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一、产房应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室相邻近,便于管理;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二、产房应布局合理,标志明确。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三、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 2 次要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应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遇有血、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消毒。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9cm 平米) 。四、刷手
2、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配备流动水等手卫生设施,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五、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16 平方米。室内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六、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换鞋。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七、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一灭菌,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八、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急诊产妇的胎盘应按医疗废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