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01175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教育学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理论素养、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 研究能力的小学“综合型”卓越教师。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具有扎实的语文、数学、英语或科学学科的学识修养和专业基础,了解相应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问题,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4、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5、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

2、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6、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7、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并能熟练运用。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所修总学分不少于 36 学分。2(一)学位基础课 (12 学分)1、外语(2 学分) 2、政治理论(2 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教育学原理(2 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 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 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

3、教育(2 学分)(二)专业必修课 (10 学分)1、小学课程与教材分析(3 学分)2、小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 学分)3、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2 学分)4、班级与课堂管理(2 学分)(三) 专业选修课 (6 学分)1、小学语文学科专题(2 学分)2、小学数学学科专题(2 学分)3、小学科学学科专题(2 学分)4、教育政策与法规 (1 学分)5、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 学分)6、中外教育简史 (2 学分)7、小学语文学习理论 (2 学分)8、小学数学学习理论 (2 学分)9、学校环境与文化研究 (1 学分)10、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1 学分)11、小学科学教育专题(1 学分)12、小学活动课程研

4、究(1 学分)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学分)14、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专题(2 学分)15、专业英语(2 学分)、微格教学与课堂观察(学分)317、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规范要求(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实际调整选修课程)(四)实践教学(8 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5、。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 万字。(二)答辩委员会由专业负责人召集,由-5 名与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三)修满规定学分,学位论文通过盲审,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6、书。七、其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 3 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和教育史) ,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 2 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4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学院 教育学院 专业类别 教育硕士专业领域 教育 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各学期教学周时数课程类别 课 程名 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外语 2 3 60 考试政治理论 2 3 60 考试教育学原理专题 2 3 60 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专题 2 3 60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专题 2 3 60 考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 60 考试考试学位基

7、础课小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3 3 60 丁炜、吴忠豪、杨庆余、杨振、考核小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 3 60 蔡宝来、丁炜、沈嘉祺、于龙考核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3 3 60 丁炜、钟文 芳、于龙 考核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小学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 3 3 60 惠中、蔡宝来、沈嘉祺、丁炜、于龙考核国外小学课堂教学专题(英文讲授) 2 2 40 董玲等 考核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专题 2 2 40 蔡宝来、于 龙 考核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规范要求 2 2 40 惠中、蔡宝来 考核小学德育专题研究 2 2 40 沈嘉棋、钟 文芳 考核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 2 2 40 钟文芳、于 龙 考核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

8、2 2 40 吴忠豪、于 龙 考核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究 2 2 40 杨庆余等 考核专业选修课小学教育管理专题 2 2 40 惠中等 考核5微格教学 2 2 40 丁炜、于龙 考核教育实习 2 指导教师教育调研 2 指导教师教育见习 1 指导教师实习实践 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1 指导教师论文选题报告会 导师小组其他培养环节论文 论文答辩 导师小组教育学原理 指导教师课程与教学论 指导教师补修课程心理学 指导教师6附件:专业必修课课程说明小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小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旨在运用课程与教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小学课程与教材问题。本课的目的在运用现代课程理论和教材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小学主要学科课程

9、,理解掌握小学课程的基本结构与特征,掌握小学主要学科的课程特点,分析小学主要学科教材结构与特征,为提高教学能力打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课程与教材概述,小学主要学科(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结构与特征分析,小学主要学科(语文、数学、科学等)教材沿革与特征分析,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等。本课程结合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可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需要,确定重要学习和研究的学科。小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对主要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10、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小学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小学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小学主要学科(数学、语文、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应密切结合小学教学改革实践,运用小学教学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学教学问题能力。课程名称:小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应用条件及要求、程序和步骤; 2.培养和形成独立开展教学设计的能力,能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要求设计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案。 3.培养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研究能力。能诊断、反思和发现7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改进策略。 教学要求:1.每次教学从

