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谱中的音乐符号与说明 一、 常用记号: 1、反复记号: 表示在记号内的旋律需要反复演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 可以省略。 2、自由反复记号: 表示在记号下面的旋律自由反复。 3、自由休止记号: 0 表示演唱或演奏到此处,根据剧情需要自由休止。 4、延长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需要延长;有时标在小节线上,表示两小节之间可做适当休止。 5、保持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此音在唱(奏)时要饱满、有强度,并有充分的时值。 6、重音记号(亦称“强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强而有力。 7、顿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表现的短促、轻巧而有弹
2、性。 8、呼吸记号: 标在音符的右上方,表示演唱到此处要呼吸换气。 9、省略记号: 标在小节内,表示这一小节与前一小节完全相同。 10、震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右下方,表示此音应迅速均匀地交替演奏,弦乐用抖弓。 11、连线:用 或 表示,标在旋律的上方,有两种使用意义: a. 连接两个或多个相同音高的音叫连音线,这些音的时值相加,唱奏出一个音的效果。 如: b. 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同音高的音叫圆滑线,用于一个字的发声,唱奏时要求圆润、连贯。 如 刘巧儿“我的爹他不该包办婚姻”中的唱句: 以上旋律中的连线都是圆滑线。 二、变音记号: 1、升记号:标在音符左上方,表示将该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
3、 标在音符左上方,表示将该音级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 标在音符左上方,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到原来的音高。 变音记号在简谱中仅对本小节内后出现的同高度音生效,而对后一小节或本小节变音记号出现前的同高度音则无效。 三、 装饰音: 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某些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记谱时不占基本拍子总时值的时间。常用的装饰音有: 1、倚音:由一个或多个音组成,用小音符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 在左上方的叫前倚音,在右上方的叫后倚音。如: ,倚音唱奏的时值是短暂的,而且不带有强声。 2、滑音: a. 表示音向上滑,叫上滑音。 b. 表示音向下滑,叫下滑音。 3、波音(亦称“涟音”): a. 上波音: 、 标在音符上方,实际效果为: b. 下波音: 、 标在音符上方,实际效果为: 4、颤音: 或 标记在音符的上方,是由主要音与它上方助音快速而均匀地交替而形成。颤音随符号长度之不同,声音颤动的长度亦不同。长的颤音有先慢后快的,有先快后慢的,还有全慢和全快的等等。这种颤音只用于器乐的演奏,戏曲中竹笛、长笛等木管乐器的演奏比较多见。实际效果为: 四、力度记号: 渐强 渐弱 ff 很强 pp 很弱 f 强 p 弱 mf 中强 mp 中弱 sf 特强 sfp 特强后弱 fp 强后即弱 五、其他: 表示散板,节拍、速度自由。 “撤”或“彻”表示速度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