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5968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240 大小:8.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传 热,1,主要内容,1 概述2 热传导3 对流传热概述4 稳定传热计算5 热辐射6 换热器,2,重点难点,3,了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掌握导热、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方法; 熟悉各种热交换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稳定综合传热过程的计算; 了解并掌握强化传热和热绝缘的措施。,第一节 概述,4,传热,又称热传递,指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因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传热的推动力,温度差,传热的方向,高温向低温,传热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具体应用:(1)一般的加热、冷却、冷凝过程;(2)食品的杀菌和保藏;(3)蒸发浓缩、干燥、结晶(通过加热去除水分);(4)蒸煮、焙烤(通过加热使

2、食品完成一定的生化反应)。 食品生产过程对传热的要求:强化传热(加热或冷却物料)削弱传热(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传热的基本方式,热的传递是由于系统内或物体内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热传导(conduction); 热对流(convection); 热辐射(radiation)。,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1.热传导(又称导热),7,相互接触的物质之间 静止的物质内部 层流流动的物质内部,发生在,8,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

3、中。,强制对流: 因泵(或风机)或搅拌等外力所导致的对流。,流动的原因不同,对流传热的规律也不同。在同一流体中有可能同时发生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方式:,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各处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致使流体产生相对位移,这种对流称为自然对流。,9,流体流过固体表面时发生传热过程,即是热由流体传到固体表面(或反之)的过程,通常将它称为对流传热(又称为给热)。,热对流与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注意:热对流和对流传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热对流,3、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所有物体都能将热以电磁波的形式

4、发射出去,而不需要任何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任何物体只要在绝对零度以上都能发射辐射能,但是只有在物体温度较高的时候,热辐射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形式。,实际上,上述三种传热方式很少单独出现,而往往是相互伴随着出现的。,11,第二节 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傅里叶定律 通过平壁的稳态热传导 通过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12,(一)热传导的基本概念,温度场 等温面 温度梯度,1、温度场,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一维温度场:若温度场中温度只沿着一个坐标方向变化。一维温度场的温度分布表达式为: t =

5、 f (x,)对于一维的稳定传热有:t = f (x),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相应的传热称为非定态热传导。 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相应的传热称为稳定传热,温度场,t = f (x,y,z),食品工业中大部分情况下的连续生产均为稳定传热 特点:通过某传热表面的传热速率为常量,等温面的特点: (1)等温面不能相交; (2)沿等温面无热量传递。,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相同温度各点组成的面。,对于等温面x和x+x的温度分别为t (x, )和t (x+x , ),则两等温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变化率为:t (x+x , ) t (x, )x,2、等温面,3、温度

6、梯度,温度梯度是一个向量:方向垂直于该点所在等温面;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一维定态热传导,17,(二)傅立叶定律,公式 热通量 温度梯度与傅里叶定律 导热系数,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即,式中 Q传热速率,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wA 导热面积,即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m2 导热率(导热系数),W/(mk),式中的负号指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1、公 式,q:热通量(热流密度),W/m2,对一维稳态热传导,2、热通量,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积传导的热量与温度梯度也成正比,因此傅里叶定律又可表示为:,3

7、、温度梯度和傅立叶定律,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其值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及压强有关。由实验测得。 一般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非金属(固体)液体气体 表2-1 物质导热系数的数量级,4、导热系数,单位:W/(m K),多数固体与温度的关系=k0+kt 单位:W/(m K)k0 -0下的导热系数k为经验常数。对大多数金属材料,其k值为负值;对非金属材料则为正值。,对于金属 固体t 、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 对于非金属 固体t 、 (通过靠晶格结构的振动) 对于金属液体 t 、 (通过靠晶格结构的振动) 对于非金属液体t 、略减小。 对于气体 t 、 (通过分子不规

