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7386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居秋暝》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居秋暝导学案主编人:岳春柳 协编团队:高一语文备课组重要作家常识积累:王维1、人生经历: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这个时期写过的一些边塞诗,成就也较高。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2、王维与隐居: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 ,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

2、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人玉屑中也说:“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3、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道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4、王维与禅: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3、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 ,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随着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5、王维与绘画、音律: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王维的诗歌长于描写景物的诗,意境非常优美,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如“大

4、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诗句,简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备课资料(一)题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 , “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 ,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空山” 的理解: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二)诗中有画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既然说“

5、诗中有画” ,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2幽雅的环境。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

6、写物,颈联侧重写人。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5、尾联借典抒情,卒章显志:表达了王维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弃官场的情绪。课堂探究案整体感知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是王维诗的重要特点,能用你自己的话了描绘诗中的画境吗?A、学生自己想象

7、、动笔描绘和用语言表达:“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B、老师总结画面内容(秋山图、月泉图、山居图、归

8、隐图)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一幅空明、清新、幽静的秋雨后山居生活图景。2.诗人为什么要描绘一幅这么美得山居图景呢?知人论世:王维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过匡世济时的理想。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况下,早年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40 岁以后便“吃斋奉佛” ,曾一度在终南山和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9、以与友人赋诗唱和相酬为乐,表现出厌恶世俗、逃避现实的隐逸情趣。本诗便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情绪。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山居秋暝表现了王维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3弃官场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小组合作、深入探究3.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延伸: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一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雄浑壮

10、阔、萧瑟凄凉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1、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 2、意境幽美、清新。 3、表达诗人对山间美景的喜爱。 4、首联在全诗有什么作用?作用:1、点明时间(傍晚) 、地点(山中) 、 季节(秋)2、照应标题3、染幽静清新的氛围。4、奠定全诗愉悦闲适的情感基调。首联作用归纳:1、交代时间 、地点 、事件缘由 2、照应标题 3、总领全诗或引出下文 4、渲染氛围。 5、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5、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

11、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当堂训练6.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1、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2、意境欢快热闹。3、 表达作者对山间生活及淳朴民风的喜爱。4课外拓展,王维诗歌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

13、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

14、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5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诗歌发展的概况:诗经 楚辞 (必修一)汉魏五、七言古体诗(必修一)唐诗(必修三)宋词(必修三)元曲(必修三)明传奇清(集大成)现代诗(自由体、律诗)古代诗歌的分类1. 古体诗(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 “行” “吟” “引”等)2.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字数、句数)律诗(八句):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四句):分为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2. 词(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4.曲(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15、):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旧诗分“古体” 和 “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琵琶行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近体诗又有 “律诗 ” 、 “绝句” 之分近体诗: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

16、句称对句。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或相粘,有“仄起”与“平起”式。诗歌的题材61.山水田园诗 2.边塞诗 3.赠友送别诗 4.游子、闺怨诗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即事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热爱田园,厌倦官场,向往隐逸,(隐居的)恬淡宁静、闲适 自得 孤独寂寞,彷徨苦闷(假隐士)山水田园诗表

17、达的情感总结: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归园田居 与诸子登岘山 )B、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汉江临泛 归园田居 绝句二首 鸟鸣涧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村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过香积寺 )理解诗词情感的方法 1、知人论诗 2、分析诗题 3、抓住注解 4、分析题材 5、揣摩意象、意境 6、品味诗中的议论、抒情句子,或者感情词语 作用:1、点明时间(傍晚) 、地点(山中) 、 季节(秋)2、照应标题3、染幽静清新的氛围。4、奠定全诗愉悦闲适的情感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