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基础,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医康复科 李慧敏 二0一六年四月,绪论,学习目标 说出中医学不同时期经典著作的意义以及主要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历史贡献。 记住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定义,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学发展概要,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医、疥、浴等医用文字的记载。在周代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等医学分科,并有改善环境卫生除虫灭鼠等防病活动的记载。,中医学发展概要,战国,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现存最早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
2、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 3.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共收269方,“众方之宗,群方之祖”,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2.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为中医病理学的形成作出贡献。 4.唐代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一部药典,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药典,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确立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李 杲(
3、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时期) 1.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吴又可温疫论 - “戾气说”清叶天士温热论 “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 4.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 5.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中医学发展概要,近代和现代 1.新中国成立以后,编纂出版中医大辞典、中药志等大型中医典籍。 2.195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医是其中一项” 3.1992年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正式载入宪法 4.目
4、前中医药大学30多所,中医从业人员50多万,中医学的摄生与预防医学思想,未病先防 1.调摄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调节饮食,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3.锻炼身体;五禽戏 4.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5.预防为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既病防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之所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的学科优势(综合性;实用性;诊疗手段的非损伤性及安全性;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学的展望中医理论(亟需重新认识及开发)
5、中医基础(众多优势有待发扬)拓展新领域(未来发展有更大空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恒动观念 辩证论治,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含义:整体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整体观念是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2.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气一元论上,来阐述人体脏腑之间的协调完整性,以及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关系。 3.着眼与人体的整体功能及整体反应,是中医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1.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 : 人体是脏腑经络及生命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所构成的。脏腑
6、系统中,各个脏腑器官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又都是功能活动的组成部分,决定了人体的整体和谐统一性。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由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实现。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及四肢百骸等全身器官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上下、上下交通、联系密切、协调共济的统一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输布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充分反映出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2.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环境 : 天人一体观: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五脏的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通应的。 季节气候:
7、人体随着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而出现变化。 昼夜晨昏:人体的阳气,白天趋于表,夜晚趋于里 地域环境: 因事、因地、因人: 人与社会环境: 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 人既有自身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恒动观念: 1.含义:恒动就是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中医学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整个人体,到处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中。 3.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应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1. 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是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变化中。2. 病理上的恒动观:表现为邪气伤人,非常则变,既注意内因又注重外
8、因的病因学观点。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就是以运动的观点处理健康和疾病的矛盾。,辨证论治 1.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辩:审辩、甄别,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瘀血、痰饮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腑、某经络等) 疾病的性质(寒、热等) 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疾病完整的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与规律。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体征。,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 症状和体征,通过
9、分 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现为 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机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治法也相同。,中医学的认知及思维方法,司外揣内 援物比较 心法与顿悟 试探与反证,中西医比较,基本属性及特征比较(归纳与分析、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功能与结构、辩证与辨病) 中医学的优势(医哲交融的整体观念、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同中求异的个
10、性化治疗、治与养的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西医辨病与中医辩证相结合;西医擅长祛病、中医长于调理;急则西治为主、缓则中调见长;单靶点取效与多因素协调),中西医研究进展,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 热毒症与清热解毒的研究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 急腹症与通里攻下的研究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 结,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以内经为代表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并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以扁鹊、华佗、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著名医家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学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历经几千年久盛不衰,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目标检测题,中医学历史上有代表的医家和主要著作有哪些?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