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5566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看法贵州省毕节市长春中学 王万江【内容摘要】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载体,也是教学实施方法的主要线索。关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内容提出了几点看法,并作了讨论和建议。【关键词】蓝色 分度值 求平均值 额定电压 压力和压强课程标准是教学最终的实施目的,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载体。实际教学中,不仅对课程标准要熟练掌握,而且对教材要深入研究,深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教材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现对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几点内容作简单的讨论。一 是“蓝色”还是“青色”当我们上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中光的色散一节书时,谈到色光的三

2、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时,精细的学生就提问了,不对,老师不免有点尴尬,其原因是什么呢?仔细一看,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但课本上图中的“蓝色”有些偏差,所呈现的颜色比蓝色要深黑一些,还有点偏紫。图中的“绿”和“蓝(有色差) ”混合才是正宗的蓝色,以课本为依据,比蓝更深点的颜色是“青色”吗?或者说“蓝色”就是“青色”吗?这里所说的问题是课本的相关颜色说法和课本上呈现的图中颜色不一致。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还是“红、黄、青”?教材并没有说明,而配套的教参资料上的说法“红、黄、青” ,从这里看“青色”就是蓝色了。有苏轼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青天 ”是否就作“蓝天”用。 “青出于

3、蓝而胜于蓝” ,其中的“青”和“蓝”又能否作同意所用。当然不能。关于颜色的命名教材应该有具体统一的说法,即“青色”就是“蓝色” ,或者说“青色”不是“蓝色” ,且物理教材中相关颜色的说法和所绘制图的颜色应该相保持一致。二是“估读”还是“不估读”物理学中具有刻度的仪器在使用时都要求估读。九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长度的测量 ,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但在初中学习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又不要求估读,因为在初中的学习中, “估读”这一知识点要求过高了,分度值涉及到“奇偶”问题,特别是分度值不是 0.1 或 1 的,估读起来更不靠谱。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7 页和第 13 页中的电压表的指针示数就不在整刻

4、度线的地方。如第 7 页中的电压表示数是0.65V 或 3.25V(量程没有确定) ,当接大量程时,分度值是0.5V,0.5V 是精确值,0.2V 和 0.05V 是估读数,因为小数点后面的两位都是估读的,不符合估读要求,读记着 3.25V 自然是不对的。如果换着是电流表,又该怎样估读呢?这些都是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是在初中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最好还是不误导学生。教材的改革目的是“从简不从繁、从易不从难” ,留给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和教师的教学创新空间也应该遵从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教材编写时考虑到量程的选择但不考虑记数的估读就够了。三是“取平均值”还是“找规律”九年级上期长度的测量一节要求理

5、解“误差”一词的概念和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此节书中谈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是长度测量减小误差的方法。只要提到多次测量,学生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回答,作用都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多次测量的方法”在初中生学习中得到错误的推广。初中的教材中除上述一种情况外,其余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对影响电阻的因素得到复习补充和巩固。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作用是总结规律,增加结论的可信度,绝非偶然。 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时,也要求对实验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要求寻找“当电阻不变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一规律。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也用多

6、次测量,目的是让学生能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影响小灯泡阻值的变化不是电压和电流,而是阻值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这里“求灯泡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实验中的“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 (定值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就可以求平均减小误差了。关于“测阻值”中的多次测量的意义,很多资料上的说法不一,主要是要看教材的版本。如果是过去老教材或不是人教版的物理教材,把“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 ,不仅电路图与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关系实验中的电路一样,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多次测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改成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一实验中,采用小灯泡确实好得多,一是发光时直观,二是便于对结论的分析

7、评价。从以上所述来看,多次测量的物理意义,不尽相同,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四是“6 颗”还是“7 颗”听完课后,教研会上,讨论激烈万分。这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一节书后的“想想议议”的第一个问题(第 44 页) , “一种彩灯的额定电压是 36V,要接在 220V 的电路中,要串联多少颗这种相同的小灯泡,才能正常工作?”讨论的焦点是“6 颗”好还是“7 颗”好?我们将电路中的 220V 除以额定电压 36V,结果是 6.1 颗。但实际生活中没有 0.1 颗的说法,有 4 舍 5 入的,有进 1 法,去尾法等到,那么这里是选取“6 颗”好还是“7 颗”好呢?首先要从额定电压是 36V 上去理

8、解,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 36V,实际电压越接近 36V 电压的就越接近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值远离 36V 电压大的,就越不能正常工作。其次比较实际电压。将 220V 除以 6 颗时,每一颗的实际电压是36.7V,大于 36V,相差 0.7V;将 220V 除以 7 颗时,每颗灯实际电压是 31.4 V,小于 36V,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相差4.6V。单从实际电压大于 36V 就不能正常工作,小于 36V 就可以工作,这种判断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从“能否正常工作”和“是否接近额定电压”去区分,实际电压接近额定电压 36V的,才算是正常工作,所以应该选择 6 颗才是正确的。五是“独立”还是“合并”

9、关于九年级压力和压强一节书长期以来,都是合并在一节书中,没有分开独立成一节,其原因是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是影响压强的一个因素,合并在一起逻辑性要强些。在实际的编写中,突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固体压强,而压力只是提出了压力的概念,一笔带过,是略写。实际的教学中,要讨论压力三要素(大小、作用点和方向) ,本节书中特别要探究压力的大小。这样一来,学习压力的知识就要一课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要一课时。如果是按现行教材的结构去教学,在一课时内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只能进行到一半的内容时间就结束了。如果是一课时内强行探究完成要学习的课程,就谈不上科学探究,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建议把压力和压强分成两节书压力和压强 ,而且对压力内容的编写要适当详写,便于指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教学中,要养成善于研究教材的好习惯,如教材的知识点、顺序、难度、广度、深度以及呈现知识的方法,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等都是我们研究的范围。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上就站得高,看得远,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时有清晰的思路,广阔的线索,如同一桶水倒一碗水,多多有余。附: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长春中学姓名 王万江 (贵州毕节,大专,男,1977 年 11 月生,34 岁,中学一级教师)邮编 551719电话 13721501398QQ 3946564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