8、则热运动) 随压力变化不大。只有当系统的压力P满足200Mpa P3kpa 时,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达到真空时约为0,保 温 瓶 夹 层 抽 真 空 就 是 此 道 理。,(三)平壁的热传导,单层平壁的热传导 多层平壁的热传导,如图所示:,平壁壁厚为b,壁面积为A; 壁的材质均匀,导热系数不 随温度变化,视为常数; 平壁的温度只沿着垂直于壁面的x轴方向变化,故等温面皆为垂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平壁侧面的温度t1及t2恒定。,1、单层平壁的热传导,式中t=t1-t2为导热的推动力(driving force),而R=b/A则为导热的热阻(thermal resistance)。,根据傅立叶定律

9、,分离积分变量后积分,积分边界条件:当x=0时,t= t1;x=b时,t= t2,,将上式推而广之,则传递过程的普遍关系式为: 过程传递速率=过程的推动力/过程的阻力。(对传热,传质,动量传递“三传”均适用),当为常数,,单层平壁内温度分布为直线,当随温度变化时,单层平壁内温度分布为曲线。,例:某平壁厚度为0.37m,内表面温度t1为1650,外表面温度为300,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0.815+0.0076t(式中t的单位为,的单位为W/m )。若将导热系数按常量(取平均导热系数)计算时,试求平壁的温度分布关系式和导热热通量。,解:导热系数按照常量计算平壁的平均温度为tm= (t1+t2)/2

10、=(1675+300)/2=975平壁材料的平均导热系数为 m= 0.815+0.00076 975=1.556 W/(m )由式可求得导热热通量为: q= /b (t1-t2) = 1.556/0.37 *(1650-300) = 5677W/m 2,如图所示:以三层平壁为例,假定各层壁的厚度分别为b1,b2,b3,各层材质均匀,导热系数分别为1,2,3,皆视为常数; 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相互接触的表面上温度相等,各等温面亦皆为垂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壁的面积为A,在稳定导热过程中,穿过各层的热量必相等。,2、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第一层,第三层,第二层,对于稳定导热过程:Q1=Q2=Q3=

11、Q,同理,对具有n层的平壁,穿过各层热量的一般公式为,式中i为n层平壁的壁层序号。,33,思考:厚度相同的三层平壁传热,温度分布如图所示,哪一层热阻最大,说明各层的大小排列。,温差与热阻的关系:,各层的温差与热阻成正比,温差越大,热阻越大。,34,影响因素: 接触材料的种类及硬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的压紧力 空隙内的流体性质,接触热阻一般通过实验测定或凭经验估计,接触热阻,接触热阻,两个名义上互相接触的固体表面,实际上接触仅仅发生在一些离散的面积元上,在未接触的界面之间的间隙常常充满了空气,热量将以导热的方式穿过这种气隙层,这种情况与固体表面完全接触相比,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称为接触热

12、阻。,例1:某冷库外壁内、外层砖壁厚均为12cm,中间夹层厚10cm,填以绝缘材料。砖墙的热导率为0.70w/mk,绝缘材料的热导率为0.04w/mk,墙外表面温度为10 ,内表面为-5 ,试计算进入冷库的热流密度及绝缘材料与砖墙的两接触面上的温度。,例1 解: 根据题意,已知t1=10,t4=-5,b1=b3=0.12m,b2=0.10m,1= 3= 0.70w/mk, 2= 0.04w/mk。,按热流密度公式计算q:,按温度差分配计算t2、t3,(四)圆筒壁的热传导,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如图所示:,设圆筒的内半径为r1,内壁温度为t1,外半径为r2,外壁温度为t

13、2。 温度只沿半径方向变化,等温面为同心圆柱面。圆筒壁与平壁不同点是其面积随半径而变化。 在半径r处取一厚度为dr的薄层,若圆筒的长度为L,则半径为r处的传热面积为A=2rL。,1 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将上式分离变量积分并整理得,根据傅立叶定律,对此薄圆筒层可写出传导的热量为,讨论:,(1)上式可以写为,对数平均面积,(2),(3)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上限从,改为,tr呈对数关系变化,(4)平壁:各处的Q和q均相等;圆筒壁:不同半径r处Q相等,但q却不等,根据热量守恒定律,稳定热传导过程中通过各层的导热速率相等。,如图所示:以三层圆筒壁为例。,假定各层壁厚分别为b1= r2- r1,b2=

