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3204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赠从弟(其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赠从弟(其二) 刘桢,关于作者,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东平国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之二),重点注释,从弟:堂弟。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凝寒:严寒。,原文翻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

2、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全诗的风格和寓意,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

3、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思想情感,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本篇写不应受环境压迫而改变操守之坚贞品质,诗中通过比兴手法写坚

4、贞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松柏形象正象征着作家的志趣和性格。真可谓: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这首诗立意高洁,造语质直,体现了诗人五言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的特征。这首诗是歌颂松柏形象和精神的最早的一首,它对于后世咏物诗写作有深远影响。,本篇写不应受环境压迫而改变操守之坚贞品质,诗中通过比兴手法写坚贞之士守志不阿的节操,松柏形象正象征着作家的志趣和性格。,五言绝句、五言律诗是五言古诗的区别五言绝句、五言律诗是五言古诗的分支.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

5、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 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

6、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在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