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 学 史 话 】 三 侠 五 义 版 本 的 流 变 王 湘 华中 国 古 代 小 说 从 故 事 流 传 到 整 理 成 书 ,往 往 要 经 过 长 时 间 的复 杂 演 变 过 程 ,其 间 要 经 过 说 书 人 、 编 辑 者 诸 人 ,从 内 容 到 形 式 各方 面 的 加 工 修 改 。 侠 义 公 案 故 事 曾 经 主 要 以 说 书 、 听 书 的 形 式 传播 ,当 时 真 正 能 买 得 起 作 品 直 接 阅 读 的 人 很 少 ,往 往 是 些 达 官 贵人 、 富 家 子 弟 或 家 境 富 裕 的 知 识 分 子 ,而 普 通 百 姓 却 只 能 望 书
2、 兴叹 ,他 们 主 要 通 过 听 书 的 形 式 来 欣 赏 扣 人 心 弦 的 故 事 。 三 侠 五义 长 期 在 民 间 流 传 ,最 后 经 一 人 加 工 而 成 ,其 版 本 在 流 传 演 变 过程 中 ,又 经 过 多 人 校 编 整 理 刊 印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版 式 风 貌 。 三 侠 五 义 的 蓝 本 是 石 玉 昆 常 说 的 龙 图 公 案 。 石 玉 昆 ,字振 之 ,天 津 人 ,是 道 光 年 间 在 北 京 享 有 盛 名 的 说 书 艺 人 ,他 将 宋 元以 来 广 为 流 传 的 包 公 故 事 加 以 增 饰 编 纂 ,首 尾 贯 通
3、,演 为 大 部 。 石玉 昆 就 是 以 说 唱 包 公 故 事 而 出 名 的 ,故 富 察 贵 庆 叹 石 玉 昆 诗曰 :“ 编 来 宋 代 包 公 案 ,成 就 当 时 石 玉 昆 。 ” 现 存 龙 图 公 案 的 版 本分 繁 简 两 个 系 统 ,不 题 撰 人 。 其 中 繁 本 十 卷 一 百 则 ,其 版 本 主 要有 :清 初 刊 大 本 ,藏 北 大 图 书 馆 ;四 美 堂 刊 本 ,藏 大 连 图 书 馆 ;雨 余堂 刊 本 ,藏 天 津 图 书 馆 。 简 本 主 要 有 :乾 隆 书 业 堂 刊 本 ,藏 辽 宁 图书 馆 ;嘉 庆 七 年 ( 1802)刊
4、本 ,藏 日 本 天 理 图 书 馆 。 简 本 系 由 繁 本删 削 一 些 故 事 而 成 ,文 字 并 无 大 异 。 根 据 李 家 瑞 的 从 石 玉 昆 的 龙 图 公 案 说 到 三 侠 五 义 和 王 虹的 龙 图 公 案 与 三 侠 五 义 可 知 : 龙 图 公 案 文 字 比 较 “ 笨 拙 ” ,书 中 有 不 少 “ 节 外 生 枝 的 废 话 ” ,时 常 穿 插 一 些 闲 话 和 笑 料 ,全 书 有 白 有 曲 ,基 本 上65没 有 回 目 ,较 多 地 保 存 了 说 唱 时 的 原 貌 。从 说 唱 本 龙 图 公 案 到 章 回 体 龙 图 耳 录 ,
5、是 三 侠 五 义 版 本 演 变 的 重 要 一 环 。 在 石 玉 昆 说 唱 龙 图 公 案 时 ,有 人 听 而 录之 ,故 曰 “ 耳 录 ” ,遂 有 龙 图 耳 录 。 龙 图 公 案 的 整 理 者 在 听 记说 唱 故 事 的 基 础 上 ,必 然 进 行 二 度 加 工 、 创 作 ,不 仅 删 掉 龙 图 公案 中 许 多 累 赘 的 话 ,而 且 删 去 了 几 个 与 整 个 结 构 无 关 系 的 故 事 ;两 书 地 名 、 人 名 多 有 不 同 。 孙 楷 第 认 为 龙 图 耳 录 “ 全 书 尽 是 白话 文 ,无 唱 词 ,盖 记 录 时 略 之 ” 。
6、 龙 图 耳 录 有 较 系 统 的 情 节 结构 ,有 对 仗 工 整 的 回 目 ,可 以 说 是 一 部 比 较 完 备 的 小 说 。 此 书 一 直未 刊 印 ,仅 有 抄 本 。 主 要 抄 本 有 :孙 楷 第 藏 本 ;汪 原 放 藏 本 ,亦 即 谢蓝 斋 本 ;傅 惜 华 藏 同 治 六 年 ( 1867)抄 本 ,已 佚 。 汪 原 放 将 所 珍 藏的 当 时 已 成 海 内 孤 本 的 龙 图 耳 录 捐 献 给 中 华 书 局 上 海 编 译 所 ,1980年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据 傅 氏 所 校 汪 原 放 藏 本 刊 印 发 行 。尔 后 ,问 竹 主