14、r3- r2,b3=r4- r3;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1,2,3皆视为常数; 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相互接触的表面温度相等,各等温面皆为同心圆柱面。,2、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可参照多层平壁。 对于第一、二、三层圆筒壁有,根据各层温度差之和等于总温度差的原则,整理上三式可得,同理,对于n层圆筒壁,穿过各层热量的一般公式为,注:对于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通过各层的热传导速率都是相同的,但是热通量却不相等。,例1 内径为25.4mm,外径为50.8mm的不锈钢管,其热导率为21.63W/mK。外包厚度为25.4mm的石棉保温层,其热导率为0.2423W/mK。管的内壁面温度为

15、538,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为37.8,计算钢管单位长度的热损失及管壁与保温层分界面的温度。,例2 在一603.5mm的钢管外层包有两层绝热材料,里层为40mm的氧化镁粉,平均导热系数=0.07W/m,外层为20mm的石棉层,其平均导热系数=0.15W/m。现用热电偶测得管内壁温度为500,最外层表面温度为80,管壁的导热系数=45W/m。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两层保温层界面的温度。,解:每米管长的热损失,此处,r1=0.053/2=0.0265m r2=0.0265+0.0035=0.03mr3=0.03+0.04=0.07m r4=0.07+0.02=0.09m,保温层界面温度t3,解得 t

16、3=131.2,49,3、保温层的临界直径,某些情况下,如小直径管外包裹定能不好的保温材料时,热损失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只有外半径大于某一直径时,才能使热损失减少,此直径为临界直径。,基本概念 对流传热机制 对流传热中的因次分析 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第三节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概念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对流传热系数,(一)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1、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定义: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不同)时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传热。它在化工传热过程(如间壁式换热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体无相变的对流传热,强制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传热,流体有相

17、变的对流传热,蒸气冷凝 液体沸腾,对流传热,53,对流传热是一个热交换过程,一种介质以对流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另一种介质。 不同介质间 热对流是介质自身由于温度分布造成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对流现象。 同种介质,对流传热和热对流的区别,式中 Q对流传热速率,W; A传热面积,m2t对流传热温度差, t= Th-Tw或t= t-tw,;Th热流体平均温度,; Tw与热流体接触的壁面温度,;1对流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nfficient),W/m2K(或W/m2)。,上式称为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其传热速率由牛顿冷却定律给出:,Q= A(Th-Tw)

18、或,2、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dQ= dA T,对流传热速率方程,55,对热流体而言:,对冷流体而言:,若热流体走管内,冷流体走管外:,具体表达式:,热流体,冷流体,tw,Tw,t,T,3、对流传热系数,=Q/AT,对流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热通量。 反映对流传热的快慢,越大,表示对流传热越快。对流传热系数不是流体的物理性质。,57,空气中,水中,总之:,油类中,的量级,58,(二)对流传热机制,对流传热分析 传热边界层,59,层流内层 缓冲层 湍流核心,湍流边界层,传热方式 热传导 热传导和对流 对流,1. 对流传热分析,温度梯度 较大 居中 较小,热阻 较大 居中 较

19、小,对流传热是集热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的综合现象。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内层,因此,减薄层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主要途径。,60,为什么层流区以热传导而非热对流形式传热,热对流,不同区域的传热特性: 湍流主体:对流传热温度分布均匀 层流底层:导热温度梯度大 壁面:导热,有温度梯度,传热边界层:温度边界层。有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传热的热阻即主要集中在此层中。,高温流体,传热壁面,低温流体,传热过程,o,62,2. 热边界层,靠近壁面的存在温度梯度的薄流体层定义为热边界层。在热边界层以外的区域,流体的温度基本上相同,即温度梯度可视为零。,热边界层,图 4-14 平板上的热边界层,若紧靠壁

