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的深层意思,诗歌的主旨,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观点态度,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点明作者情感,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等等,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旨,一、借助诗题 理解主旨,例1 春夜喜雨 杜甫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对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的喜爱之情。,例2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
2、里黄河绕黑山。,对寒苦与荒凉的边塞生活和艰辛转战跋涉的生活的怨恨之情,例3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练习1 12年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
3、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二)借助关键词、句,揭示主旨。关键词、句是直接体现诗人情感的词、句,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 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 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 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 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 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 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练习2 13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
4、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门下,金灿灿的酒器映照着我满头萧萧的白发。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请了我,惭愧呀我在曲台编的那本书消磨了几多年华。多少回重阳节从忧愁中过来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壮心偶发。此番风雨之夜辗转无眠,起来把新诗一遍一遍地写下。,练习3 2015年高考语文福
5、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注眀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 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 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一般
6、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的解释生僻字句,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三)关注序注 体会主旨,练习1 唐多令感怀玉笛送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高楼。寒月羁人同是客,偏伴我,住幽州。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 注:徐灿: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写此作时,明朝灭亡,丈夫流亡,自己也滞留边远地区。此句中“扁舟”“五湖”出自范蠡的故事:勾践灭吴,范蠡乃辞勾践,泛舟五湖。结合词句,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感
7、情?,借寒月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则表明了词人对故国灭亡、战乱不断的感叹“五湖”“扁舟”“故园”又体现了词人对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玉笛声声弄清秋,红色的美人蕉露珠未干。秋花凋零,不要倚高楼。寒月多情怜惜客人离家远。常伴我身边停滞在幽州。小苑里充满边愁,金戈铁马回忆充满旧游之地。问五湖四海,有没有扁舟?梦里江水声和着眼泪呜咽,频频撒向那故乡处流淌。,14北京卷 奉陪郑驸马韦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受。
8、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韦曲这里的花开的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
9、隐逸生活啊!,不管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叙事诗,其目的都是传达诗人的情感、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诗中的景、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象的特点来把握主旨。先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分析形象特点来把握主旨,例1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迷蒙暗淡凄冷,乱,寂寞,寒,凄凉寂寞之情,练习 13年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10、。【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答: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 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异:韦诗的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山月皎洁一如眼前蜡,秋风瑟瑟不时吹动房外竹。栖息的鸟儿半夜惊寒当空叫,窗户下静卧闲思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清冷的烛火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身体打颤鸟儿难安宿。,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综合练习1
11、14年 天津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三月暮春时节,芳草凋谢,只有落花知道(作者的)欢喜和悲愁。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飘,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慢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白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
12、飞来飞去忙着找食。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闻得到桃花的香。,练习2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洋溢回家的无限喜悦之情。,直接抒情词句,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一、借助诗题 理解主旨二
13、、借助关键词、句,揭示主旨三、关注序注 体会主旨四、分析形象特点来把握主旨,五、品评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六、“知人论世”以把握作品主旨。七、借助诗歌题材快速把握主旨,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五)品评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的意象,要透过意象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适当积累一些意象或说法的固定意义,有利于正确解读: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
14、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西路(秋天),西成(秋收),阳月(农历十月),散发(在家闲居状),九重(京城或帝宫),等等,练习1 四川卷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于)物外招寻(可)狎(之境)。
15、意思是到世外去寻找可以亲昵的环境。物外,世外狎,亲昵。招寻,寻找。夕阳已经坠入层叠的小山之下,我们一起去寻找可以亲昵的世外桃源。幽深小径两旁的兰花把身上的玉珮都薰香了,寂寞的庭院里古槐下是斑驳的金色月光。静谧的谷壑里,风声愈加明显;空旷的山坳中,月色是这样的美好。俗世事务的牵累全被排遣开了,只剩下了归隐山林的心思。,答案: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练习2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
16、西。,这首诗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分),【参考答案】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借鹧鸪之鸣声抒发迁客游子的乡愁旅思。,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近。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茂密的竹林深处,鹧鸪在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
17、凉的苦意。,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练习3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绿色纯净春意浓深恰好漂染衣袂。这盎然的春意环绕触近柴荆门扉。湖面上水波溶溶漾漾,白鸥翻飞,我和白鸥都忘却心机为春光陶醉。行人南来北往只我无为独自老去,离别后故交朋友渐渐稀少令人生悲。夕阳西下晚霞遥送我的渔
18、船回归。湖水中鳜鱼游动一条条分外肥美。,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生平、个性品格、思想、创作风格。论世,就是在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因此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六)“知人论世”以把握作品主旨。,南宋前期的诗人词家,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
19、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则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例1 20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王维隐居以后,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就是隐逸之趣和闲适之情。这一首诗也不例外。,例2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
20、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练习1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注: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却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无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练习2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2)请结合作者
21、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详见古典诗词常见的诗歌主旨,(七)借助诗歌题材快速把握主旨,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说理诗,古代诗词类别,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一、借助诗题 理解主旨二、关注序注 体会主旨三、借助题干四、借助关键词、
22、句,揭示主旨五、品评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六、分析形象特点来把握主旨七、“知人论世”以把握作品主旨。八、借助诗歌题材快速把握主旨,1 千年调 辛弃疾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词对比鲜明,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朝廷官僚的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不良风气,流露了词人的愤激之情和鄙夷之色。,再见,李贺才高八斗,及第十分有望。这就招来一些文人的妒忌,那
23、些竞争者想出了“避讳计”,大造舆论,把李贺父亲名“晋”与“进”(士)同音提到讳名的高度上。制造了“晋进风波”。“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原来,争名者发现李贺父亲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于是说,李贺应避讳,不能参加京城的进士考试。,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
24、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25、“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片以三种酒器和一种中
26、草药,拟人化地刻画了唯上命是听,唯嘲流是顺之徒的伪善者形象及其肮赃的灵魂,于幽默、嘲讽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愤激之情与鄙夷之色。下片中的少年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的化身,自己的形象也显露了出来,起到了对比作用,表现自己的高尚节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表明了作者要做一个立场分明,敢作敢为的人。此词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朝廷官僚的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不良风气,流露了词人的愤激之情和鄙夷之色。,练习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27、,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思家,无奈,路暗迷人,练习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09全国2)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
28、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015年新课标卷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约842约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它相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内
29、心孤寂愁苦,但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单分析的,给3分。),15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幹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
30、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解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1.山家,山野之家,亦指隐士。题目里的 “游山家”是说到山林里去拜访一位隐士。2.返照,夕阳。3.层岑,层叠的小山。4.物外狎招寻,成分有省略,语序有颠倒。补入省略的成分并且恢复语序,就是 “(于)物外招寻(可)狎(之境)。意思是到世外去寻找可以亲昵的环境。物外,世外。狎,亲昵。招寻,寻找。5.兰径薰幽珮,语序有颠倒,即 “幽径兰薰珮”,幽深小径两旁的兰花把身上的玉珮都薰香了。6.
31、槐庭落暗金,即 暗庭槐落金“,寂寞的庭院里,槐树下面落下了斑驳的金色月光。暗,这里是寂寞的意思。金,金黄色的月光。7.彻,这里是指响声明显。8.月色深,月色更美好。9.一遣樊笼累,完全排遣开了俗世事务的牵累。一,完全。樊笼,俗世事务的束缚。陶渊明归园田居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0.松桂心,心,归隐山林的想法。,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出一面田园美景图。故、归体现出词人的思乡心切。故人稀徒自老表达了词人的无奈、感叹年华易逝,韶华不在。朋友惜别时光不在。豁达淡然、淡泊名利,隐居为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