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俄罗斯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1804-1857),他被尊为俄罗斯音乐的创始人,他创作了第一部俄罗斯民族歌剧伊凡苏宁,并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闻名。随后,著名的“五人团”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米哈伊尔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奠基人。 于1804年诞生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地主的家庭里。这是一个有着辽阔田野、森林和充满优美音乐的地方,他熟悉了俄罗斯民间的生活习俗,经常从农村歌手和乳娘那儿听到娓娓动听的民歌。尤其是舅父家的农奴乐队,对格林卡的音乐
2、才能以至未来音乐道路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格林卡在自传札记中谈到,童年时代听到的民歌,成了后来他以绝大部分精力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首要原因和创作的主要依据。 1812年俄国爆发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8岁的格林卡目睹了残酷战斗的痕迹;亲耳听到了关于人民游击队英勇抗敌的生动故事。俄国人民的英雄业绩和高涨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作曲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后来他创作 “民族英雄悲壮歌剧”伊万苏萨宁的源泉之一。 代表作: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50年代初,在格林卡周围也曾聚集着一群与贵族社会持相反立场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未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 运动的中坚力量:文艺理论家斯塔索夫、评论家
3、兼作曲家谢洛夫、 作曲家达尔戈梅斯基和巴拉基列夫。他们以坚定的态度、诚挚的 敬仰和满腔的热清来支持格林卡。,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巴拉基列夫,俄罗斯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是“强力集团“和新俄罗斯乐派的领导人。 青年时代与爱国主义作曲家格林卡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他本人后来则成为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的良师益友。 18611862年他们的组合中又增加了两位成员,形成了“五人团”。(The Five) 代表作:钢琴幻想曲伊思拉美,歌剧李尔王的配乐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
4、,音乐教育家,俄国国民乐派的创始人之一。 虽然他出身于贵族的家庭,但血缘中却含有强烈的农人成份。他的祖母是农民,因此继承了喜爱民间音乐的遗传,农夫们所唱的民谣及斯拉夫的民间故事对里姆斯基-科沙柯夫有很大的影响。 进行了大量精细的修订、续写和配器工作,使一些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曲家的未完成作品,例如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凡兴那、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公爵和达尔戈梅斯基的歌剧石客等得以最后完成。 他参加贝莱耶夫的新的音乐家小组对俄罗斯音乐作品的推广、宣传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代表作:五月之夜、萨特阔、萨旦王的故事、19世纪60年代第一交响曲,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在强力集团中他是
5、最激进的成员。他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其作品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具有独创性。 他的民主思想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均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1874)是有感于亡友、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而作。 钢琴小品一般是单乐章结构的短小曲目 例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鲍罗丁,亚历山大鲍罗丁,俄国作曲家,化学家。 他原本是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亲王盖地诺夫和一位军医夫人的私生子,为此,他只能作为亲王的农奴包里斯鲍罗廷的儿子。1862年,鲍罗廷结识
6、了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对这位作曲家所倡导的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张十分赞赏,从此他便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从事音乐创作。 他的音乐民族性很强,有的作品还带有迷人的东方异国情调。在自己的音乐中,努力表现和歌颂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精神,歌颂俄罗斯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敢气概。由于鲍罗廷的专业是化学,因此作曲只能在业余时间里进行,他自称是“星期日作曲家”。 代表作有体现古代俄罗斯宏伟历史画卷、抒发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伊戈尔王子,奠定俄国史诗性交响乐体裁的第二交响曲勇士,富于俄罗斯风格和东方色彩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凯撒居伊,俄罗斯作曲家,生于立陶宛。幼时曾赴波兰学习音乐。 他写出了大量以声乐作品为主的乐曲,曾根据海涅、雨果等著名诗人的文学作品创作歌剧。他的音乐虽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形象性,但不如“新俄罗斯乐派”其他成员那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 代表作品为器乐小品东方风格。鲍里斯戈都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