20、面处薄层流体内的传热只能是热传导,则传热速率可用傅里叶定律表示,即,紧靠壁面处薄层流体的温度梯度,根据牛顿冷却定律,流体和壁面间的对流传热速率方程为,换热器任一截面上与热流体相接触一侧的壁温,换热器任一截面上热流体的平均温度,边界层内外侧温度差一定时,热边界层越薄,温度梯度越大,的影响因素,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情况: 2.流体的特性: 3.流体的温度 4.流体的流动状态: 5.流体流动的原因: 6.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l g, 相变 非相变,a湍流 a层流,a强制对流 a自然对流,形状:如管、板、管束等; 大小:如管径和管长等; 位置:如管子的排列方式(管束有正四方形和三角形 排列);

21、管或板是垂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Re;Re ; ;cpcp ; ,65,对流传热分类 :(从大类小类具体情况),对流传热,有相变传热,无相变传热,冷凝传热,沸腾传热,自然对流,强制对流,管外对流,管内对流,圆直管,非圆管道,弯管,湍流,过渡流,滞流(层流),影响对流给热系数的因素非常多,工程上采用因次分析和实验的方法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所有这些关系式统称为对流给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无相变时,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可用下式表示:,八个物理量涉及四个基本因次:质量M,长度L,时间T,温度。,通过因次分析可得,在无相变时,准数关系式为:,即,(三)对流传热中

22、的因次分析,准数符号及意义,68,强制对流(无相变) 传热时的准数关联式,自然对流(无相变) 传热时的准数关联式,具体关联式由实验确定,使用关联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定性温度。各准数中的流体物性应按什么温度查取。特征尺寸。Nu、Re等准数中的l应如何确定。,特征尺寸 无因次准数Nu、Re等中所包含的传热面尺寸称为特征尺寸。通常是选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发生主要影响的尺寸作为特征尺寸。例如: 圆管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特征尺寸L为管道内径,若为非圆管,则取当量直径de。 de=4流动截面积传热周边,定性温度 流体在对流传热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确定准数中流体物理特性参数的温度称为定性温度。一般定性温度有三

23、种取法: 进、出口流体的平均温度:tm=(t进+t出)/2(常用) 壁面平均温度:tm=twm 流体和壁面的平均温度(膜温):tm=(t+tw)/2,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其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必须用统一的单位制度。,70,(四)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 圆形直管内强制层流 管外强制对流,Nu=0.023Re0.8Prn,n值:流体被加热时,n=0.4;被冷却时,n=0.3。,应用范围 : Re10000,0.760。 特性尺寸 : 取管内径 定性温度: 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1.1 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1.1.1 低粘度流体,1 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N

24、u=0.027Re0.8Pr1/3(/w)0.14,应用范围 Re10000,0.760。 特性尺寸 取管内径 定性温度 除w取壁温外,均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当液体被加热时(/w)0.14=1.05 当液体被冷却时(/w)0.14=0.95 对于气体,不论加热或冷却皆取1。,1.1.2 高粘度流体,例: 常压下,空气以15m/s的流速在长为4m,603.5mm的钢管中流动,温度由150升到250。试求管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解:此题为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 定性温度 t=(150+250)/2=200 查200时空气的物性数据(附录)如下 Cp=1.026103J/kg.

25、 =0.03931W/m. =26.010-6N.s/m2 =0.746kg/m3 Pr=0.68 特性尺寸 d=0.060-20.0035=0.053m l/d=4/0.053=75.560,Re=du/=(0.05315 0.746)/(2.6 10-5)=2.28 104 104(湍流) Pr=cp/=(1.026 103 2.6 10-5)/0.03931=0.68,W/m2 ,本题中空气被加热,n=0.4代入 Nu=0.023Re0.8Pr0.4 =0.023(22800)0.8(0.68)0.4 =60.4,75,在过渡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可先用湍流时的计算公式计算,根据所得的值再乘

