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一:希尔顿的微笑服务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于 1919 年把父亲留给他的 12000 美元连同自己挣来的几千元投资出去。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经营旅馆生涯。当他的资产从 1500 美元奇迹般地增值到几千万美元的时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这一成就告诉母亲,想不到,母亲却淡然地说:“依我看,你跟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你必须把握比 5100 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使来希尔顿旅馆的人住过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这样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母亲的忠告使希尔顿陷入迷惘:究竟什么办法才具备母亲指出的“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
2、久远”这四大条件呢?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于是他逛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为一个顾客的亲身感受,得出了准确的答案:“微笑服务” 。只有它才实实在在地同时具备母亲提出的四大条件。从此,希尔顿实行了微笑服务这一独创的经营策略。每天他对服务员的第一句话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要求每个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要对顾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业务受到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的时候,他也经常提醒职工记住:“万万不可把我们的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睑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 ”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希尔顿“帝国”除了到处都充满着“微笑”外,在组织结构上,希尔顿尽力创造一个尽可
3、能完整的系统,以便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因此,希尔顿饭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还设有咖啡厅、会议室、宴会厅、游泳池、购物中心、银行、邮电局、花店、服装店、航空公司代理处、旅行社、出租汽车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务机构和设施,使得到希尔顿饭店投宿的旅客,真正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当他再一次寻问他的员工们:“你认为还需要添置什么?”员工们回答不出来,他笑了:“还是一流的微笑!如果是我,单有一流设备,没有一流服务,我宁愿弃之而去,住进虽然地毯陈旧,却处处可见到微笑的旅馆。 ” 思考:微笑服务体现了一种什么观念?希尔顿之所以能留住顾客仅仅是靠微笑服务吗?案例二:脑白金广告策略在很多人看来,脑白金广告一
4、无是处,打开电视就是铺天盖地的这个广告,更有业内人士骂其毫无创意、 “土得令人恶心” 。有趣的是,就靠着这在网上被传为“第一恶俗”的广告,脑白金创下了几十个亿的销售额,在 2001 年,更是每月平均销售额高达 2 亿, “巨人”史玉柱也翻了身,再次踌躇满志地重出江湖。土广告打下大市场,不是用偶然性能解释的。请对其广告策略进行剖析,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案例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争霸之战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为流行。每年销售量约 3 亿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然而,自百事可乐诞生后,可口可乐就无一宁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家公司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他们在开拓市场、
5、寻求机遇、变不利因素成为有利因素,实施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举世瞩目的市场营销竞争范例。可口可乐的诞生完全是一种意外的机遇。1886 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位叫约翰潘巴顿的药剂师,配置了一种用于强身壮体的饮料法国古柯酒,放在自己经营的药房里出售。这是一种用微量的古柯与咖啡因、食油、香料等原料调和的浓糖浆,用水冲淡即可饮用。一天,有一位客人进店来要买“法国古柯酒” ,店员到调剂室想把浓糖浆冲淡时,却一时找不到蒸馏水,于是,这位懒散的店员就拿了调剂台的一瓶苏打水来代用。不久,客人又回来想要在卖,并且说:“今天喝的法国古柯酒味道太棒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可口可乐。约翰潘巴顿利用这
6、一偶然发现,经过检验,认定它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于是专门投资生产这种饮料,并且命名为(COCACOLA) (可口可乐) 。由于该公司技术及配方保密,经营有方,产品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由此一直统治着世界许多国家的饮料市场。百事可乐最早是以 Me too(我也是)的策略进入市场的: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COCACOLA 的命名是取可乐倒入杯里, “喀拉喀啦”的声音,PEPSLCOLA 的命名则是取打开盖可乐冒气“拍嘘一”的声音,两种可乐音同而首字不同。为了 COLA 一词,可口控告百事盗用其商品名称,两家为此纠缠多年,最后法院判决 COLA 为一般名称,而非专利名词。于是,百事可乐争得
7、了与可口可乐共存市场的权利。百事可乐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 。1960 年以前,百事可乐的广告重点是以社交场合饮用为主,到了 60 年代以后修正为针对年轻一代。1963 年,百事可乐作出了长期占领市场的战略决策,成功地掀起了一场称之为“百事新一代”的市场营销运动。他们将重点放在用户需求上,一方面努力改进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另一方面又特别注重改进这些产品在人们头脑中的占有额。公司认为,与其艰难地吸引可口可乐饮料的忠实用户,让他们变换口味改饮百事可乐,不如努力赢得尚未养成习惯而又有迫切需求的目标顾客。当时整个世界充满了十几岁左右的少年儿童,他们对于老品牌忠诚度较低,具有叛逆个性,不
