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0281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论文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需要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要举好这面旗帜,不仅要上层组织积极引导,更要所有人积极参与,把他们的热情调动起来,有方向地开发创新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一、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启蒙美国的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提出:“科学不只是在实验室中发生的事,不只

2、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它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如果小学的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知识导入最新科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除书本知识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及时向学生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二、给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研究证明:有利于创造发生的风气,不仅能促进

3、人的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多种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在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学习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例如,在我们学校的教室和长廊上就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每个班级都有利用黑板报等方式,定期摘录科学家等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扉页上,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结合科学教学活动开展有关科技知识的小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神秘感,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特别是在科学教学的实验课上,让

4、学生自己利用各自身边的简易材料证明结论的科学性。三、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意识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蔡伦利用廉价的材料制作了可供书写的蔡侯纸,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从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瓦特能够通过观察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发明创造均与科学家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而“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古怪的见解。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在遇到多题解的开放性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这样教学,学生

5、的创新素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四、教学要适时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创造动机源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例如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它有兴趣而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奖励而进行创造性活动。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有成就动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在科学教学中积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一次实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参加一次比赛、取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成绩

6、中获得满足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五、教学时要注重更新学生的观念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适宜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条件是要实现和保障学生的心理环境。 ”因此,我们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1、积极思考。我们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

7、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2、让学生学会“解难”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解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同时,对敢于

8、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要学生经常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自己对自然发表的观点。根据已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科学中的一些现象。3、鼓励学生“善问” 。李政道教授曾经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众所周知,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但它不是教师的“专利”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只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以为创新作铺垫。在科学课中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及时鼓励,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六、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科

9、技创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因为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且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所以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问题会有很多,如场地、设备工具、指导老师等,因此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可以使我们的活动更易进行。结论:培养学生创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大胆创新和构思,支持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领着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徜徉。参考文献:1 张仁杰.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机制建构J 大学生创新意识论文.2010.9.2 尹亮亮.浅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4).3 范勇,耿乃国.浅谈辅导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社会纵横,2010,(2).4张仁杰 .以教师为主体的互动教育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