26、以校正系数,即可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系数。,1.1.3 圆形直管内作过渡流,Nu=0.023Re0.8Prn,例:一套管换热器,套管为893.5mm钢管,内管为252.5mm钢管。环隙中为p=100kPa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冷却水在内管中渡过,进口温度为15,出口为35。冷却水流速为0.4m/s,试求管壁对水的对流传热系数。,解:此题为水在圆形直管内流动 定性温度 t=(15+35)/2=25 查25时水的物性数据(见附录)如下 : Cp=4.179103J/kg =0.608W/m =90.2710-3Ns/m2 =997kg/m3,Re=du/=(0.020.4 997)/(90.27 1

27、0-5)=8836 Re在230010000之间,为过渡流区(与流体流动有区别),Pr=cp/=(4.179 103 90.27 10-5)/60.8 10-2 =6.2 a可按式 Nu=0.023Re0.8Prn 进行计算,水被加热, n=0.4。,校正系数 f,W/m2 ,流体在弯管内流动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增大了流体的湍动程度,使对流传热系数较直管内大。,式中 di 管径,mR 弯管轴的弯曲半径,m,1.4 弯管内作强制对流,Nu=0.023Re0.8Prnf,采用上述各关联式计算,将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de即可。,当量直径按下式计算,具体采用何种当量直径,根据所选用的关联式中的规定而

28、定。,或,1.1.5 非圆形管内强制对流,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滞流时,应考虑自然对流及热流方向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当Gr25000,自然对流的影响比较小且可被忽略时,按下式计算:,Nu=1.86Re1/3Pr1/3(di/L)1/3(/w)0.14,应用范围: Re100。特性尺寸:取管内径di定性温度: 除w取壁温外,均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对于液体,加热时有(/w)0.14=1.05,冷却时有(/w)0.14=0.95,,2 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当Gr25000,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时,而自然对流的影响又因管子水平或垂直放置以及流体向上或向下流动方向不同而异。,对水平

29、管,按下式计算,=0.023 Re0.8Prnf,f=0.8(1+0.015Gr1/3),在错列管束外流过时 Nu=0.33Re0.6Pr0.33 在直列管束外流过时 Nu=0.26Re0.6Pr0.33,应用范围: Re3000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定性尺寸:管外径,流速取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流速。 管排数为10,若不为10时,计算结果应校正。,3.1 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3 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上式修正系数,84,3.2流体在换热器的管间流动,加折流挡板或填充物可有效提高流体的 a。,换热器内装有圆缺形挡板(缺口面积为25%的壳体内截面积)时,壳方流体的对流传热

30、系数的关联式为:,(1)多诺呼法Nu=0.23Re0.6Pr1/3(/w)0.14,应用范围: Re=(23)104特性尺寸: 取管外径,流速取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流速。定性温度: 除w取壁温外,均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2)凯恩法Nu=0.36Re0.55Pr1/3(/w)0.14,注:若换热器的管间无挡板,管外流体沿管束平行流动,则仍用管内强制对流的公式计算,只须将公式中的管内径改为管间的当量直径。,应用范围: Re=21031 105特性尺寸: 取当量直径,管子排列不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定性温度: 除w取壁温外,均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Nu=c(GrPr)n,

31、定性温度: 取膜的平均温度,即壁面温度和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式中的c、n值见表,4 自然对流,蒸汽冷凝 液体沸腾,(五)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膜状冷凝 滴状冷凝,蒸汽冷凝有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1、蒸汽冷凝,膜状冷凝:由于冷凝液能润湿壁面,因而能形成一层完整的膜。在整个冷凝过程中,蒸汽的冷凝只能在液膜的表面进行,即蒸汽冷凝时放出潜热,必须通过液膜后才能传给冷壁面。冷凝液膜是其主要热阻。若冷凝液膜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向下流动,所形成的液膜越往下越厚,所以壁面越高或水平放置的管径越大,使整个壁面对流传热系数越小。,潜热,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