8、喜欢和大人做同样的事。就在这时,百事可乐来到他们身边,获得了他们的广泛青睐,市场份额持续增大。百事可乐公司的这种勇于开拓新目标市场的战略,就连其竞争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明智与果断之举。针对这一不利局势,可口可乐公司于 1985 年宣布改变沿用了 99 年之久的老配方。而采用研究成功的最新配方,并声称,要以新配方再创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饮料行业的新纪录。但是,当新配方的可口可乐推出后,市场上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司每天收到无数封抗议信件和多达 1500 次以上的抗议电话,抗议他们“背叛”了自己和忠实的顾客。这种情景当然乐坏了百事可乐公司的老板,他们认为这是“百事”的最大机遇。于是,花费巨资做广告,企
9、图吸引可口可乐的老顾客。然而,可口可乐公司面对可能失去市场的微机,于 3 个月后的 85 年 7 月 10 日决断宣布,恢复老配方的可口可乐生产是明智与果断之举,同时继续生产新可口可乐,双管齐下,一时间,新老可口可乐的销售都比上年同期上升 8%,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张上涨 2.75 美元。而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却下跌了 0.75 美元,可口可乐大难不死,转危为安。2.价格战早在 30 年代,百事可乐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同样价格,双倍享受” ,将百事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 5 美分就能卖到 10 美分的饮料,从而拉开了美国软饮料工业中首次价格争夺战的序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两家公司虽经过几
10、次价格较量,但为了保持软饮料在各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双方在价格上较量是相当谨慎的。3.国际市场争夺战可口可乐公司十分注重占领多种有利的国际市场。一个世纪以来,该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几乎占领了世界各国的大部分市场。可口可乐打入国际市场,通常运用“现地主义”策略,即通过批发方式由可口可乐提供给当地瓶装厂制造用的原液,美国总公司从各地瓶装厂建设到广告、巡回销售等,一切都提供必要的协作与援助。如日本的可口可乐公司,除最高管理层中几个美国人外,其余均为当地人。80 年代初,可口可乐公司又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之际,通过合资、合作等途径与上海、广州等地有关饮料厂联合生产,从而使可口可乐渗透到了中
11、国市场。百事可乐公司不甘落后。1977 年以后,百事可乐在畅销于美国市场的同时,也在出口商努力寻找机会与可口可乐争夺国际市。1978 年以前,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占优势,然而在 1978 年,可口可乐公司抗议印度政府的政策,突然撤出印度市场,给了百事可乐的一个难得的机遇。百事可乐采取了四条有力措施,击败了可口可乐试图重新进入印度市场的计划,进而取代了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的市场霸主地位。这四条措施是:(1)与印度一个集团组成合营企业,使其合营条件能够超越印度国内饮料公司的反对和跨国公司立法机关成员的反对,从而获得政府批准;(2)帮助印度出口农产品,并使其出口额大于进口软饮料浓缩液的成本;(3)
12、保证不仅在主要城市销售,而且尽最大努力把可乐消亡乡村地区;(4)把食品包装、加工和掺水等技术提供给印度。4.促销战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促销战尤为引人注目,百事可乐十分注重广告攻势。从 1961 年开始,广告强调“现在,百事可乐献给自认为年轻的朋友” ,1964 年喊出“奋起吧!你是百事的一代” 。使这一观念更明确风行,大大影响了年轻人的观念。1974 年得克萨斯州的“百事挑战”让对手非常恐慌,他们利用消费者对两种未标明品牌名称的可乐进行盲目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偏爱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受测者比例为 3:2。百事可乐利用测试过程中拍成广告影片大肆宣传这一结果。他们还不惜重金邀请当代知名摇滚歌星麦克杰
13、克逊,电影演员比例克里斯特尔等出面大做电视广告,来吸引新一代人。到 1985 年,百事可乐的广告费就已达 4.6 万美元。可口可乐自然丝毫不逊,凭着老字号招牌及雄厚的实力,他们在广告和公关等促销方面颇具手段。从广告上来看,可口可乐策划很周密,既有永恒的基本主题, “喝可口可乐吧!” ,又有不同时期和地域中的变换主题。比如,有一次,广告主题是透过活泼动人的小调唱出:“常令你欢喜,令你最愉快。 ”宣传顾客喝了可口可乐会有愉快的感觉。后来,主题又换为“倍添情趣” 。1979 年,可口可乐公司又通过广告代理商麦伊广告公司希望换一个新主题。经过反复推敲,与现有的可口可乐广告的共同成分是:可口可乐的饮用者
14、都满面笑容。不必再对这项产品作进一步的夸张宣传,寻找怪异招数,新主题只需清楚说明有使人们的生活多增一些情趣就可以了,所以就提出“喝一口可口可乐,你就会展露笑容” 。的广告主题。可口可乐,这种基本主题与变换主题相结合的适度广告宣传宗旨,取得很大成功。在公共关系方面,1980 年的莫斯科冬季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公司准备充分、行动敏捷、宣传得法,因而盈利超过“可口可乐”三分之一,由此名声大噪。可口可乐公司为报这一箭之仇,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不惜重金,以 1300 万美元的巨款,买到了“奥运会专用饮料”权,成为赞助费最高的一家。30 年代开始的可乐大战,当然还会持续下去。引人注目的是,几十年来, “战争”双方都各有千秋,很难区分胜负,至少到 60 年代,可口可乐还明显占着优势,1960 年占有率比例为 2.5:1,但在以后的岁月中百事可乐却通过良好的策略,巧妙的市场营销方式,提出了更为有利的挑战,使两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到 1985 年“可口”与“百事”的市场份额比例拉仅为 1.15:1。试析百事可乐在向可口可乐的挑战中运用了哪些竞争手段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