11、问题讨论开始,本课程提倡互动分享教学、案例教学、微格教学和项目学习,要求全体同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展发现和研究性学习。 2.以案例学习为主,要求每人有一个案例学习的日志,做好课堂学习日志和笔记。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讲 本讲座的内容构成及说明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二讲 设计优质教学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三讲 编写具体目标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8第四讲

12、 准备导入新课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五讲 呈现教学内容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六讲 提供练习和反馈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七讲 总结学习所得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八讲 评估学习效果 11 理论观点 12 案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第九讲 实施检验调整 11 理论观点 12 案

13、例说明13 尝试练习 914 独立应用15 温馨提示 16 教学案例(三)主要参考资料1美R.M.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威廉.霍顿:数字化学习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理查德.I.阿兰兹,丛立新译:学会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4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盛群力:课堂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四)任课教师: 蔡宝来(五)总时数: 60 学时(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要求学生完成教学设计的作业,并根据课堂的实作、能力表现等情况对课程学习进行全面评价。考核内容与所占比例如下:课堂教学

14、设计实作案例 30%模拟教学及能力表现 30%教学设计研究报告 40%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旨在使学生掌握理解和掌握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与技术解决小学主要学科教学中的问10题。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小学生学业成就测量与评价,小学课堂教学测量与评价,小学教师评价等。本课程从小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介绍小学教师所应必备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展示与分析小学主要学科测量与评价的实例。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小学教学实际,注重学生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技能训练。班级与课堂管理 班组与课堂管理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实用课程。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课堂管

15、理的相关理论,对课堂管理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分析班级和课堂管理的案例改善班级与课堂管理技巧。课程内容包括,班级与课堂管理的概述,班级与课堂管理的基本理论,班级与课堂管理问题及分析,班级与课堂交往、课堂环境、课堂活动管理,改进课堂的反思与研究等。本课的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介绍有关班级与课堂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注重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务训练等方法的运用。专业选修课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小学德育专题研究(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育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原理,树立现代德育的理念;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学德育相关策略和技能,有创造性地在实践中运用和体现。

16、教育要求:1. 了解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2. 揭示小学德育问题存在的原因;3. 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4. 提高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115. 掌握学校德育研究的方法。(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德育概述 1.1 道德、道德教育与德育1.2 美德可教吗?1.3 德育的功能第二章 中外道德教育思想2.1 中国道德教育思想2.2 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第三章 儿童品德发展-现代德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3.1 精神分析理论3.2 认知发展理论3.3 行为主义理论3.4 情感主义理论3.5 社会学习理论第四章 小学德育目的4.1 小学德育目标的确定及其意义4.2 德育目的的类型4.3 德育

17、目标两个层次4.4 不同国家小学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分析4.5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评析第五章 小学德育内容125.1 小学德育内容的类型5.2 小学德育内容的层次5.3 东西方小学德育内容侧重点比较第六章 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 6.1 小学德育途径6.2 小学德育方法6.3 小学德育模式第七章 小学德育现状与改革7.1 小学德育现状7.2 小学德育改革(三)主要参考资料德育原理 ,黄向阳,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年版。现代德育论 ,班华,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 ,朱晓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四)任课教师:沈嘉祺(五)总时数:60

18、 学时(六)考核方式:小论文课程名称 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研究1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深入地认识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效果。教学要求1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2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3掌握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析和理解影响小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因素;5分析和思考当代小学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小学课程的发展历程1.1 外国小学课程的发展简史1.2 中国小学课程的发展简史第二章 中国小学课程的改革历程2.1 民国时期

19、的小学课程改革2.2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小学课程改革2.3 文革时期的小学课程改革2.4 改革开放后的小学课程改革142.5 新世纪(21 世纪)的小学课程改革第三章 当代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3.1 社会的发展现状3.2 儿童的发展现状3.3 小学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 当代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价值追求4.1 影响当代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4.2 当代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主要价值追求第五章 当代小学课程管理的改革5.1 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5.2 课程管理权限的变革5.3 课程管理机构的变革第六章 当代小学课程结构的变革6.1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争6.2 工具类课程与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的协调

