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78820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笔筒设计的教学与反思笔筒设计是执教老师对生活与劳动第七册第七课自制笔筒的一个改造内容。本课时教学,执教老师在劳技新理念的指导下,十分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意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技术素养的形成。 本课时的简要教学过程如下:一、展示师作、欣赏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 4、5 个自己课前制作的笔筒作品,让学生认认它们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的?(评:小学 4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体,单体的、合体的,不同材料,瓶子的、竹筒的,不同手法,贴、粘、扎、刻、烙等,以形象可感

2、的技术作品来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较好地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 )二、观察比较笔筒,了解制作过程观察这些笔筒,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不仅形状多样、装饰漂亮,而且功能特别,有的具有时钟的功能,有的还能看气温。这些笔筒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教师解剖其中作品,简要示范、讲解操作要点。在学生有欲望制作一个自己的笔筒的基础上,推介教师设置的材料站,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用、形状的设计、功能的拓展等去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笔筒。(评:从观察、分析、解剖教师的笔筒作品,打开学生设计各式笔筒的思路,了解笔筒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材料站的设置,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个性化的设计提供了现实的更大可能性。 )三、

3、确定制作方案,合作完成制作学生四人学习小组讨论确定一个笔筒设计的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制作活动的初步分工,尝试操作。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比划、简单构图等交流小组设计思想。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教师运用多媒体给予学生制作过程中注意点和解决方法的友情提示,同时小音量播放轻松、活泼音乐,营造愉悦氛围,学生制作活动时,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评:学生小组动手前的设计思想交流,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产生亮点和火花,从二十多分钟后的学生展示作品看,也印证了这一点。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看,采用4 人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创意作品的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有

4、一个“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机会。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议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并开启实物展示投影仪,帮助学生在介绍作品时将局部细节加以放大。各组学生推选作品推介发言人,踊跃上台介绍本组作品,并和本组其它同学一起接受其它组同学们的询问和质疑。对全班十三件作品(其中一件是未来得及完工的半成品)进行星级投票,共同参与评价。请得星不同的几组分别谈谈制作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评:在学生广泛参与评价的基础上,谈谈对作品和小组合作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反思和总结,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合作效率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活动延伸活动反思:一、活用老教材,实践“

5、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方式学习,少统一,多宽松;少强求,多自主,要给学生展示个性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现行省编教材生活与劳动第七册第 7 课自制笔筒教学目标单一、内容单一、材料单一。如果按照原教材的器材准备和制作步骤进行教学,学生面对的是统一的易拉罐或可乐瓶等材料,无形中禁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的操作学习是被动的接受过程,是机械的、死板的,甚至是动手不动脑的,虽然通过操作练习,学生的操作技术可以由此形成,但技术思维则难以借此养成,创新欲望难以满足,创新思维难以培养。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教学中能较好地活

6、用老教材,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首先大刀阔斧把课题改为笔筒设计 ,开创出一片供学生创新思维的天地。在教学设计上尝试在教室里设置“材料站” 。 “材料站”中的材料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来的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有老师根据本课“笔筒制作”内容而特意准备的东西。 “材料站”的设置,大大拓宽了学生笔筒设计的选材领域,给学生在设计和选材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学生面对“材料站”中各种各样的材料,有了选择制作不同笔筒的自由。大家可以在“材料站”中任意选取材料,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发挥创造力的宽松环境,满足学生创新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每个学生个人兴趣不同,探究视角不同,动手

7、能力有强弱,原有知识经验有差异,设计及结果的表达也不相同, “材料站”的设置,又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小学劳动与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当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真是琳琅满目,令人惊讶,虽然是一种层次和水平都不太高的创新,但在孩子们的手中,多种式样的笔筒却充满了童趣,象征着他们独具的个性。 “材料站”的设置,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智慧的火花闪现了,创新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二、在手与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但是, 劳

8、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紧密结合的并用过程。 笔筒设计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设计、制作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站”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分组进行尝试,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流信息,不断地找到新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指导中不断地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成为学生交流信息的组织者。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不但在作品设计和制作步骤上千差万别,而且在具体部件的制作中,发现了许多好的方法。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

9、、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形成技术意识,培养技术思维,提高技术能力,培养劳动态度和习惯,真正体现“在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这一新的理念。三、用技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用技术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是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引导、组织

10、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动手制作的欲望。 笔筒设计一课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首先用课件和实物出示多种式样的笔筒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分析笔筒,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这些笔筒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漂亮的笔筒是怎样制作的?这一简洁的设计,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制作笔筒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在引导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探究上,又通过对其中典型笔筒的作品解剖,让学生了解制作中基本的技术要领,很好地引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四、重视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体现实践性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传统教学最明显的地方。小学劳动与技术

