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2937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代经济 2009 年 3 月 (下 )CO N TEM P O RARYECO N O M ICS【摘要 】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劳动力供求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 , 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 ,但增幅趋缓 ,年龄相对高龄化 ,素质水平在逐步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数量的势头会逐步减弱 ,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 劳动力需求则素质要求更高 ,私有部门的需求占主体地位 ,但地区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导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 。【关键词 】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

2、需求 供求关系 人力资本一 、劳动力市场供求相互关系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易的对象是人的劳动,但是,劳动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只能是对劳动力本身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 。同样,劳动供给也在于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本身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形成实际是基于对劳动的供求所形成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旦匹配成功,就进入了微观的劳动力配置领域,因为劳动提供过程与劳动需求满足的同时性,当劳动者提供的供给无法满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要求时,就会导致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寻求更佳的劳动力来提供劳动 。这样内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会间接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 。同理,由于企业提

3、供的工资水平和环境使得劳动者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劳动力就会退出企业(失业)或消极怠工,劳动需求无法满足,进而企业会形成新的劳动需求,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信号,引导劳动力的供给 。在目前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因为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匹配不到位,使得劳动力供求呈现着相应的特点 。二 、劳动力供给的特点1、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趋缓 。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 10 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张车伟, 2007)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特别是青年和妇女的参与率较高 。但由于在校学生会有所增加

4、 、自动失业者的比例增加 、女性就业结构和比重趋向合理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口比重会有所下降,我国的劳动参与率会在年龄构成上有所改善,在总量水平上有所下降(金玉秋,2005) 。因此,从劳动力供给总量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不会一直持续增加,而是会到某个时点( 2011 年)后逐渐缩小,而且会因为劳动参与率下降使得整个规模下降得更快 。2、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相对高龄化 。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给年龄结构来看, 45- 59 岁和 60- 64 岁相对高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 20 年里将迅速增加, 45- 59 岁劳动年龄人口由 2000 年的 19227 万增加到 2010 年 26151

5、万,再增加到峰值年( 2025年)的 32642 万人,其后缓慢减少; 60- 64 岁老年劳动年龄人口由 2000 年的 4136 万增加到 2010 年的 5693 万,到 2030 年前后达到 11000 万以上 。这期间相对高龄劳动力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这一时期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 。从 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 9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看, 16- 24 岁求职人数较 2006 年有降低 2%, 25- 34 岁求职人数则增加 2.9%,45 岁以上求职人数增加 0.9%,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3、劳动力供给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但随着教育水

6、平和范围的扩大,素质水平在逐步提高 。根据劳动保障部在 2007 年年初组织开展的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 ”数据显示,农民工虽然其中有 2/3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 15 天内简单培训的占 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 13%。从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发现,2007 年第四季度,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 43.9%,其中 58.5%的求职者是职高 、技校 、中专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 26.6%;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 20.6%;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 9%。由于大量新成长

7、失业青年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使得劳动供给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数量的势头会逐步减弱,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 2 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 1.7 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 1.2 亿以上 。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存量和增量,存量大部分为中年劳动力,真正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 50%年龄在 40 岁及以上,也就是说, 40 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只有 5212 万,剩余比例仅为 10.7。增量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 。因此,作为劳动供给重要来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必会减

8、弱,会影响到未来城镇劳动力的进一步增长 。三 、劳动力需求的特点1、劳动力需求总量在不断扩大 。中国 GDP 连续 5 年持续增长 10%以上,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时期,经济增长带来了劳动需求量的增加,按照经济增长保持 8%至 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 900 万个就业岗位,具体而言,非农 GDP 增长所引致的新增非农就业需求在 795 万人到 1530 万人之间变化 (都阳,2007) 。2、素质要求在提高 。根据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39.5%,其中对职高 、技校 、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占中 国 劳 动 力 市 场 供 求 关