7、 人 复 加 以 修 订 ,取 名 为 忠 烈 侠 义 传 ,集 成 一 百二 十 回 ,退 思 主 人 后 赞 曰 :“ 文 正 诸 臣 之 忠 也 ,金 氏 等 辈 之 烈 也 ,玉堂 多 人 之 义 也 ,命 之 以 忠 烈 侠 义 传 名 ,诚 不 诬 矣 。 ” 光 绪 元 年(1875) ,入 迷 道 人 公 余 时 又 “ 重 新 校 阅 ,另 录 成 编 ,订 为 四 函 ” 。 光绪 四 年 (1878) ,问 竹 主 人 又 同 友 人 退 思 主 人 “ 互 相 参 合 删 定 ,汇 而成 卷 ” 。 光 绪 五 年 (1879)由 问 竹 主 人 、 追 思 主 人 、
8、 入 迷 道 人 先 后 稍加 修 订 的 三 侠 五 义 ,一 般 题 为 “ 石 玉 昆 述 ” ,由 北 京 聚 珍 堂 以 活字 本 刊 行 ,书 名 题 为 忠 烈 侠 义 传 ,扉 页 镌 三 侠 五 义 。 光 绪 己卯 孟 夏 问 竹 主 人 侠 义 传 序 云 :“ 且 其 中 烈 妇 烈 女 ,义 仆 义 鬟 ,以及 吏 役 、 平 民 、 僧 役 人 等 ,好 侠 尚 义 者 ,不 可 枚 举 ,故 取 传 名 日 忠 、烈 、 侠 、 义 四 字 。 ”“ 惟 是 书 篇 页 过 多 ,钞 录 匪 易 ,是 以 藉 聚 珍 版 而攒 成 之 ,以 供 同 好 。 第 句
9、 中 有 因 操 土 音 ,故 书 讹 字 ,读 者 宜 自 明之 。 ” 三 侠 五 义 删 去 了 龙 图 耳 录 中 所 有 批 注 及 大 量 议 论 累 赘之 词 ,二 者 相 比 , 三 侠 五 义 约 少 了 十 几 万 字 ,但 语 言 更 精 炼 ,情节 更 紧 凑 。 三 侠 五 义 最 初 刊 行 时 名 为 忠 烈 侠 义 传 ,鲁 迅 在75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之 清 之 侠 义 小 说 及 公 案 论 曰 :“ 大 旨 在 揄 扬 勇侠 ,赞 美 粗 豪 ,然 有 不 必 背 于 忠 义 。 ” 精 辟 地 概 括 了 是 书 特 征 。 版本 主 要 有 :
10、光 绪 五 年 ( 1879)北 京 聚 珍 堂 原 刊 活 字 本 ,首 有 问 竹 主人 、 退 思 主 人 、 入 迷 道 人 序 ;光 绪 八 年 ( 1882 )活 字 本 ;光 绪 九 年(1883)文 雅 堂 复 本 ;光 绪 十 年 (1884)东 昌 宝 兴 堂 刻 本 ; 1925年 亚东 图 书 馆 排 印 本 。1889年 ,经 学 大 师 俞 樾 读 到 三 侠 五 义 ,倍 加 赏 赞 :“ 及 阅 至终 篇 ,见 其 事 迹 新 奇 ,笔 意 酣 恣 ,描 摩 既 细 入 毫 芒 ,点 染 又 曲 中 筋节 。 ”“ 算 得 天 地 间 另 是 一 种 笔 墨 。
11、 ” 同 时 ,他 又 认 为 开 头 一 段 “ 狸 猫换 太 子 ” 故 事 “ 白 家 老 妪 ” ,“ 殊 涉 不 经 ” ,乃 重 撰 第 一 回 ;又 以 为 书中 南 侠 (展 昭 )、 北 侠 (欧 阳 春 )、 双 侠 (丁 兆 兰 、 丁 兆 蕙 )所 谓 “ 三侠 ” ,实 为 “ 四 侠 ” ,而 艾 虎 、 沈 仲 元 亦 足 以 称 侠 ,遂 改 题 为 七 侠 五义 。 嗣 后 ,这 两 种 本 子 并 行 于 世 。 经 俞 樾 一 赞 一 改 , 七 侠 五 义 遂 声 价 倍 增 ,以 至 后 来 三 侠 五 义 之 名 渐 被 七 侠 五 义 所 湮 没
12、。 七 侠 五 义 主 要 版 本 有 光 绪 二 十 二 年 ( 1896)上 海 广 百 宋 斋 排 印大 字 本 ,六 册 ,二 十 四 卷 ;上 海 广 益 书 局 石 印 本 ,六 册 ,一 百 回 ;上 海大 成 书 局 石 印 本 ,六 册 ,一 百 回 ;商 务 印 书 馆 排 印 本 ,六 册 ,二 百 二十 回 。 以 上 版 本 均 藏 天 津 图 书 馆 。上 世 纪 20年 代 由 俞 平 伯 校 点 、 亚 东 图 书 馆 出 版 的 三 侠 五义 ,是 该 小 说 流 传 以 来 最 优 秀 的 版 本 。“ 五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 提 倡 白 话 文 学