32、热量。 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 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 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标准大气压下,100水蒸汽凝结成100液态水释放的热量为2258.4 KJ/Kg。,滴状冷凝:若冷凝液不能润湿壁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许多液滴,并沿壁面落下,此中冷凝称为滴状冷凝。滴状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时大几倍到几十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种冷凝通常同时存在,但多为膜状冷凝过程。,蒸汽冷凝时的传热推动力是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Why,热阻主要集中在冷凝液膜,膜状冷凝液膜较滴状冷凝的厚。,在垂直管或垂直板上作膜状冷凝:,式中 l垂直板

33、或管的高度 、冷凝液的密度、导热系数、粘度 (膜温查询)r饱和蒸汽的冷凝潜热 (用蒸汽饱和温度ts查询)t蒸汽的饱和温度和壁面温度之差 d管子外径,(1)膜状冷凝时对流传热系数,冷凝液膜流动为层流(Re1800)时:,冷凝液膜流动为湍流(Re1800)时:,膜温,Re为板或管最低处的值,水平管壁上作膜状冷凝,式中 :、冷凝液的密度、导热系数、粘度(膜温) r饱和蒸汽的冷凝潜热 (蒸汽饱和温度)t蒸汽的饱和温度和壁面温度之差 d0管子外径 n管束在垂直面上的列数,单管,管束,(2)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蒸汽的流向和流速: 蒸汽和液膜同向流动, 液膜厚度( ), 若逆向流动,液膜厚度( ), 蒸汽

34、的流速较大, 液 膜 吹 跑 , 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 t:当液膜呈层流流动时,若t加大,则蒸气冷凝速率增加,因而液膜层厚度增厚, 蒸汽中不凝气体含量的影响: 若蒸汽中含有不凝气体,壁面为气体(导热系数很小)所覆盖,增加了一层附加热阻,使急剧下降,可达60%。, 冷凝壁面的影响: 若沿冷凝液流动方向积存的液体增多,液膜增厚 使传热系数下降。如对于翅片管和螺旋管,;传热面积S, 冷凝管的方位: 对于水平管:若冷凝液从上部各排管子流下,使下部排管液膜变厚, ;沿垂直方向排管数目, 。管束改为错列,或加除液挡板, 。对于垂直管: 尺寸, , 。管外开槽, 。 流体的物性: (汽化热r、密度、),,2

35、.1 液体沸腾的基本概念液体的沸腾:当液体被加热时,液相内部产生气泡或气膜的过程。该过程既有导热过程又有对流传热过程。包括大容积沸腾、管内沸腾。,2、液体沸腾,大容积沸腾:将加热壁面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在壁面受热沸腾(池式沸腾) 。大容积沸腾时,液体中一方面存在着由温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另一方面又因气泡运动所导致的液体运动。管 内 沸 腾:液体在管内流动时受热沸腾。管内沸腾时,管壁上所产生的汽泡被管内液体裹挟与其一起流动,管内造成了复杂的两相流动。这种沸腾的机理更为复杂。,99,产生沸腾现象的必要条件:,粗糙不平的地方,大容积沸腾,100,核状沸腾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 大,tW小。,5,2

36、5,100,(2) 液体沸腾曲线,大容积沸腾,2.2 液体沸腾曲线 大容积饱和液体沸腾的情况随温度差t(壁温与液体饱和温度之差)而变,出现不同的沸腾状态。1、 AB段:表面汽化:温度差t较小时,在加热表面的液体内产生自然对流,仅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没有气泡逸出,沸腾传热系数和热通量q都较低。,2.2 液体沸腾曲线 2、 BC段:核状沸腾: 当t升高时,加热表面的局部位置产生气泡,气泡产生的速度随t上升而增加,由于气泡的生成、脱离和上升,使液体剧烈扰动,因此,和 q 急剧增大。,核态沸腾,3、CD段:不稳定膜状沸腾或 部分核状沸腾:当 t增大到某一定数值时,加热面上产生的汽泡大大增多,此时汽泡产