9、系变 化 的 特 点 及 影 响廖 少 宏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00732)当 代 论 坛10当代经济 2009 年 3 月 (下 )CO N TEM P O RARYECO N O M ICS59.3%;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 24.8%;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 15.9%;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 7.7%。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 55.4%,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 、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 、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 46.6%。3、第二产业需求比例有所增加,第三产业需求比

10、例有所降低 。我国经济增长是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动的,而产品更多集中于工业消费品等低值商品,在 2006 年对 121 个城市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人员需求中,制造业占 24.9%、批发和零售业占 17.9%,住宿和餐饮业 11.7%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8%;在 2007 年表现出制造业需求增加,而服务业需求量有所下降 。正是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劳动力,使得服务行业的需求比重有所下降 。4、国有企业需求变缓,私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 。从企业性质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国企改革,许多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发展,但是总体来看,除了极少数国有垄断企

11、业以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需求并不旺盛;相反,私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5、地区劳动力需求不平衡 。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仍然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得这些地区的劳动需求一直并未下降 。但要注意到,因为工资成本在缓慢上升,再加上本地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在中西部的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外出打工者回流的现象 。因此,已有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这将会给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布局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特点1、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不排除出现拐点的可能性 。通过前面对劳动力供给问题与需求总量

12、来看,劳动力供给仍然大于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不会改变的 。但相对于新增的劳动力资源来看,中国很可能面临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都阳, 2007) 。2、素质结构不匹配,高技能人才缺乏 。从供求两个方面来看,低素质的人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对于高素质人员的追求,特别是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职称的人才更为难得 。因为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水平与素质要求与企业的要求并不相配,经常出现 “毕业就失业 ”的尴尬现象 。这并不正常 。而且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就业,由于缺少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得他们更多集中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上,造成就业拥挤效应 。因此,素质结构的不匹配是

13、造成供求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3、地区供求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2004 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引发的 “民工荒 ”现象目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常态 。从企业(行业)看,招不到农民工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 、劳动强度大 、工资待遇较低的企业(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 。五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1、劳动力短缺会造成工资水平的上升 。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点会逐步消失 。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工资大幅增长不同,我国保持了比较平缓的工资增长势头,而且比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低很多 。一旦我国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拐点以后,工资水平将会有较大程度的上涨 。因此,关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将会

14、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也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2、引导地区劳动力的跨地区配置,流动的障碍将会进一步拆除 。劳动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将会引导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某些发达地区将会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工资水平,扫清各种障碍,为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发育提供极佳的条件,最终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由于人工成本的考虑,中西部地区将会吸引较多的投资,这也会促使这些地区的政府完善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更为完善的机制 。3、引导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劳动力供求重要的特点即为结构不匹配,而素质结构则成为重中之重 。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进行劳动工的培训等都会引

15、导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关注技术工人的培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就会成为目前政府和社会充分考虑的事情 。如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会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 。4、引导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家庭为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关键在于投资的收益,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的投资收益锐减,甚至有的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会造成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以后,家庭也会逐步扭转观念,不再盲目进行大学教育投资,而是投向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上 。比如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较高,投资于职业教育 、专业的技术班等则有可能获得这样的回报 。5、劳动政策 、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 。从我国长期的发展

16、来看,即使劳动力人口出现了降低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再,劳动力短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消除,因此,目前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同时,考虑到劳动力供给本身,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与劳动政策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车伟 :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吗 ? 也谈劳动成本优势能保持长久吗 ? DB/OL.中国人口网 ,2007-2-5.2 金玉秋 :2001- 2020 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 J.集团经济研究 ,2005(12).3 王金营 、蔺丽莉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J.人口学刊 ,2006(4).4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2007 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EB/OL.http:/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2006 年度全年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EB/OL.http:/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R.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6-13.7 蔡昉 :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R.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报告 ,2007.8 都阳 :人口转变和劳动力市场马尔萨斯时代与后马尔萨斯时代 J.职业技术教育 ,2007(15).当 代 论 坛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