11、新课程教育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笔筒设计一课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制作、改进笔筒的过程。从学生参与的广度看:人人参与欣赏、探究、合作、讨论、设计、制作、评价等,每个学生参与了课堂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从学生参与的深度看:一节课中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占大多数,充分体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新理念,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学生参与的方式是自主设计笔筒、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制作方法,

12、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又体现了实践性原则;学生参与的品质方面,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尊重他人发言,善于质疑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评价中学会欣赏别人。五、制作活动强调了合作与交流,体现合作学习理念具有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一个基本方面,需要教师们在从小的教学中加以培养。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都能很好地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在笔筒设计一课实践活动中,教师实行了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强调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让每个小组用集体的智慧设计笔筒制作方案,合作制作笔筒。还要求

13、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促使多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实现“互补”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看哪组合作最好,完成作品最早,制作的作品最新颖、有特色。在最后的作品评价中,又颁发了合作奖。由于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六、改进评价方式,以评价激励学生,带动反思,促进提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和反省,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们要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评价的内容上,在全面评价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学

14、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技术意识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自评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评机会,让学生口头描绘作品的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以便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形成特色。在自评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互评作品,在互评中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作品,学会欣赏别人,从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笔筒设计一课作品评价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展示台,进行作品展示;接着召开作品发布推介会,由各设计、制作小组派代表对自己小组展示的作品进行介绍(自评) ;然后再由各组学生互评;最后由学生评出创意

15、奖、合作奖、环保奖、装饰奖等若干名。在学生自评、互评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畅谈体验、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在本节课作品评价中,教师再重视一下教师的补充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则评价效果会更好,因为教师的评价更受学生的关注,能更深一层地看到自己作品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评价这一环节,要正确区别教师参与评价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威评价的区别,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程理念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倡导互动式多样性的评价,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评价作品时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观性、局限性。因此,在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要

16、及时给予点评,即使是不成功的作品也要找出它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为学生的再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参与评价不仅能起到导航的作用,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发展和提高。荆轲,一个四处为家的刺客,他的心犹如浮云,心如飘蓬,是没有根的,然而高渐离的筑声,却成了他愿意停留在燕国这片土地上的原由。虽是初见,却如故人。也许所有的遇见,早已经是前世的注定,没有早晚,刚好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你,就是最美的相识。他曾经游历过多少地方,自己已经数不清,但是没有一处可以挽留他行走的脚步,唯有今日高渐离的筑声,让他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从此二人心性相投,在燕国集市上,载歌击筑,把

17、盏言欢,欢喜处。嬉笑开颜,忧伤处,潸然泪下,即便这些神经质的状态,被集市上的人哗然,可是对知己而言,又如何呢?人生难得一知己,悲欢喜悦与何人相干呢?我们各自欢喜就好。生为乱世,能够遇到如此懂得自己的人,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幸福事情啊!然而,这快意的知己日子,总归逃不过那个时代的残酷,千不该,万不该,荆轲不该是一位刺客,若不如此,又如何会被愚蠢的太子丹派去刺杀秦王,一去不复返。倘若荆轲不是刺客,也就更不可能身如飘蓬,居无定所,也许不可能遇见高渐离,所有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吧!“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己的离去,让高渐离心如刀割,整日独自击筑高歌,在痛苦中浑噩度日,这样疏懒的生活,

18、无人懂他,对他来说已经倦怠了,他厌倦了这种孤独和苟且的日子。他本可以大隐于野,疏远于喧嚣处,可是他同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去咸阳宫为上宾演奏,最终被人认出,他并不害怕,倒是坦然自若。因为他心里清楚这里就是染过他知己荆轲的鲜血的宫殿,若能在这里死去,也算是一种缘分。然而事与愿违,秦王并没杀了他,给他一个痛快,而是熏瞎了他的双目,让他生不如死。在一次次的心伤中,他在筑中灌满了铅,仿效荆轲,想与秦王同归于尽,只是他心里非常清楚,他根本伤及不了秦王毫发。他之所以如此,以卵击石,无非就是想痛快死去,是一种求死的方式罢了。千百年以后,后人深记那易水的水有多寒冷,那易水的风有多刺骨。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里融入了多少痛苦和无奈?几千年之后,易水的水,易水的风,易水的雪,一年复一年,而那个凄美的故事,也这样经久不衰的传颂着。不由让我又想起伯牙绝弦的故事来,因为知己子期的离世,伯牙绝弦谢知音。人世间有一种高山流水的知己,叫伯牙和子期,也有一种侠义知己,叫荆轲与高渐离。古语曰:“士为知己者死。”这可能是世间最高的知己情意了吧!人生漫漫,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知己情,是我们需要用生命去珍惜和呵护的情意。然而这个时代,情意似乎越来越廉价,从深交到陌生。若你遇到知己情,别忘了好好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