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体能和体能训练概念的认识:(1)事物的概念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对某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水平。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步变化的,因此,事物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对体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体能的概念也必将不断的得到拓展和赋予新的内涵。 首先,从宏观上看:在地球漫长的地质运动和气候条件变化中,生命从原始的有机分子演化成各具形态、功能的无数物种,却只有人类成为主宰万物的生灵,按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是因为人类适应了环境的结果,这种适应使人类为自己积聚了巨大的体能并利用环境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人们把这种“身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简称为体能。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解释:“从生活方面
2、而言,体能是积极适应生活的身体能力; 工作能力、或抵抗疾病的能力;以结构而言,体能包括形态、机能、运动等适应能力”。对此,拉森提出了体能的十大因素:(1)防卫能力;(2)肌力能力;(3) 肌瞬发力;(4) 柔软性;(5)速度;(6)敏捷性;(7)协同性;(8)平衡性;(9)技巧性;(10)心肺耐力。其次,从微观上看:作为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 ,体育运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是运动过程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所有的动作必须由一定的肌肉活动参与才能完成。生理学揭示,肌肉收缩与舒张的本质在于“极为复杂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滑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都需要消耗能量,于是人们就把这种“伴随着积极的能量消耗的一
3、种完成身体活动的肌肉运动”称为体能,其主要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第三,从体育活动本身来看:体育活动是“ 人的各个方面参与并完成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人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参与了作为体育现象的人的活动,其中人的身体方面的能力”就称体能。第四,从运动训练角度上看: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竞技能力,它是运动员能否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是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运动智力所决定。这里,体能是通过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各生理系统的机能及运动素质表现出来。80 年代,田麦久提出了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其中以竞技能力中的主导因素作为划分标准,
4、把运动项目分为体能类和技能类两大部分。对前者而言,体能就成了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如下事实:第一,从体能的源头来看,它是以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为基础;第二,从表现机制来看,体能主要是通过身体素质来表现出来的。北京体育大学刘庆山的博士学位论文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一文中对“体能”这一概念的新定义:体能即身体能力,是指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适应运动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体能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素质。这个定义与前文所提到的体能定义相比其创新点在于:第一,它表明了体能在本质上是身体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5、,运动员的体能也就是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适应训练和比赛需要的能力,由于每一个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的要求都是多方面的,因此体能是身体的适应运动需要的综合能力,评价一名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要综合考虑他所从事运动项目对身体的需要。第二,这个定义明确表达了体能的物质基础在于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其中人体的形态结构不仅包括肢体的长度、围度和充实度,还包括内脏等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除取决于器官系统的功能之外,还与体内的物资储备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运动中身体形态和机能适应运动需要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第三,该定义中用了“积极”两个字,表明了体能在适应运动需要的过程中并不仅仅
6、是被动的适应,而是包含着主观意志的努力。第四,这个定义还明确表达了,体能作为身体适应运动需要的能力,其大小应是动态的、相对的。因为体能总是相对工作需要的,是通过具体的运动过程表现出来的。 (2)体能训练,顾名思义,就是旨在发展运动员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用科学的运动负荷刺激等手段,促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以提高机体适应运动需要能力的训练。在“体能训练”一词被广泛运用以前,我国的训练理论界多用“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的概念。用“ 体能训练” 代替“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 ,并不仅仅是因为体能的概念可以比身体素质的概念涵盖更加全面的内容,它还反映了我国训练理论认识的一种深化,反
7、映了一种理论的导向。尽管在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上, “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但仔细分析两个概念,在价值取向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身体素质是体能的综合表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能与身体素质又是“本”与“标”的关系,体能是“ 本”,身体素质是体能的重要表现指标。 “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一词往往会使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过多地关注“标”的提高,而忽视对“本”的改造,对指标提高的盲目追求也常常会导致过度训练;“体能训练”的概念首先关注的是对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等“本”的完善,使之更能适应专项运动的需要,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对“本”完善的一个必然结果。用“体能训练”代
8、替“ 身体素质(或身体)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训练理论的人本主义进步。 体能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运动训练中的基础训练。因为现代运动训练是由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所构成的完整的训练体系。从体能的构成角度,体能训练显然应包括对身体形态结构的塑造、对生理机能的提高、以及身体素质训练等几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体能训练实践中要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单独训练,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能的各组成部分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离的。身体素质是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能量物质储备和代谢以及各种化学酶活性的集中表现,所以,在体能训练中,常常以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练习为主要训练内容。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