37、生的速率大于脱离表面的速率。这样汽泡在脱离表面前连接起来,开始形成一层不稳定的汽膜,随时可能破裂变为大汽泡离开加热面。随着 t的增大,汽泡趋于稳定,因气体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液体的,所以传热系数反而下降。,过渡沸腾,4、DE段:当达到D点时,传热面几乎全部为气膜所覆盖,形成稳定的气膜,随t增大,不变,q又上升(因为壁温升高,辐射传热的影响增大。一般将CDE段称为膜状沸腾。 临界点tc和qc :从核状沸腾变为膜状沸腾的转折点。临界点所对应的热流密度和温差称为临界热负荷qc 和临界温度tc 。 由于核状沸腾传热系数较膜状沸腾的大,因此工业生产中一般总是设法控制在核状沸腾。,(3)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温

38、度差t :t是控制沸腾给热过程的重要参数,控制t 不大于tc ,使操作处于泡状沸腾。在t tc 时, , t,。 操作压强:提高沸腾压强相当于提高液体的t s ,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均下降,有利于汽泡的生成和脱离,能强化沸腾传热。在相同的 t下,和q都提高。 液体性质的影响液体的, 和表面张力 ,汽化潜热r等均对沸腾传热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导热能力)或(自然对流) 或(气泡易于脱离) , 加热表面加热壁面的材料和粗糙度对沸腾给热有重要的影响。表面粗糙度,气泡核心数 表面油污, ,(4)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由于沸腾传热过程复杂,计算式均为经验式,如: 莫斯金斯基经验式:,R为对比压强;p为

39、操作压强;pc为临界压强(流体处于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对流传热计算公式有两种类型:准数关系式和纯经验公式。在应用这些方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分析所处理的问题是属于哪一类,如:是强制对流或是自然对流,是否有相变等。,2、选定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式,特别应注意的是所选用的公式的使用条件。,3、当流体的流动类型不能确定时,采用试差法进行计算,再进行验证。,4、计算公式中的各物性数据的单位。,对流传热系数小结,5、冷凝传热和沸腾传热机理、影响因素。,一、 基本概念,1.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2. 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热辐射波长(

40、0.4-20um),特点:能量形式的转换不需要任何介质,第四节 辐射传热,3、吸收率 A,反射率 R 和透过率 D (Absorption,Reflection and Diaphaneity ),4、黑体、白体和透体,黑体 A=1; 镜体 R=1; 透热体 D=1(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黑体和镜体都是理想物体,实际上并不存在。 一般固体和液体是不透热体,即D=0,气体不存在反射,即R=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示意图,5、灰体,灰体: 能吸收从0 长的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且吸收率相等的物体称灰体。灰体有以下特点: (1)灰体的吸收率与投射辐射的波长无关。 (2)灰体

41、是不透热体,即A+R=1大多数工业上遇到的物体和常见的固体材料均可视为灰体。,111,普朗克定律,二、物体的辐射能力,物体的辐射能力是指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表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全部辐射能(波长从0到), E表示, W/m2,0黑体辐射常数, 5.669 10-8W/(m2K4),1、黑体,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四次方定律表明,热辐射对温度特别敏感,热力学温度,C0黑体辐射系数, 5.669W/(m2K4),黑度:又称发射率,通常将灰体的辐射能力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定义为物体的黑度,即,意义: 1,实际物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辐射能力恒小于黑体在相同温度下的的辐射能力。 黑度表明物体的

42、辐射能力与黑体的接近程度。 性质: 黑度与物体的性质、表面温度、表面状况有关,是物质本身的特性。,E=Eb=C0(T/100)4,克希霍夫(Kirchhoff)定律,设 1)两块相距很近的平行板,一块板上的辐射能可以全部投射到另一板上; 2)若板1为实际物体(灰体),其辐射能力、吸收率和表面温度分别为E1、A1、T1,3)板2为黑体,其辐射能力、吸收率和表面温度分别为E2(Eb)、A2、T2 4)T1 T2,两块板间为透热体,系统与外界绝热。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为基准,由于板2为黑体,板1发射出的E1能被板2全部吸收,由板2发射出的Eb被板1吸收了A1Eb,余下的(1-A1)Eb被反射至板2,