13、 ,小 说 的 地 位 遽 然 提 高 ,整理 出 版 古 典 白 话 小 说 蔚 然 成 风 。 1920年 亚 东 图 书 馆 采 用 新 式 标点 符 号 和 分 段 法 整 理 出 版 的 古 典 白 话 小 说 面 世 ,“ 开 标 点 书 先河 ” 。 1924年 亚 东 图 书 馆 准 备 重 印 三 侠 五 义 ,主 持 人 汪 原 放 将标 点 工 作 托 付 给 俞 平 伯 。 他 之 所 以 选 择 俞 平 伯 担 此 重 任 ,主 要 出于 两 方 面 考 虑 :首 先 ,他 是 俞 樾 的 曾 孙 ,家 学 渊 源 深 厚 ,自 幼 得 过 曾祖 的 指 教 ,小 时
14、 候 便 读 过 曲 园 重 定 的 七 侠 五 义 ,对 是 书 版 本 流变 及 内 容 稔 知 于 心 。 其 次 ,俞 平 伯 既 是 当 时 蜚 声 文 坛 的 新 诗 人 ,又85是 学 术 领 域 的 一 颗 新 星 。 他 对 古 典 文 学 情 有 独 钟 ,功 底 扎 实 , 红楼 梦 辨 的 发 表 ,奠 定 了 他 在 “ 新 红 学 ” 中 的 地 位 。 俞 平 伯 在 点 校之 初 ,对 书 名 的 取 舍 “ 有 些 踌 躇 ” ,毕 竟 七 侠 五 义 是 曾 祖 重 定 命名 的 ,倘 再 恢 复 为 三 侠 五 义 的 书 名 ,岂 不 是 有 违 祖 训
15、 ? 内 心 犹豫 不 决 ,遂 与 胡 适 函 商 。 胡 适 除 了 肯 定 俞 樾 改 定 的 七 侠 五 义 对这 本 书 的 流 播 所 起 的 积 极 作 用 外 ,也 指 出 七 侠 五 义 存 在 的 不足 :“ 改 本 的 第 一 回 删 去 了 那 些 有 声 有 色 的 描 写 部 分 ,便 没 有 文 学的 趣 味 ,便 不 合 戏 剧 的 演 做 了 。 ”“ 其 实 原 本 确 有 胜 过 曲 园 先 生 改本 之 处 。 就 是 曲 园 先 生 最 不 满 意 的 第 一 回 ,也 远 胜 于 改 本 。 ” 至 于书 名 的 取 舍 ,他 认 为 不 论 “ 三
16、 侠 ” 还 是 “ 七 侠 ” ,都 是 虚 数 ,并 非 实指 ,并 以 大 仲 马 三 个 火 枪 手 为 例 说 明 。 他 认 为 ,在 “ 三 ” 与 “ 七 ”的 问 题 上 ,“ 曲 园 先 生 太 拘 泥 了 ” 。 1924年 3月 7日 胡 适 在 致 俞 平伯 的 信 中 ,建 议 书 名 “ 似 宜 用 三 侠 五 义 ” 。 俞 平 伯 经 过 反 复 斟酌 ,觉 得 “ 适 之 的 意 见 已 有 可 采 取 ” ,于 是 就 用 了 “ 三 侠 五 义 之名 ” 。俞 平 伯 在 校 点 过 程 中 ,以 “ 三 侠 五 义 为 底 本 ,而 以 七 侠 五义
17、校 之 ” ,取 长 补 短 ,择 善 而 用 。 在 版 式 体 例 上 , 三 侠 五 义 正 文前 有 俞 平 伯 拟 写 的 本 书 所 用 的 标 点 示 例 14条 ,向 读 者 介 绍 用 法并 举 例 说 明 。 还 有 胡 适 序 、 问 竹 主 人 原 序 、 俞 平 伯 的 校 读 后记 。 书 后 附 录 俞 樾 重 编 七 侠 五 义 传 序 和 由 他 重 撰 的 七 侠五 义 第 一 回 。 一 部 版 式 全 新 的 三 侠 五 义 于 1925年 3月 问 世 。胡 适 在 序 中 说 :“ 这 回 亚 东 图 书 馆 请 俞 平 伯 先 生 校 点 此 书 ,全 用 三 侠 五 义 作 底 本 ,将 来 定 可 以 使 这 个 本 子 重 新 流 行 于 国 中 ,使许 多 读 者 知 道 这 部 小 说 的 原 本 是 个 什 么 样 子 。 平 伯 是 曲 园 先 生 的曾 孙 。 三 侠 五 义 因 曲 园 先 生 的 表 彰 而 流 行 于 南 方 ,现 在 三 侠五 义 的 原 本 又 要 靠 平 伯 标 点 而 保 存 流 传 ,这 不 但 是 俞 家 的 佳 话 ,也 可 以 说 是 文 学 史 上 的 一 段 佳 话 了 。 ”(作 者 单 位 :吉 首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 传 播 学 院 )95