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阳毛尖的历史起源,传说一,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瑶池的仙女们羡慕人间仙境的鸡公山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请求下凡一览。王母娘娘也是个爱游山玩水的人,理解宫女们的心情,答应让她们下凡,一批限定三日。但有一条,不能产生
2、邪念与人婚配,否则惩罚本人,这轮流下凡的事立即停止。仙女们向王母娘娘保证严守法规。王母娘娘爱喝茶,对司管仙茶园的九个仙女另眼看待,让她们首批离开了瑶池。,九个仙女来到鸡公山,拜见鸡公后便住下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王母娘娘限他们三日就是人间三年。众仙女把鸡公山的怪石奇峰、山泉瀑布、名茶异草的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都看遍了,离回去的时限还有二年。她们商量要办件好事,给鸡公山留下纪念。于是九姐妹化作九只画眉鸟,回到仙茶园里衔来茶籽,交给山脚下一片竹林里的几间茅屋里的人。,茅屋里住着一个年轻读书人吴大贵。爹妈先后去世,剩他独自一人。他白天种地砍柴,晚上温习功课,准备科场应试。夜里一个仙女托梦给他说鸡公山水
3、足土肥,气候适宜种茶。白天会有九只画眉鸟从仙茶园里衔来茶籽,让他在开春季节种到坡上。到采茶炒茶的时候,她和姐妹们来给帮忙。,吴大贵小心地把茶籽收藏起来,第二年一开春, 把九千九百九十九颗茶籽全种到山上。清明过后茶籽发芽,见风就长,几天长成了茶林。这时仙女又给吴大贵托梦,让他准备炒茶的大锅。,吴大贵到茶林见九个美丽仙女正在采茶,她们采茶不用手,而是用口唇,前边刚采过,后边又长了出来。九个仙女甩开衣袖,一边舞,一边唱。歌罢舞毕,仙女们帮助吴大贵炒茶。,仙女们走后,吴大贵沏上一杯新茶品尝。开水一倒,只见慢慢升起的雾气里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地飘飘飞去。吴大贵端起茶杯一尝,满口清香,浑身舒畅,精神焕
4、发。这样好的茶,起个啥名呢?吴大贵想:茶籽是画眉鸟用嘴衔来的,茶是仙女用口唇采的,就叫“口唇茶”吧。,消息传开,义阳知州听说了,马上派人来要茶泡尝,当即拍案叫绝定为贡品。知州把口唇茶亲自送到朝里,禀明了它的来历,玄宗大喜。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她当时精神不爽,一杯口唇茶喝下去,病体痊愈,唐玄宗高兴了,对口唇茶大加赞赏,传下圣旨:一要在鸡公山上修千佛塔一座,感谢神灵;二规定“口唇茶”年年进到朝延,民间不得饮用;三是赐吴大贵黄金千两,要他用心护理茶林;四是给义阳知州升官加俸。,吴大贵这一下子成了鸡公山的首富。他腰杆硬了便欺邻害户,压榨百姓。吴大贵没成亲,他等明年开春仙女采茶时要独占九个仙女。她们没
5、想到一年前还在发奋读书的吴大贵,有了金钱便丧志贪色,变得这样快。姐妹们又羞又恼,转身去找鸡公去了。,鸡公听仙女们说后大怒,鸡公在吴大贵的院子上空,振翅一扇,下面成了火海。鸡公又飞进茶林,伸出巨爪一扒,挖出三条深沟,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茶树毁掉了九千九百九十七棵。剩下两棵留个种子,在深沟上边的悬崖上长着。,这时候,唐玄宗敕建的千佛塔上的千块神浮雕已由监工送到离鸡公山不远的车云山下。监工得知吴大贵死于火海,“口唇茶”茶林被毁,也不去鸡公山了,把千块浮雕放在车云山下,回京交旨去了。后来,车云山栽上“口唇茶”茶籽,长得特别好,又代替吴大贵的“口唇茶”年年进贡,成了唐朝有名的“义阳土贡茶”。后人就把千佛塔建
6、在了车云山上,现在还保存着。“口唇茶”再也没有了,只留下这个故事,传为美谈。,传说二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躺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
7、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
8、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信阳毛尖的发展历史,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了。,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唐朝信阳已盛产茶叶,公元760780年间,我国茶学家陆羽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舒州次,”。唐地理志载: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宋朝,在宁
9、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末年(1903-1905),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并从安徽请来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1905-1909甘周源又邀请陈宇轩、王选青等人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人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请来六安茶师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
10、。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1911年,甘周源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二十年代初,车云山北吴家店有个叫吴彦远的,他到车云山茶社当雇工炒茶,他经多次的抓起、撒开,茶条在锅壁滚落,意外地发现茶条较快的形成圆直形状,便有意识的反
11、复多次抓起、撒开、滚落,果然茶条很快变圆直且有光泽。茶工们异口同赞,此法真炒。,之后,吴彦远又出新招,改小把为大把炒“熟锅”。原来是双手各握一个小茶把炒茶,两个胳膊同时劳累难忍。他就试用双手共握一个大茶把炒茶,着力有主有副,可以互相变换间歇,减轻了劳累,茶叶条形也好,便开创了大把炒“熟锅”的先例。此后,信阳毛尖的独特工艺,逐步在西南山传开,并在实践中又不断改变提高,精益求精,致使信阳毛尖这朵鲜花,经久不衰。,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
12、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2月,在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9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到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淮滨八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茶叶专家们在评审中下了这样的评语:“信阳毛尖,形状条索细圆
13、挺拔,满毫匀齐,光彩翠绿。内质香气高爽,滋味甘醇,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古今中外,誉为贵重名茶”。,信阳毛尖茶的荣誉,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荣誉众多: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 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5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三绿工程博览会上,茶获“三绿工程放心茶”称号 2007年,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产品 2007年11月,获得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百年五云,以茶载道,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