43、并被其全部吸收。,对板1来说, q=E1-A1Eb,q为两板间辐射传热的热通量,W/m2。,E1,Eb,AEb,(1-A)Eb,该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辐射能力E与吸收率A之间的关系。,克希霍夫定律表明任何物体的辐射能力和吸收率的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即物体的吸收率愈大,其辐射能力也愈强,也就是说,善于吸收的物体必善于辐射。,当两板达到热平衡,即 T1=T2时,q=0。,所以, E1=A1Eb,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和黑度在数值上是相同的。,116,图4-36 平行灰体间的辐射过程,三、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117,两无限大平行面的辐射,118,总辐射系数,角系数,辐射面积,净的辐射传

44、热速率,角系数:总能能量被拦截的分数,120,S,j 和 C1-2 的计算方法,影响辐射换热的主要因素,121,与T4成正比,T,Q 。,e,Q 。为增加电气设备的散热能力,可在其表面涂上黑度很大的油漆; 需减少辐射散热时,可在表面渡以黑度很小的银、铝等。,用角系数j表示,从辐射面积S发射的能量被另一物体截获的分数。,如插入热屏,增大热阻,较小Q。,4)介质,3)几何位置,2)表面黑度,1)温度,换热器的分类:,按用途分: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再沸器、蒸发器等。,按传热方式分:间壁式、混合式。,按换热器结构和传热面形式(对间壁式换热器)分类:主要包括:管式和板式两类。管式包括蛇管式、套管式、

45、列管式、翅片管式等,板式包括螺旋板式、夹套式等。,第五节 换热器,换热器:实现冷、热介质热量交换的设备,123,1、结构:壳体、管束、管板(又称花板)、封头(端盖)等。,一、管壳式换热器,125,126,127,2、名词解释,(1)管程冷、热流体两种流体在管壳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通过管内,其行程称为管程。 (2)壳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双管程单壳程,单管程单壳程,四管程双壳程,130,在两端封头内设置隔板,可实现多管程,通过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增大对流传热系数,但能量损失增加,管程数以2、3、4、6程多见。,在管外壳体内装有壳程隔板可实现多壳程,通过提高壳程流体的

46、流速,增大湍流程度,以保持较高的传热系数,壳程数以2、3程多见。,为防止壳体和管束受热膨胀不同导致的设备变形、管子扭弯或松脱,常采用热补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U形管补偿:每根管子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每根管子可以自由伸缩,与其他管子和外壳无关,相当于双管程。,133,134,浮头补偿:换热器两端管板之一不固定在外壳上(此端称为浮头),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连同浮头一起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136,优点:容易制造、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尤其适于高压流体,维修清洗方便。 缺点:结合面较多,易泄漏。,对应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有:U形管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补

47、偿圈补偿:在外壳上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子热胀冷缩时,补偿圈发生弹性形变,达到补偿的目的。,138,二、板式换热器,是以板壁为换热壁的换热器,常见的有片式、螺旋板式等。 1、片式换热器板片被压制成槽形或波纹形,目的是:增强刚度,不致受压变形;增强液体的湍动程度,增大传热面积,也利于流体的均匀分布。,片式热交换器及板片,141,142,片式热交换器,144,145,146,147,优 点,总传热系数高,污垢热阻亦较小; 结构紧凑,单位体积设备提供的传热面积大; 操作灵活性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板片数目以增减传热面积,或以调节流道的办法,适应冷、热流体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要求; 制造容易、检修清洗方便、热损失小。,缺 点,允许操作压力较低,否则容易渗漏; 操作温度不能太高,因受垫片耐热性能的限制;(现在已有超高温板式换热器) 处理量不大,因板间距小,流道截面较小,流速亦不能过大。,2、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两张平行的薄钢卷制而成,两板之间焊有定距柱以保持两板间距和增加螺旋板的刚度。,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提供的传热面积大,总传热系数较大,传热效率高,不易堵塞。,缺点:操作压力和温度不能太高,流体阻力大,不易检修。,螺旋板式换热器,152,153,三、夹套式换热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