚胎时可能致死。每次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雌猫均为玳瑁色(玳瑁猫的体色为黑黄相间) ,雄猫均为黄色,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且黑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A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尾的有无有 2 种基因型,体色有 3+2=5 种基因型,因此同时考虑体色和尾的有无两对相对性状,家猫共有 10 种基因型,B 正确;假设两对基因型分别是 A、a 和 B、b,则让多对有尾雄性黄猫(aaX bY)和无尾雌性黑(AaX BXB)随机交配,子二代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 和 XB
9、Xb、X BY,则子二代表现型有 24=8 种,C 正确;让多对无尾雌性玳瑁猫(AaX BXb)和无尾雄性黑猫(AaX BY)随机交配,子一代 Aa:aa=2:1,X BXB:X BXb:X BY:X bY=1:1:1:1,则 F2中有尾玳瑁猫=1/2(1/43/4+1/41/4)=1/8,D 错误。7. .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处理成下面的柱状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向研钵中添加的物质有_。(2)用纸层析法能否获得上述实验数据?原因是_。(3)据图可知,由于污染程度的加剧使_(色素
10、类型)的含量减少,直接导致光合作用过程中_的生成量减少,进而导致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也减少。.下图 1 中的甲、乙分别代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图 2 表示该植物叶片 C0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 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图 1 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乙通过_增加了内膜面积。(5)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图 2 为 C0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 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处于图 2 中 0B 间,图 1 中能产生 ATP 的部位有_;当光照强度处于图 2 中BD 间,光合作用
11、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_(填图中字母) 。当光照强度处于图 2 中的 D 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答案】 (1). 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2). 不能。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 (3). 叶绿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4). ATP、H (5).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6). 甲(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乙(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7). S2 (8). 二氧化碳浓度【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形: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叶绿素(a+b)的含量都逐渐下降,而叶绿素 a/叶绿素 b 的值是增加的。
12、分析题图形,图 1 中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图 2 中 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 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 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 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1)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需要进入的物质有二氧化硅(使得研磨更充分)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碳酸钙(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2)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片光合色素的简便方法,但是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因此不能获得上述实验数据。(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叶绿素(a+b)的含量都逐渐下降,则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减少。.(4)根据以上
13、分析已知,图 1 中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其中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留在增大内膜面积。(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2 中 0B 间,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 ATP,即图 1 中能产生 ATP 的部位有甲(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乙(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当光照强度处于图 2 中 BD 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S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 2 中的 D 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且温度是最适宜的,因此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和判断两道题的图形,能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特别
14、是题图 2 中不同点的生物学含义的界定。8. 下图表示某同学在某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 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给予图中一定剌激,则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该变化是由_引起的。(2)刺激图中的,可以检测到 B 处的测跫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处完成传递过程,处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是_(用局部放大图中的数字表示) 。(3)若在距离5 毫米的处给予电剌激,在 3.5 载秒后开始收缩;在距离50 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在 5.0 毫秒后幵始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毫米/毫秒。 (4)如果利用图中所示的相关仪器,验证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
15、及结果预测:实验思路:刺激图中的_观察 B 的指计是否偏转,再剌激_观察 A 的指针是否偏转。结果预测:_。【答案】 (1).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2). Na+内流 (3). (4). 30 (5). 或 (6). 刺激或,B 的指针发车偏转 (7). 刺激,A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神经递质,是突触后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1)图中受到一定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即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2)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因此局部放大图中
16、信息分子运动的方向为。(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是 50-5=45 毫米,兴奋在两者传导的时间=5.0-3.5=1.5 毫秒,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451.5=30 毫米/毫秒。(4)利用图中所示的相关仪器,验证兴奋传递的特点:刺激图中的或,观察 B 的指计是否偏转,再剌激,观察 A 的指针是否偏转。结果预测:刺激或,B 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A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组成以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明确突触处兴奋的单向传递导致反射弧中兴奋也是单向传递的。9. 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
17、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 GFP 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通过、过程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 GGATCC,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在质粒上有酶的 1 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 1 个酶的切点。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起来的原因是_。(2)过程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18、_。(3)如果将切取的 GFP 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 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获得的转基因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_。(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用序号表示) 。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5)若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与原来的蛋白相比,第 222 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则蓝色荧光蛋白基因与原来的蛋白基因相比,至少有_个碱基对
19、发生变化。【答案】 (1). (2).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 (3). 显微注射技术 (4). 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5). 供体器官不足和免疫排斥 (6). (7). 1【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过程;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外还采用了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1)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且目的基因两侧都有限制酶的切点,则其被限制酶切割的图形如下:。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
20、末端是相同的,因此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起来。(2)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获得的转基因猪,可以解决的医学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免疫排斥的难题。(4)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基因表达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5)根据题意分析,蛋白质工程制造的蓝色荧光蛋白与原来的蛋白相比,第 222 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则决定该位点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密码子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最少有一个碱基改变才会导致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改变,因此蓝色荧光蛋白基因与原来的蛋白基因相比,至少有 1 个碱基对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