20、6.3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实践第七章 探究型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157.1 上海地区的探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7.2 全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第八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8.1 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8.2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8.3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三)主要参考资料1 中小学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 ,靳玉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 月出版。3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 禹明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出版。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 , 李孔

21、文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年 8 月出版。5 小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 马建之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 月出版。6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 钟启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1 月出版。167 课程范式的转换:上海与香港的课程改革 , 钟启泉、罗厚辉、杨明全、 徐国栋等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年 5 月出版。8 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陈玉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 月出版。(四)任课教师:钟文芳(五)总时数:60 学时(六)考核方式:论文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一)教学目的和要

22、求教学目的:了解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知道小学数学课程特征、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概况,掌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了解一些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现状与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过程,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构成、策略、方法以及手段等进行基本分析。知道小学数学的概念、空间几何、运算规则、概率与统计、问题解决等内容教学组织的性质、过程、特征、策略以及方法,并能进行相应的分析或设计。学习要求:本课程学习是以讲授、课例或案例讨论以及个体研究为主。17在修读本课程期间,至少要完成二份的分析性作业,完成一份立论性作业。掌握基本的教

23、学临床观察技术,独立作出一份观察报告。(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性质与目标研究1.1 小学数学的课程性质1.2 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1.3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及其演变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2.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2.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2.3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国际比较第三章 小学数学若干教学理论与模式的研究3.1 发现学习理论与发现教学模式3.2 探究学习理论与探究教学模式3.3 “再创造”学习理论与“再创造”教学模式第四章 儿童的数学学习的认知研究4.1 不同的数学认知学习4.2 数学认知学习的任务与层次4.3 儿童数学认知学习基本特点4.4 儿童数学

24、认知的能力及其发展第五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5.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5.2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与结构5.3 小学数学教学组织的基本类型18第六章 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研究6.1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意义与性质6.2 小学数学学习的学业评价及其变革6.3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第七章 小学数学学习的若干主题研究7.1 小学数学的概念学习研究7.2 小学数学的规则学习研究7.3 小学数学的空间几何学习研究7.4 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学习研究7.5 小学数学的统计与概率学习研究(三)主要参考资料杨庆余编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马云鹏主编

25、: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克鲁捷茨基著: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弗赖簦塔尔编著:数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孔企平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年版;D.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探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19弗利德曼: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Paul Ernest:数学教育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唐瑞芬主编: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四)任课

26、教师:杨庆余(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论文 微格教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微格教学技术实施模拟教学,并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帮助他们掌握课堂观察的工具,了解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学会一到两种课堂观察的分析技术,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 微格教学概述201.1 微格教学的产生与发展1.2 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1.3 微格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 微格教学设计2.1 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2 微格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2.3 微格教案编写第三章 微格教学技能3.1 微格教学技能的类型3.2 微格教学技能的分类训练第四章 课堂观

27、察概述4.1 课堂观察研究的内涵与特征4.2 课堂观察研究的意义与价值4.3 课堂观察研究的类型第五章 课堂观察工具5.1 课堂观察工具的类型5.2 课堂观察工具的设计第六章 基于微格教学的课堂观察实施6.1 基于微格教学的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6.2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6.3 课堂观察报告的撰写21(三)主要参考资料1. 微格教学教程. 范建中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走进微格教学.王凤桐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微格教学训练引导.郝瑞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4.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Gray D. Borich 著,么加利,张新立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5.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 课堂观察指导.陈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四)任课教师: 丁炜(五)总时数: 60 学时(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在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完成三份作业,并根据平时课堂学习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全面评价。考核内容与所占比例如下:课堂学习表现 20%微格教案设计 20%课堂观察工具设计 30%课堂观察报告撰写 4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